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讨人喜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7日09:21 南风窗

  谁更讨人喜欢

  1月5日傍晚,离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票站开门的时间还有两天半。民主党的4位参选人——希拉里、奥巴马、爱德华兹、理查德森——在该州的电视上进行初选之前的最后一次辩论。

  奥巴马显得很轻松,有时还透露出一点漫不经心,似乎胜利已经是囊中之物。爱德华兹照旧满面笑容。他们两位看上去像是有某种默契,在说话时相互之间点头赞许,可是一到希拉里说话时,两人却经常一起去批评。下面的不少观众看着总有点不舒服,看到了这中间的性别鸿沟。

  辩论进行到中间,主持人——当地电视台的记者——给希拉里出了个难题。

  主持人:新罕布什尔州有些选民喜欢你的经验,但是不怎么喜欢你这个人。他们看起来更喜欢奥巴马。

  希拉里:那可伤了我的感情。(无可奈何地笑。底下观众大笑。)

  主持人:对不起,参议员。

  希拉里:但是我还是试着继续下去。(笑着继续,并看着奥巴马)他是非常讨人喜欢的,我同意这点。不过我觉得我不是那么糟糕。

  奥巴马:(看着手里的材料,没有抬头)你足够讨人喜欢的,希拉里。

  希拉里:(笑)谢谢你。

  电视机前的大批妇女观众看着这一幕,心里实在感到不是滋味。很难说有多少人因此想起了男性社会平日间对她们采取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轻视态度,因而对希拉里产生了惺惺惜惺惺的感情。不过许多妇女选民后来承认,他们在投票的前两天才开始注意去倾听希拉里说话,或者认真地阅读她散发的竞选材料,发现那里面充满了她们关心的医疗保健、儿童教育、就业促进等等内容。

  接下去发生的两件事情,让希拉里吸引了更多选民特别是女选民的注意。

  离选举还有不到两天,在一次小型集会上,有一位妇女出其不意地向希拉里提出了一个私人的问题:

  “你用什么办法总是能够保持头发和外貌都那么完美?你是怎么保持这种乐观的良好状态的?”

  平日总是显得冷静的希拉里一下子动了感情,她回答:

  “那真不容易。如果我不是以全副感情来相信我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的话,我是做不到的……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机遇,我真不希望倒退。”

  希拉里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眼泪在眼眶里转,却始终被她控制着没有滴下来。

  “这对于我是非常个人的,不仅仅是政治或者是对公众的话。我看到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必须扭转这个趋势。有人觉得,选举不过是游戏,有人上有人下。可那是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孩子的未来、我们所有人的大事。我们中有的人站出来顶着严峻的困难来做这件事,我们每个人这么做都是因为我们在乎自己的国家。”

  人们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希拉里这样的声音。在这个声音里面,透露着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的焦虑,一位疲倦的妻子的失望,一位干练却被轻视的职业妇女的无可奈何。就在那一刻,希拉里从一位坚强却高不可攀的政治家变成了母亲、妻子、同事,变成了一位选民们可以在情感上认同与信任的对象。终于,希拉里找到了她和选民之间情感联系的链条。她的所有政策和数据在这一刻都变得人性化,都与她作为母亲、妻子、职业女性的社会角色联系起来。许多选民感到,他们可以信任这样的一位妇女去管理自己的国家。

  这天在希拉里的集会上还出了另外一件意外。她正在讲话的时候,听众中忽然站起来两个彪形大汉,举着标语大叫“给我熨衬衫”,当时希拉里就回应说:

  “看!这就是活生生的性别歧视!”

  在警察将这两个捣乱的人带出会场之后,希拉里说:

  “我就是要打破对妇女最高的那块玻璃天花板!”

  女性选民,特别是职业妇女,对此太有同感了。她们终于大批地倒向了希拉里。

  可是媒体却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在选举前夕的这所有变化,还在一味自作聪明地谈希拉里如何“计划”了这场落泪,如何最终还是要输给奥巴马,仿佛选民一定会按照他们的意向去投票。媒体自以为是的轻蔑态度在多大程度上激怒了选民,让更多的人将票投给了希拉里?这恐怕很难统计。能够看到的只是,妇女选票大量地投给了她。希拉里在妇女选民中得票比奥巴马高出了13个百分点。许多人承认,她们的决定是在最后两天才作出的。

  希拉里的声音

  有“布什的大脑”之称的卡尔·罗夫曾经用3个问题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美国选民选择领袖的标准:(1)他是不是足够强有力?(2)他是不是值得信任?(3)他是不是关心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就是说,选民寻找的领导人素质包括力量、信任和关怀。

  作为一位妇女,希拉里及其竞选班子长期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她的力量:她有没有能力去担任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在国家遭到攻击的时候她是否能够镇定而有力地保卫美国?在国际上她是否能够代表美国以强有力的形象出现?从一开始,希拉里的整个竞选策略就集中在建立她的强硬与经验充足的形象,她在力争比其他男性候选人更加男性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却一直没有找到与选民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与关怀的模式。毕竟,熟悉希拉里的人都知道,从个性上来说她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女人。在男性化的、经过精心策划的竞选中,希拉里发不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没有了自己的声音,她看上去便冷若冰霜,甚至像是个机器人。她和选民之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樊篱。

  这道樊篱被一个关于头发和外貌化妆的问题出其不意地打破了。希拉里找到了她对选民说话的声音:那声音中包含着一个现代女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对前途的担忧和渴望。这个新的声音是不是能够带出一个新的希拉里?是不是能够带着她重新回到白宫?或者这新的声音很快又会被旧的或者其他人的声音所掩盖?这是吸引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去关心的问题。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