普京时代:即将落幕还是刚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10:25 南方周末

  作者:金雁

  三月大选在即,普京的总统任期就快走到尽头。人们对普京时代与普京本人却都难以定位,甚至于,普京本人今后的去向也成了一个谜。新千年的俄罗斯和普京到底何去何从?

  普京的八年

  自1999年岁末普京从叶利钦手上接任代总统、带领俄罗斯迈进新千年以来,这位“圣彼得堡的帅哥”、“克格勃出身的冷面总统”几乎是一帆风顺地赢得了两次大选,度过了两个任期。在这期间,俄罗斯的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叶利钦时代“社会转型综合征”与“帝国解体后遗症”并发造成的乱象得以克服,俄罗斯联邦主体离心倾向、民族分离与宗教极端势力导致国家继续解体的危机消除,政治上极左与极右力量退潮而中左、中右势力崛起,转型期社会两极分裂的“魏玛化”困境为社会矛盾缓和与社会心理“中派化”所取代。经济上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国家实力明显恢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在国际关系方面俄罗斯的声音也逐渐变大,非意识形态化的、追求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与实力外交日益活跃。

  另一方面,普京时代政治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民主倒退”,引起不少批评。经济上也未能解决至关重要的产业结构改革问题,增长主要靠能源出口,因而缺乏可持续性。在国际关系方面,普京对美、欧的紧张关系引起了“新冷战”的担忧,在前苏联-独联体地区与格鲁吉亚、乌克兰的关系也恶化了。

  这一切使人们对普京时代与普京本人都难以定位,甚至于,到俄罗斯宪法规定的总统任期行将届满的如今,普京本人今后的去向也成了一个谜。普京时代是即将落幕还是刚刚开始?

  2007年12月初,俄罗斯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尘埃落定,政权党“统一俄罗斯”获得450个杜马席位中的315席。在12月17日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普京公开了他2008年3月总统任期结束后的去向以及该党总统选举候选人的提名,“如果俄罗斯公民表示信任德米特利·梅德韦杰夫,选举他为下届总统,我将准备好出任总理,继续我们间的合作。”可以预计,普京卸任后“梅普配”仍将延续普京的政策,媒体称“2008年后普京时代仍可能在普京的影子下”,普京的治国方略将得到延续,普京的班底仍将掌控俄罗斯,俄政府智库机构负责人尼科诺夫甚至夸张地说,2008年以后才是“真正的普京时代”。

  普京上台时许诺的四大目标:1.加强中央的政治统治。2.通过市场经济改革实现7%-8%的经济增长率。3.通过法治改革实现法治国家。4.实现现实主义外交,以最小的代价增加俄罗斯的国力。可以说除了第三条有争议外其他指标基本实现。这使他个人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为此普京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的“年度人物”,其入选理由是:“他表现出超凡娴熟的领导水平,给一个国家带来了稳定。”

  现在,我们可以对八年的“普京时代”做一个盘点。

  强人强国

  现在提到普京时代的特征,众口一词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汇是“сильный”:“强国理念”、“波拿巴式的强人”、“强国策略”、“强总统弱政府”、“强力部门”……反映在汉语中突出的就是一个“强”字。普京一上台就说:“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应当在世界上真正强大的、经济先进的和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强中央权威就成了普京政治改革的重点,俄罗斯的振兴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吸取过去十年的教训,讲民主和自由“必须顾及俄罗斯的历史”,“必须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和国情出发”。普京第二任期的全部言行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复兴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实现强国之梦”。俄罗斯已经不是超级大国,但“帝国荣耀”、弥赛亚的救世思想曾深入人心,形成俄罗斯人“称强、做大”的传统追求。

  剧变以后,俄罗斯的当政者在寻找“国家思想”的定位坐标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变化:先是“自由主义”、中经“欧亚思想”、最后落脚在“强国主义”上。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说,有人认为,民主比主权更重要,我们不这样看,我们认为两者都重要,俄罗斯的振兴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就普京个人的思想观念看,既有自由主义的痕迹,又有集权主义的烙印,即认同于民主主义,又追求俄罗斯大国主义。毫无疑问,强国思想对普京的执政理念有巨大影响,普京的目标是要俄国成为一个“体面的大国”。

  同时,普京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也有广泛群众基础,俄罗斯人民族自尊心强,更倾向于从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角度看待国家的定位,他们认为,历史上中央集权国家发挥过广泛的作用,强大的国家观念在俄罗斯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俄罗斯历代统治者中,凡是能够导致国家强盛者都有较高声誉。同时,普京的“国家整合理论”也有意无意的又回到19世纪“国家学派(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школа)”的立场上来,“国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维林(1818-1885)、契切林(1828-1904)在当今评价越来越高。该学派认为,俄罗斯国家在民族形成中起着领路人的作用,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国家是“超阶级”的机构,能够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国家强大民众才能有安全感。

  为实现强国战略,普京提出一整套政治策略:以可控民主、主权民主、垂直权力体系来加强中央权威。其目的是从“政治技术”上把叶利钦留下的瓦砾整合在一起,具体做法是保留民主的一些普遍原则和制度,如民主选举、议会制、多党制、新闻自由,但同时强调权力的集中,国家把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都集中在总统手里,实际上等于部分恢复了苏联的单一体制。建立起大联邦区,任命军人担任联邦区总统代表;加强对反对党的管理和控制,取消地方直选,改为总统提名,以削弱联邦制的“监督制衡”,改变杜马单一比例;确立总统对舆论的监督,对大众传媒宣传口径从紧;使寡头失去政治独立性,2000年规定寡头新的政治行为准则,如果寡头放弃影响政治决策,就不触动他们的生意,而把手伸向政权领域的人都会受到惩罚。普京坚决打击那些胆敢染指权力的“不听话的”寡头,比如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被追究经济犯罪流亡国外,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入狱;而对那些经商的寡头反而乐于看到他们财富的迅速积累。2006年,俄罗斯个人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达到61人,占世界第二位。

