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输出国组织先天不足胎死腹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7日11:14 南风窗

  谷 禹

  全球粮食危机的风暴口——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泰国,5月6日突然宣布放弃一周前提出的有关与周边4国联合组建大米输出国组织(OREC,俗称“米盟”)的设想,而将地区合作的重点转向商讨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就在同一天,总部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宣布向受食品涨价影响的国家提供5亿美元援助,用于抵消粮价上涨对穷人生活的负面影响。而在此前,美国总统布什曾呼吁国会批准追加7.7亿美元的国际粮食援助。

  的确,粮食短缺和粮价飙升已经威胁到穷人的生存和弱国的稳定。在过去一个多月里,泰国产B 级大米报价从每吨580 美元上升到1000美元,涨幅将近50%,并且丝毫没有下降的势头,而时下大米价格比之2001年早已是5倍有余。今春米价的暴涨,已经在海地、菲律宾和埃及等37个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继玉米、小麦、大豆之后,作为超过全球一半人口主食的大米的最终涨价,显示了持续30年的全球低粮价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

  面对这一“次贷危机之后的第二大全球性问题”,任何旨在建立“米盟”等垄断性出口集团、图以集团之力掌控国际定价权,从而避免一国抛头露面提价的想法都将面临来自全球的舆论压力,而提倡者自身抗压力不足和成员国之间的分歧直接导致该设想流产。

  扭曲的大米市场

  考察“米盟”为何会这样轻易夭折,不妨从世界粮食市场的规律、特征以及近期波动说起。

  在本轮大米涨价之前,自1961年以来的大米历史最高价出现在1974年,价格为542美元/吨。细心观察不难发现,1974年,正是石油价格受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影响突破10美元/桶的那一年。此后大米价格又在1979~1981年间再次走高,这也和当时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以及两伊战争爆发将油价推向30美元/桶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大米价格与油价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这其中既有美元币值变化的共同因素,也有大米生产和运输成本随油价变化的连带因素。

  与近年来的高油价相对应,2006年以来包括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的价格出现轮番上涨。在当前全球油价迈过120美元/桶门槛之后,粮价尤其是米价保持坚挺就更不用奇怪。

  当然,本轮大米涨价,除去高油价带来的通胀压力外,还有几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首先就是人口增长的因素。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在经历人口增长的阶段,更何况南部非洲诸多国家还处在人口与人均大米消费量同时出现增长的初级阶段,这使得大米消费总量呈现连年攀升的状况。布什总统把粮食能够自给的中国和印度当作替罪羊固然是找错了对象,但也不能因此否认曾经是“世界粮仓”的中东因为追逐石油财富,大量毁弃农田,从而沦为世界农产品“头号买主”的事实。再说曾经风靡一时的提高粮食亩产的“绿色革命”已经过去很多年,农业技术的升级换代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步伐,也导致了粮食缺口的不断扩大。世界粮食计划署(WFP)2007年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世界饥饿人口已达7.77亿。

  其次,世界粮食市场是一个被高度分割的市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自成体系,发展中国家彼此也不团结,好的时候互相调剂,差的时候就各自为战。譬如,欧美国家近年来为应对高油价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虽说原料不是大米,可由于占用耕地等因素,还是间接抬高了大米的身价。而且历史上,日韩等国多采取“小配额,高关税”的政策,限制外国大米进入本国市场,美澳等国又对其大米出口给予高额补贴,这无疑打击了发展中国家种植大米的积极性。以日本为例,其配额外大米进口关税高达每公斤350多日元,相当于从美国进口稻米价格的5倍,实际上等于没有配额外进口。如此贸易保护主义,很大程度上要为扭曲、狭小且不稳定的大米市场负责任。要知道,全球大米每年6亿吨的产量,虽与小麦、玉米不相上下,但后两者的贸易量动辄上亿吨,而大米的贸易量却只有区区一两千万吨。这种供求“紧平衡”的状态造成了大米在全球的库存水平偏低,一遇风吹草动或个别国家限制大米出口的情形,便会出现价格大幅波动。

