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国著名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10:59 外滩画报

  “建筑是勇敢者的游戏”

  去年年末,美国《时代》周刊选出年度十大建筑奇迹,当代MOMA 和“鸟巢”、CCTV 大楼一起入选。这是继2006 年12 月被美国《POPULAR SCIENCE》评为“当代世界七大建筑工程奇迹”之后,当代MOMA 再获殊荣。其建筑师就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建筑现象学代表人物斯蒂文·霍尔。他号称是继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国外建筑大师。在接受采访时, 霍尔说:“我之所以在中国工作,主要原因是可以自由展望、了解21 世纪的建筑远景,比如可持续性能源体系和综合型都市。美国房地产开发商一定得来中国,亲眼看看真正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在北京是如何实现的。”

  文/ 刘莉芳 刘倩(实习) 谢丹凌(实习)

  1909 年,“野兽派”绘画大师亨利·马蒂斯带了几个模特来到美丽的地中海边。以蓝色大海为背景,马蒂斯创作了名作《舞蹈》。在狂野奔放的画面上,5个朱砂色身体的女人手拉着手,围成圈,扭动身体,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控制着。

  2004 年,有“建筑思想家”之誉的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以《舞蹈》为灵感,在北京东直门设计了8 楼相连的“当代MOMA”。 当然,霍尔不可能让建筑摆脱地球离心力舞蹈起来,他用天桥把8 座楼连接起来,既打通了楼与楼之间的空间联系,又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屏障,更重要的是,天桥让整个

  社区的空间立体起来,成为三维空间。这在当下只有保安护门的国内住宅小区是绝无仅有的创举。

  这是继南京四方建筑艺术博物馆后,霍尔在中国的第二件作品,也是第一件显示他功力的中国作品。

  2003 年,MOMA 的投资商当代集团找到霍尔时,只希望请一位国际建筑大师为MOMA 设计抢眼靓丽的外形。但是炫目的外表并不是霍尔的诉求。

  翻开霍尔的作品集,从麻省学生公寓到瑞士驻美大使官邸,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到西雅图大学圣伊纳爵教堂,霍尔没有做过一件外表夸张的建筑,建筑在他看来就是为每天的生活所准备的、有灵性的空间,而不是表情夸张的剧场。霍尔提出了8 楼相连的方案,“社区内部必须实现互动交流,既提供服

  务,又不封闭”,但是工程预算大大超支。当代集团经过两周的分析,给霍尔发了一封邮件,信中只有两句话,“你们的方案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算,但是我们将调整预算以实现工程”。

  2005 年12 月28 日,“当代MOMA”——一个规划建筑面积达22 万平方米、住宅面积为13.5 万平方米、配套商业面积达8.5 万平方米,包括电影院、画廊、图书馆、酒店、幼儿园、餐厅、游泳池、网球馆等设施的综合社区破土动工。

  2007 年11 月26 日15 :15,MOMA 最后一个天桥合拢完成, 结构施工全面结束,进入内装阶段。将于2008 年6 月竣工。建成后,从机场高速进入北京市区,第一个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大型建筑就是当代MOMA。

  出北京东直门地铁,沿左家庄西街往北走,远远看去,高架北面正在建设中的当代MOMA 十分扎眼。天桥从建筑的第16 层到第19 层之间“伸出”,构成半透明的空中走廊,这里有画廊、健身房、阅览室、餐厅和俱乐部。当人们走出家门漫步天桥时,增加了和别人的交流机会。同时,在天桥上可以俯瞰社

  区,而下面的人看这些漂浮于头顶上的人,如同看一场不间断的流动的“城市电影”。在天桥上的体验正如霍尔所说,“你可以看到城市在你眼前缓缓展开”。

  走进社区,被8 座住宅楼、1 座酒店围绕在中心的是一座小型电影院,电影院的周围是水池。播映电影时,画面被传送到电影院外墙上的超大荧幕,加上映于水池、玻璃中的幻影,整个当代MOMA 会变成一座超大的露天电影院。

  当代MOMA 在霍尔事务所里的名字叫“BEIJING LINKED HYBRID”, 这是霍尔的设计初衷,他决意在有限的空间中,打破横向和纵向的限制,让空间立体起来。在空中,他设计了天桥;在地下,他也设计了四通八达的通道,连接到社区的任何地方。

  入选2007 年《时代》“十佳”,除了创意独特之外,还因为MOMA 大规模地使用了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这是霍尔另一个特点,善于建造可持续建筑。在他的坚持下,MOMA 邀请了坚持绿色建筑理念的德国Transsolar 顾问公司,并且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地源热泵系统。建成后,MOMA 的室温常年保持在人体最舒适的20-26 摄氏度之间。另外,MOMA 还采用了全置换新风系统,取自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滤除尘、加热、降温、加湿、除湿等处理过程,从房间底部送风口送出,缓缓上升,带走人体汗味及其它污浊气体,最后经由房间顶部排气孔排出。新、回风完全杜绝交叉污染,既节能又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2006 年,MOMA 荣获美国LEED—ND绿色社区认证。

  霍尔究竟是何许人也?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在博客上写道,“毫无疑问,Steven Holl 将成为继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建筑家, 因为他首先不重复自己, 更不会重复别人,在很多明星建筑家的创造力开始衰退的时候, 他在上升。”

  2004 年,霍尔到北大讲演,张永和在向学生们介绍时说,“当我们遇到困难,对建筑事业产生怀疑时,就去看看霍尔的作品和他的工作,他会让你恢复自信,重新投入建筑事业中去。”

  霍尔,这位看似欧洲人的美国人,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47 年,霍尔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顿,1971 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1976 年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在80 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 东岸以他为首,西岸则以弗兰克·盖里为主。

  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是一种存在。他创办建筑评论杂志,深刻影响美国建筑界,然而他刻意回避成为明星建筑师。在出名之前,霍尔在大学任教,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住了11 年,睡的是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他去日本竞标,业主不信任地把他晾在一边,在半年内找了很多人与他比稿,但最后还是觉得他的方案最好。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88 年。

  霍尔在采访中没有提及这段艰苦岁月,他只说那段教书日子让他更有时间梳理自己的建筑观。1993 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 件竞标作品中,他这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霍尔

  的设计征服了生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自己的国际建筑师的地位。

  现在,霍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回首看他的那些历年建筑,发现每件都似曾相识,这是因为其灵感大多来自一本书、一段曲:早期作品渤·奥住宅以《白鲸记》为灵感,建筑坐落在一处俯瞰大西洋的小山上,内部的充气骨架结构被翻到外部,使人不由联想到小说中的鲸骨棚屋;2005 年,他为比利时设计的“SAIL HYBRID”则以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壁画《一艘向美人鱼倾吐故事的帆船》为灵感。

  也许不做建筑师,霍尔会成为画家。从1977 年起,他每天早晨都会画一小时水彩画。那些用水彩绘制的建筑草图,正如绘画一样,承载了霍尔许多想象和感情。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