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情局以商业为掩护在海外部署间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13:54 《环球》杂志
美国中情局以商业为掩护在海外部署间谍
披着商业外衣的美国间谍战

  披着商业外衣的美国间谍战

    一个平常不过的日子,在美国南部一个平常不过的小机场,一架平常不过的飞机迅速拉高起飞,消失在松树和甘薯田地的上空。

  这一切,看起来平常不过。然而,这架飞机却又不那么平常——这架航空承包商有限公司的飞机中的飞行员是美国反恐战争的“大巴司机”,它的飞行目的地往往是巴格达、喀布尔和开罗。任务?那是美国中情局的秘密……

  据美国媒体报道,尽管航空承包商有限公司声称自己是一个出租飞机和飞行员的私营包机公司,但据中情局的一位前雇员称,“这家公司看起来由中情局控制”。

  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开始调整其在海外部署间谍的方式,改变其以官方身份为掩护进行海外运作的传统方式,转而通过设立商业公司为掩护收集情报。除了航空公司,中情局控制的“公司”现在遍布全美,还隐身在世界各地——然而,披上商业外衣,并不意味着成功。

  揭秘中情局“反恐公司”

  《环球》杂志驻洛杉矶记者/曹卫国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中情局抓捕海外目标的数量急剧增加。美国某媒体通过对数千份飞行纪录、飞机登记册和公司文件进行的分析,以及对前中情局官员和飞行员的采访,证实美国中情局现在已至少拥有26架飞机。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飞机都由中情局控制或者由与中情局有关的公司运作,这些公司包括航空承包商有限公司和两家佛罗里达公司。

  另外,美国中情局还租用私人包机来从事秘密活动。这些民用飞机可以使中情局避开多数国家对他国政府飞机所规定的报告制度。但2003年1月,一架从德国飞往阿塞拜疆的中情局运输机仍然遭到两架奥地利战机拦截。

  前中情局特工格利鲁姆曾这样描述中情局的掩饰手法:“如果你们公司的行政专机飞往有许多行政专机停靠的机场,那么你的公司看起来与其他公司一样。”

  实际上,包括中情局在内的美国国家安全机构与商业机构之间的合作正越来越密切。

  中情局的手伸向商界

  2008年1月,新华社报道说,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的国家商业中心在竣工时,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高层领导突然出现,引起哗然。事后知道,这些人是来“汲取安全方面经验的”。用美国国家安全局信息确保事务主任丹尼尔·沃尔夫对商业中心负责人的话说,“我们想听听你们有什么想法。”

  如今,在美国各大城市,一些商业建筑外表看起来很普通,但进入其中,就会知道这里正在生产某种与安全需要有关的产品。因此,其安全防护设施也相当到位。

  前面说到的商业中心大楼就是按照美国政府大楼的安全标准建造的,这里的窗户上贴有防窃听膜,墙壁和天花板上有隔音层,通风管道也设有金属格架,以防有人进入。

  据介绍,就是在这座商业中心大楼里,雅典娜配药公司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对抗炭疽菌等生物武器的疫苗。而往上走3层便是安全处理公司的办公室,那里正在研发电脑网络安全软件。

  先驱联合公司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在这座大楼里研究一种语言转换软件,以把阿拉伯语人名转换为英文,并自动与美国政府通缉名单上的名字对照。公司官员说,这套软件即将完成,很快会出现在安全局总部的电脑上。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情报业迅速扩张,在大量招募新成员的同时,也向私人企业敞开大门。

  “9·11”后,出于安全工作的需要,一些公司对“可靠”员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于是,安全雇员猎头公司纷纷出现,并被美国最大的人事服务公司“凯利服务”收购。凯利联邦安全猎头公司过去一年的收入直线上涨。有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需求量不会下降”。

  海外公司纷纷成立

  在国内加紧布网的同时,依照美国政府及国会要求加大海外反恐情报收集的指令,中情局花费数亿美元在欧洲等地设立了12家以间谍活动作掩护的公司。

  尽管在中情局历史上不乏采用商务身份为掩护的特工,但新成立的这些公司规模远远大于以前那些只有一两个人的咨询事务所。除了辅助性的职员外,这些新公司通常“雇佣”6到9名海外特工。

  在此之前,中情局的大多数间谍采用官方身份作掩护,如外交官或政府机构的雇员,这种做法的好处包括可以获得外交豁免:如果被发现从事间谍活动,他们将被驱逐出境,从而避免被判刑甚至被处死的后果。

  官方身份掩护在冷战期间大行其道,中情局特工曾利用在大使馆工作的掩护与苏联等国家的官员进行接触。

  然而随着安全形势的改变,利用外交官身份无法有效地进行以反恐为主的情报工作。一位了解中情局秘密行动的政府官员说,恐怖分子和武器扩散者是不会出入外交人员的鸡尾酒会的。

  中情局局长迈克尔·海登1996年11月上任不久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说,在收集情报方面,中情局十分重视采用非传统手段,即大使馆以外的平台,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取得进展。一些级别较高的中情局官员也曾公开承认,中情局确实在为其海外间谍人员伪造假身份方面投入了很大力量。

  早在2003年,中情局为间谍活动提供掩护的商务平台就被曝光。当时《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在其文章中披露了美国外交官约瑟夫·威尔逊妻子瓦莱里·普雷姆中情局秘密特工的真实身份,成为轰动一时的“中情局特工身份泄密案”。普雷姆的公开身份是美国布雷斯特-詹宁斯公司的雇员,而事实上该公司就是中情局专门成立为其海外特工提供身份掩护的。

  根据中情局的新计划,这些为间谍活动提供掩护的公司还要充当培养新入行特工的培训站,定期或不定期接受人员轮换。

  据说,中情局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打破海外特工招募与派遣工作上的僵局。

  “9·11”后,成千上万的新人加入了中情局,不少人被派往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但在这两个国家以外的地方,空缺职位却十分稀少,于是造成了海外特工岗位僧多粥少的局面,一些人不得不辞职离开中情局,而在2002和2004年间设立的这些公司也可以起到缓解就业岗位不足的作用。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