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称拉尼娜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06:31 第一财经日报

  交错的未知数

  拉尼娜与广为人知的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历史上最早记载厄尔尼诺可追溯到1541年。一般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2℃。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释此次拉尼娜现象和在其之前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会异常强烈,也不能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比以往延长了。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拉尼娜现象最多持续两年或更长时间,如发生在1998年初到2000年初的一次持续时间就较长。目前,本次拉尼娜现象将持续多久的可能性,在未来几个月还不清楚。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材料,在2007年,拉尼娜现象出现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最初并没有典型的拉尼娜表现,但在最后的3个月呈现出明显的拉尼娜特征,澳大利亚北部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周边的海洋表面温度大约为0.5℃,较平常温暖。全流域的表现反映为拉尼娜格局。

  联手“打击”

  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增加了提高人类预报预测水平的急迫性。

  2月20日,中国气象局召开研讨会总结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的经验和教训。该局专家对媒体表示,这次气象部门对大的雨雪天气过程把握住了,但对大雪、暴雪的具体落区把握还不够精细,因为目前科技水平远远达不到。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超过10年。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提出,今后气象部门将对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进行详细分析、风险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今年我国还将启动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中央和地方投入将达几十亿元。

  “气候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积极去适应,改变技术、规范和行为是人类社会能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M. Jarraud说。他认为,减少灾害风险可以通过国际资源配置和共享、加强早期预警系统来更有效地实现。

  Paul Garwood介绍说,国际间这方面的合作和信息共享非常丰富。世界气象组织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设立了世界天气监视网和全球观测系统。世界气象组织决心继续完善许多现有的合作框架,以推动气象研究国际合作。

  而除了气象领域外,针对这一现象的措施也深入到其他领域。近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气候变化会影响到所有交通方式。道路和地铁洪水泛滥、铁轨扭曲变形、桥梁承受力下降可能成为未来的浪潮。美国国家气象数据中心主任表示:“这份报告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要开始将其融入到交通设施设计和规划中。”

  撰写该报告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主席施瓦兹(Henry Schwartz)表示:“我们相信,我们交通体系面临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他表示,百年一遇的暴风雨可能变为50年一遇。

  “破坏将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施瓦兹表示,“现在是时候放弃对气候科学的讨论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准备做些什么……该如何适应它?”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