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欧美人注重的一些“小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15:36 青年参考
文谢芳
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美国人十分讲究“个人空间”。比如,和美国人谈话时,最好和对方保持60厘米 的距离;在公共场合排队,要和你前面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切忌“摩肩接踵”,否则会遭白眼。 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在美国,公共场合奉行“先来后到”的原则,后来者若要坐在先来 者身边的空位上,必须征得先来者的同意,此后才能“名正言顺”地入座,否则会被视为“冒犯”。 有一次,我陪国内来的亲戚参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博物馆的休息大厅里,我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不一会儿, 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美国夫妇,他们很有礼貌地问我,是否可以在我身边坐下。我一看,周围还有4把椅子,于是同意。我的 两位亲戚在洗手间里,他们来了可以坐剩下的两把椅子。 此后,两位亲戚在休息大厅里找到了我,见我身边还有两把椅子,二话不说就坐下了。没想到,那对美国老夫妇意味 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起身离开了。 当时,我有点儿郁闷。事后,我将此事说给一位美国朋友听。朋友说,当时我应该拒绝那对老夫妇的请求,并说明原 因——我的亲戚们马上就会到来。他们会理解的,因为桌子周围只有4把空椅子,如果被人占得满满的,无论他们还是我们, 都不会感到愉悦。在我的亲戚们到来以后,那对老夫妇起身离开并表示出不满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我的亲戚们坐下前,应该 征求那对老夫妇的意见。其次,因为我没有将实际情况告诉那对老夫妇,害得他们还要再次去寻找“合适的空间”。 这其实是个“小节”问题,却很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若“以善小而不为”,就可能在不经意间失去别人的信任,连 自己都不知道输在哪里了。如果一个民族不注意“小节”,其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形象往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些往事。 二战时,纳粹的飞机在英国伦敦狂轰滥炸,伦敦居民进入防空洞时,仍然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男士们主动让老幼妇孺 走在前面。“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曾在纽约世贸大厦里工作的一位朋友,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从办公室出来后, 我发现楼道里挤满了人,大家走得很慢,到了30层,基本走不动了……这时楼上开始有担架抬下来,大家主动让出一条通道 ,让伤员先走……在大楼工作的盲人带着导盲犬下楼来,大家也给他们让路……走到20层时,我们看到消防队员往楼上冲, 他们背着沉重的消防器材,全身是汗,大家拿水给他们喝,还往他们身上洒水。” 一位研究俄罗斯问题的朋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3次出访莫斯科,在那里工作了很长时间。她说,在东欧巨变的日 子里,莫斯科的生活物资相当匮乏,市民们常常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一个面包。在漫长的等待中,没有一个人“加塞” ,大家无言地排着队,体现了自尊与尊重他人。 这位朋友寄住在一位老太太家中。苏联解体后,老太太靠先生微薄的养老金生活,出租一间房增加收入。她家常常入 不敷出,需要变卖一些家当贴补家用。即使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这对俄国老人每次外出时,总穿戴得整整齐齐。过节时,他们 会做一个缺少黄油的粗糙的蛋糕,在桌子上摆一些玫瑰,邀请我的朋友在烛光下喝茶。朋友说,她觉得这对俄罗斯夫妇就像“ 没落的贵族”,生活虽然窘迫,但不失优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