  普京任职期间是以强化总统制,选择一个弱势总理、一个服从型的总理为特征的。自从梅德韦杰夫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人们就开始高度关注2008年后“梅普配”结构下的“梅普关系”。虽然普京一再表示他不会修宪重新划分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只会在总理的位置上处理好社会和经济问题,不会试图僭越总理的权限,但仍有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作为一个曾经靠集权的强势治理政坛的政治家,普京在不改变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如何完成角色转换,实在是对他个人的一大挑战。由于普京的强总统的思路,现在俄罗斯除了总统府,其他大部分机关都显得软弱无力,一直以来总统“总是巧妙地将改革不力归罪于政府”,俄罗斯历来有“荣誉归总统,倒霉归政府”的传统,如果梅德韦杰夫接任后也效仿普京的手法,也是像普京那样的“强人政治”,接下来俄政坛是否会上演“圣彼得堡帮”的“龙虎斗”的好戏呢?

  能源战略

  普京在一次国内讲话时说,苏联虽然解体了,但给俄国留下了宝贵遗产,那就是:核武器和能源。普京娴熟地运用能源武器捍卫俄的大国地位和国家利益,他表示,对能源材料的竞争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现有政治力量的对比。欧盟国家所需的天然气有1/4来自俄,波罗的海三国天然气完全从俄进口,因此乌克兰“颜色革命”导致的“俄乌斗气”,不仅影响世界能源市场,甚至会对欧洲的经济产生影响。现在石油成为俄罗斯新的外交货币,因国际市场对石油的依赖加剧,俄罗斯“持油而骄”,不必再向西方借债,并惩罚了投入西方怀抱的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目前俄外贸出口中,能源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且逐年增加,2001年燃料和能源的比重是54.8%,2005年上升到64.3%,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的出口则从10.2%下降到5.3%,2005年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达110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22%,俄罗斯供应欧洲4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一点足以使西方不敢小视它。

  但普京也意识到,单纯依赖“石油、天然气”的脆弱性,这些年俄经济的发展60%都是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获利。这种单一的原材料出口比重太大,如油价波动会直接冲击国内经济,苏联时期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因此他特别强调要发展经济的多样性和深化加工业。但是由于加工工业“投入产出”的链条不可能一蹴而就,远没有出口石油、天然气来得便利,所以短期内俄罗斯原材料的出口结构不会发生大的调整。

  普京在第二任期多次强调要恢复对能源的调制,要把能源、军工部门重新国有化,在这些领域把叶利钦原来放下去的权力收回来,派出一大批高官到这些公司去兼职,以完全控制其整个运作:梅德韦杰夫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董事长、副总理茹科夫是俄罗斯铁路公司的董事长、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谢钦是俄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另一位副主任苏尔科夫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董事长,总统助手维克多·伊万诺夫监管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负责人等等。普京时代与叶利钦时期寡头化的不同是“经济官僚化”、“国家寡头化”。自由派称普京第二任期搞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前总理涅姆佐夫说:“过去有人批评我们是私人寡头,现在普京搞的是秘密警察寡头”。2005年在重新国有化方面有许多大动作,以至于媒体把该年称作“大转变的一年”,拿它与斯大林的1929年的集体化“大转变”相提并论,可见没收私人企业动作之大,据此有人称普京是“今天的斯大林”。

  “普京团队”

  普京第一任期内,因为他认识到自己权力的局限,只寻求在叶利钦时代的寡头与圣彼得堡克格勃内部的新兴者之间达成的权力平衡。到第二任期他羽翼已经丰满,才开始施展才干、实现政治抱负、调整训练自己的团队,从而打破平衡,在人事安排上大力提拔和重用自己的班底,到处安插强力部门人员和“彼得堡帮”。与叶利钦时代相比,普京政治体制的特点是:首先,政权依靠的对象不同,叶利钦时代非官方势力影响较大,各种势力通过院外活动促使总统做出决定,普京则把高官的主体由“民主派”换成了强力部门人员,几年下来“普京团队”已形成“控制网络”,如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和梅德韦杰夫、副总理纳雷什金、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联邦安全局长帕特鲁舍夫、地区发展部长科扎克、财政部长库德林、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圣彼得堡市市长马特维延科、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丘罗夫等,得到提拔的都是他的克格勃老友。他们现在主导着国家,控制着大型国企。这些“二梯队”精英网络既可以保证政权的平稳交接,又能使普京治国方针得以延续。

  其次,总统的执政手段不同,叶利钦时代喜欢利用精英集团的冲突保持自己仲裁者的地位,造成议会、总统、政府之间的不和谐。普京很少与反对派直接对抗,他以博采众家之长取得多数拥护来加强地位,俄共自认的好口号、好主意很快就被普京接过去,以至于俄共的报纸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像“爱国主义、强国理念、社会团结精神、重视国家作用”这些口号,的确最初都是反对派的纲领。普京对凡是在民众中有强烈反响的口号都会采用,这成为一个规律,既显示他顺应民意,也使反对派处境尴尬,难以形成自己的招牌性旗号。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