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拉尼娜现象席卷全球 何时结束尚不可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06:31 第一财经日报
丛玫 中国气象部门这次对大雨雪天气过程把握住了,但对暴雪的具体落区把握还不够精细,因为目前我国科技水平还不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超过10年 虽然人类发现拉尼娜现象已逾500年,但还是无法确切地掌握它的行踪。在2008年的开始,这一气候现象“肆虐”的结果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都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风雪灾害,仅中国一地,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1500亿元。 然而究竟哪些结果是由拉尼娜直接造成的、它将持续多久都还是未知数,国际社会因为这场灾难加大了对拉尼娜的关注度,重新审视背后的成因。 拉尼娜的轨迹 世界气象组织(WMO)新闻官Paul Garwood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正在经历的此次拉尼娜现象开始于2007年第三季度,在过去6个月已经影响了很多地区的气候,包括赤道太平洋地区、整个印度洋、亚洲、非洲和美洲。 从1月10日至27日的18天时间里,德黑兰最低温度持续低于-5℃,最低纪录是-11℃;澳大利亚气象部门报告,昆士兰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地区平均温度低于平常的比例是70%至60%;而巴格达出现了10mm的降雪,改写了100年未雪的历史;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入冬以来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今年1月美国中部出现20℃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 “当前哪些天气现象与拉尼娜是联系在一起的,那是不同国家气象部门的工作。”Paul Garwood强调,各国的气象部门监测其自身的天气情况,以此评估拉尼娜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的任务是概述拉尼娜目前的特点,通过与委员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协商达成一致判断。 中国气象部门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本次中国遭遇的雪冻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也是中国的气象专家自主研究得出的结论。 世界气象组织资料显示,在预测模型和专家的解释中有一个共识,此次拉尼娜现象已确定,并至少会持续到2008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情况还不确定。许多历史纪录发现拉尼娜在3月至5月期间会迅速衰变,但并不能确定这次的影响也会在这个时段减弱。虽然有些研究模型表明,灾害天气未来几周有可能短暂弱化,但并不代表拉尼娜现象在减弱。 “犯罪”手段 拉尼娜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低的现象,通常认为海水表层温度低于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就确定为拉尼娜现象。 按照国际公认的解释,低层大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信风,把大量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暖水刮走,海面以下的冷水上涌进行补充,从而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见图) 世界气象组织最近的报告显示,在过去几个月里,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大部分洋面温度低于平均温度大约有1.5℃~2℃,后来还有进一步冷却的趋势,与过去的历史纪录相比,此次拉尼娜属于中等偏强的水平。 这种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的变化,与全球主要的气候波动密切关联,尤其是降水,可带来附近地区的飓风、暴雨和严寒等天气。一旦启动,影响持续12个月以上。 拉尼娜现象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有利于中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同时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相对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这一冷一暖结合在一起,在长江流域形成雨雪天气,而且长时间维持低温。 中国的气象专家分析,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