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北极争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1:18 《环球》杂志

  紧张的北极争端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出动深海潜水器,探查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海底,并安插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俄罗斯媒体称,“北极插旗”的主要目的,是宣示该部分海床属于俄罗斯大陆架的延伸。显然,北极地区因具有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成为大国角力的新战场。

  在朗伊尔城,这个人类居住的最北端城市采访期间,经历的几件小事,让《环球》杂志记者切身感受到了这种争端,以及挪威人的紧张情绪。

  斯瓦尔巴德群岛是挪威辖下的一块特区。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1925年,中国、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该条约使斯瓦尔巴德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3月6日下午,《环球》杂志记者在斯瓦尔巴德州政厅见到了常务副总督伊丽莎白·勒沃尔女士。在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中,她花了半个多小时详细介绍了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历史沿革,目的只有一个,申明挪威对斯瓦尔巴德的完全主权。

  勒沃尔女士的紧张不由让记者回想起前一天在斯瓦尔巴德博物馆参观时的一幕。当时与记者一同参观的有几位俄罗斯来的游客,在博物馆里他们惟一感兴趣的就是斯瓦尔巴德群岛的矿产分布图。反复研读后,他们还用相机拍了照片。当记者走出博物馆时,发现这几位游客正坐在博物馆外的门厅里摊开地图趴在地上仔细研究,不时用笔在地图上圈圈点点。旁边行李包里的专业测距仪显示了他们与一般游客的区别。

  在斯瓦尔巴德条约缔结前,以人口数量及实际有效行政管辖范围计,挪威和俄罗斯对该群岛所占的份量相当,而较之其他国家为多。当时俄国人在朗伊尔城和巴伦支堡等地均有矿产项目,目前俄罗斯人仍是巴伦支堡的主要居民。只是由于条约缔结时,俄国正处于内战期间,无暇西顾,故而在条约中没有争得更大利益。

  但条约中明确了挪威对于其他协约国在群岛的商业活动不得歧视,须给予国民待遇。而且,协约国公民前往斯瓦尔巴德群岛无须签证。按照目前挪威政府具体操作,只要取得申根签证的协约国公民即可从空路进入群岛,而从海路进入群岛则不要任何签证。

  因此,有专家认为,《斯瓦尔巴德条约》对于北极利益的争夺是开了口子的。那么,如果别的国家向斯瓦尔巴德群岛大举移民,怎么办,会不会有改变群岛的主权归属的可能?

  对于这个有些极端的问题,随行的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馆外交官山鹰说:“谁知道呢?”而斯瓦尔巴德州副州长则说:“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是未来斯瓦尔巴德群岛发展中需要认真处理的一件大事."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