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恐怖主义“精神领袖”落网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10:06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朔风

  号称“伊尔哈比007”的特苏里,是臭名昭著的“网络圣战者”,他凭借着无与伦比的网络黑客技术,迅速成为网 络恐怖主义的“精神领袖”。2005年底,特苏里终于在英国落入法网。2007年12月,他的刑期从10年被增加到16 年。日前,英国《泰晤士报》首次披露了“伊尔哈比007”的身世,以及抓捕他的详细经过。

  1.抓到一条“大鱼”

  2005年10月的一天,西伦敦谢泼兹布什环形交通枢纽附近的街道一片寂静,10多名身穿防暴服的警察和侦探 守在一栋4层的连排公寓外。英国警方从外国获得的重要情报称,这栋公寓内的一名男子和策划在中欧实施恐怖活动的团伙保 持着密切联系。这个男子名叫尤尼斯·特苏里,但警方对他的情况知之甚少。

  行动开始,警察一个个冲进公寓,住在顶楼的特苏里见势不妙,连忙将房门关上。双方僵持了没多久,警察便撞开门 冲了进去。特苏里挣扎着,将玻璃杯扔向警察,碎片将一名警察的手划伤。

  特苏里终于被制服了。起初,英国警方并不确定此人是不是他们要抓的人。面前的特苏里留着一头长发,穿着运动背 心,与警方掌握的嫌犯照片中的短发男子一点儿也不像。不过,当特苏里报出名字的时候,警察们知道,这一趟没有白跑。

  两名侦探随后将特苏里带走。房间内一片狼藉,这倒也符合其22岁的年轻主人的特点。侦探们在房间里找到一台笔 记本电脑,由于事发突然,特苏里还没来得及关电脑。警方的专家开始在电脑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专家发现,特苏里用“伊 尔哈比007”的用户名登录电脑,正在创建一个名为“YOUBOMBIT”的网站,一个带有“YOUBOMBIT”字 样和火焰的小旗在电脑屏幕下闪来闪去。另外,搜索栏里的关键词是“BOMB”(炸弹)。

  当时,侦探们并不知道(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周仍没意识到),他们抓获了一条“大鱼”——通缉要犯、世界上臭名昭 著的“网络圣战者”、网络恐怖主义的“精神领袖”。

  2.“恐怖分子007”诞生

  2001年,特苏里跟随身为摩洛哥外交官的父亲来到伦敦,在一所不出名的大学里学习IT技术。由于人生地不熟 ,特苏里几乎没有朋友,整日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之中。网上,伊拉克战争的种种场景令年轻的特苏里极为震撼,他的思 想开始变得极端。他不仅浏览这些图片,还用“伊尔哈比007”这个网名,把它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伊尔哈比”(irhabi) 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恐怖分子”,“007”则是小说和电影中英国军情六处无所不能的间谍詹姆斯·邦德的代号。

  从2003年起,特苏里加入网络论坛,因发布诸如“黑客速成指南”等赚足了人气。2004年,他开始散布恐怖 主义视频和宣传材料。这个网络天才逐渐引起了“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领导人的注意。“基地”组织当时正在制作他们 “丰功伟绩”的视频片断,却苦于找不到愿意发布这些视频的网站。

  3.“基地”组织的“无价之宝”

  决定为“基地”组织效劳后,特苏里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位电脑高手先是让“基地”组织发来能让他 下载这些视频文件的链接,将这些视频转化为各种格式,包括能在手机中观看的格式,然后将这些视频上传到被他“黑”了的 网站上。这些网站的管理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为恐怖主义做宣传。特苏里甚至在美国阿肯色州政府的官方网站上放置 了本·拉登的视频。

  参与审讯特苏里的网络反恐专家埃文·科赫尔曼说:“‘伊尔哈比007’拥有营销方面的天赋,以及专业的知识和 技能,他将‘恐怖材料’放在网上不能被轻易删除的地方,大量网民可以从那里下载、观看和保存这些材料。”

  特苏里的这些行为受到了“基地”组织领导层的表扬。“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领导人扎卡维的代表发布了支持 “伊尔哈比007”的信息,其中的一条写道:“愿真主保佑你。”

  2005年8月,特苏里“荣升”为网络论坛“安萨尔”(al-Ansar)的管理员。这是个只对4500名注 册用户开放的论坛,极端分子可以在上面自由交流思想。论坛上有一些“实用信息”,比如“如何制造爆炸物”。极端分子们 还讨论如何潜入伊拉克,成为“光荣”的自杀袭击者。一条留言写道:“我准备试一试,但我还不到18岁,是不是太小了? ”下面的回复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不反对任何年龄段的人加入。”网络反恐专家科赫尔曼说:“‘伊尔哈比007’相当于 一个媒人,为有志成为自杀式袭击者的激进分子和‘基地’组织牵线搭桥。”

  4.引起“网络追踪者”注意

  特苏里的网络天赋不仅引起了“基地”组织的关注,“网络追踪者”(监控极端主义网站的个人)也开始注意他。“ 网络追踪者”亚伦·韦斯伯德在美国一个秘密地点,悄悄注视着网上的风吹草动,他在名为“伊斯兰恐怖主义”的论坛以及其 他网站发现了特苏里的踪影。

  最初,韦斯伯德认为,“伊尔哈比007”可能是在恶作剧。但是不久,韦斯伯德就意识到,这个神秘的“网络圣战 者”会构成威胁——特苏里开始为“基地”组织执行侦察任务,如:从驻伊美军士兵自制的短片中,查找军事基地内部的蛛丝 马迹,以便为将来的袭击寻找突破口。

  韦斯伯德开始在网上与特苏里沟通。韦斯伯德说:“我知道他也在注意我,我就主动给他发去信息,来个敲山震虎。 我跟他说‘你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你会被逮住的’。他也应战了,发起了各种威胁我的讨论——一旦我难逃厄运,他们都想要 我身体的哪个部分。‘伊尔哈比007’说,他会把我的一根手指当成纪念品。”

  此时的特苏里,行事更加大胆,不再像以前那样想尽办法隐藏自己的IP地址(可以识别电脑位置的一串数字)。结 果,韦斯伯德在2004年锁定了“伊尔哈比007”的大致位置。这一情报被很快送到美国情报机构手中,但他们仍不能揭 开这个“网络圣战者”的神秘面纱,尽管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和执法机构都在满世界找他。

  2005年7月伦敦发生连环恐怖袭击后,特苏里在论坛上写道:“兄弟们,我陶醉于你们的胜利。从他们哭泣的那 一刻起,我就禁不住笑了起来。”特苏里为在西方世界“名声大噪”而洋洋自得。在一条写于2005年6月5日的信息中, 他说:“我是恐怖分子的要犯之一。我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都挂了名,他们做梦都想抓到我。”他还将《纽约邮报 》2005年9月的一期报纸保存起来,报纸的标题是“‘伊尔哈比007’让美国震动”。

  5.调查工作柳暗花明

  2005年9月11日上午8时46分,一个自称“基地北欧分支”的组织在“安萨尔”论坛上发布了一份声明。起 草声明的男子之一是18岁的米尔撒德·贝克塔塞维奇,他化名“马克西姆斯”发布了这份声明后,从瑞典家中来到波黑首都 萨拉热窝郊区的一栋房子中,和同伙拍摄了一段自杀录像。两人身边放满了武器、炸药和一个自杀背心,他们宣称,准备对向 伊拉克和阿富汗派遣了军队的国家发动袭击。

  他们没有料到,此刻自己已处于警方的监视之下。2005年10月19日,波黑警方将二人逮捕。贝克塔塞维奇的 电话记录显示,他在最后时刻曾给伦敦某处打去电话。伦敦警察局得到情报后,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当时,伦敦警方 并不知道,他们逮捕的特苏里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伊尔哈比007”。

  特苏里被捕后,伦敦警方花了5天时间,把特苏里的公寓搜了个遍,甚至将地毯撕开。警方查获的证据足以让特苏里 及其同伙认罪伏法。2007年12月,英国法庭把特苏里的刑期从10年增加到16年。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反恐部门的负责 人彼得·克拉克说:“这起案件说明,恐怖分子在网上策划阴谋有多么疯狂。”

  6.“如果你是恐怖分子,那么,我总会给你带来坏消息”

  互联网让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人自由地交流,这给了恐怖分子可乘之机,也使执法机构得以“顺藤摸瓜”。“网络追 踪者”韦斯伯德说:“一旦你找到了那个在犯罪网络中举足轻重的家伙,你就能找到与他有联系的每一个人。过去,恐怖组织 拥有层次分明的结构,可能还有一些组织严密的小团伙,成员通常只知道他的直接上级和下级,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在网络 中,如果你运气好,抓到了一个关键人物,那么这个人物所属的整个组织都会浮出水面。”

  特苏里一案就体现了这一点。特苏里落网后,一系列恐怖网络被捣毁。在英国,一些访问过特苏里网络论坛的人遭到 逮捕并被宣告有罪。

  特苏里被捕后,有人试图取代“伊尔哈比007”的位置,甚至使用和他相同的用户名,但没有人能填补他留下的空 白,“基地”组织不得不用多个小组去完成特苏里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

  如今,在互联网上,没有哪一个恐怖分子的影响力能同特苏里相提并论,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夹着尾巴做人”的好处 ,与有“名人情结”的特苏里相比更加低调。参与审讯特苏里的网络反恐专家埃文·科赫尔曼说:“请记住,那些有取代特苏 里想法的人还不够资格。如今,在互联网上,一些人仍在谈论他的名字,把他看成‘精神领袖’。”

  特苏里落网了,可猫捉老鼠的游戏还在继续。在这个游戏中,“基地”组织的年轻支持者们,往往能在同执法机构、 情报机构的较量中占上风,因为后者的主力是对电脑和网络技术了解并不透彻的一代人。当然,对于那些试图超越“偶像”的 网络恐怖分子来说,“网络追踪者”们依旧在暗处盯着他们。正如“网络追踪着”韦斯伯德所说:“如果你是恐怖分子,依赖 于互联网,那么,我总会给你带来坏消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