  再者,由于大米生产“靠天吃饭”的特性,大米的产量飘忽不定,很难人为控制,又由于其季节性生产的因素,很难提前预测定价,只能通过期货市场对冲部分风险。此轮米价暴涨,和全球第七大大米出口国澳大利亚连续5年严重干旱以及2008年初北半球的地狱式寒冬也不无关系,但具体影响有多大,谁都说不准。若追本溯源,本轮大米涨价早在2007年就已初现端倪,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的大米价格在2007年就已翻了一番,但除了欧美的大农场主和中国这样制定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的国家,还有多少国家呼吁自己的农民扩大再生产?如此看来,价格杠杆对于全球粮食生产的调节作用有限且滞后,一些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发生大米危机实属必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轮大米的涨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长期被压抑的粮价回归合理价格的一个过程。以1950年国际市场优质大米的时价137美元/吨与2004初的同种大米220美元/吨相比较,价格上涨了61%,然而在这53年里,美国的物价水平(CPI)早已上涨至50年代的6.66倍,则2004年大米之价格实际相当于1950年至1981年均价的77%。若根据美国劳工部2005年发布的CPI进行计算,以1961年为基准,则2004年的大米价格只相当于1961年米价的27%。米价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可算作价格的合理回归。这也说明,原先的大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并不通畅,往往要等危机出现后才发生报复性猛涨。

  泰国的草率提议

  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宣布,由于高涨的米价使其购买粮食的经费捉襟见肘,联合国已经无法完成援助全球多个饥荒地区的任务。而就在这一敏感时刻,泰国却抛出了组建一个类似于欧佩克模式的大米输出国组织的提议。

  4月29日,泰国总理沙马在与缅甸总理登盛会谈后宣布,缅甸同意加入OREC组织,而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也不例外。5月2日,泰国政府发言人苏扎触宣布,上述5国的商业部长将商讨建立OREC的具体步骤,并称“虽然我们是世界粮食中心,却对粮价没什么影响力……我们进口昂贵的石油,却非常廉价地出售大米,这对我们不公平,损害我们的贸易平衡”。

  尽管沙马总理一再声称OREC不同于OPEC,“稻米集团的性质只是个单纯的5国集团,目的是协助各国在世界市场的稻米交易”,但亚洲近邻们并不相信。作为东南亚最大金主、也是主要大米消费国的日本,率先通过其掌控的亚洲开发银行表示强烈反对。而世界第一大稻米进口国菲律宾的反对声音更为激烈,菲律宾议院多数党团领袖弗朗西斯·潘希利南明确表示,这一设想“是一场对穷人的战争”,是绝对“行不通”的。

  10%的大米需求依赖进口的菲律宾最近为买米四处碰壁。总统阿罗约曾亲自打电话给越南领导人,紧接着又邀泰国总理访问,菲政府甚至向美国等“非传统”大米供应国发出求救信号,还请求世界银行出面,说服大米出口国取消出口禁令,但都没有大的进展。假如大米真如泰国所保证的那样敞开供应,哪怕价格高点都无所谓,只可惜往往是有价无市,菲律宾当然不愿意面对一个比泰国更难以说上话的大米输出国组织,哪怕它打的旗号是促进成员国大米增产。

  就在泰国积极打消菲律宾等国对组建米盟顾虑的同时,缅甸遭受“500年一遇”的特大风灾,过半稻田被袭,可能由大米出口国变为进口国的消息传来,犹如一盆凉水浇在了沙马总理头上。原本宣称“很快便会举行第一次会议”的“米盟”的组建工作便就此停顿下来。5月5日,泰国外长诺巴敦·巴达玛在与6个亚洲大米出口国的大使会面时,暗示泰国将弃设OREC。他说:“如果泰国建立大米‘欧佩克’并设定一个价格,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以致威胁食品安全。”次日,泰国外长诺巴东正式宣布取消在东南亚成立米盟的计划。

  从提出OREC构想到宣告破局不过短短一周时间,泰国政府的决定何以如此草率?其实,上任未久的沙马政府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有其对于国内政治的考量。泰国稻米种植区的一半位于该国东北部,作为人民力量党基本盘的泰东北部农民,是他信-沙马政府最可依赖的力量,2006年泰国军事政变时,农民们开着拖拉机来到曼谷支持他信的场景至今仍令人难忘。沙马政府自2007年末成立以来,一直给人以“他信傀儡政府”的印象,且庸碌无为,其在国内的政策,更是延续了他信政府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不仅重拾他信任内对农民和小业主的优惠贷款政策,更是积极修改宪法,以图他信的“王者归来”。也正是因为其对内政策的回归,引起了军队的不安,近日沙马提出修宪之后,泰国国内更是频传军队即将政变的谣言。沙马政府此刻鼓吹成立大米输出国组织,显然是为了巩固其国内基本盘,防范军方和反对党营造反对现政府的氛围。而政客许愿,只要能适时表达自己的所谓善意即可,常常不顾其最终能否兑现,并且一旦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则溜之大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抗震救灾!义卖捐款1元起
•易趣热销诺基亚手机Top8
•1元抢拍~索尼T系超薄卡片机
•瑞丽风百搭长款T恤,暴显瘦
•39元抢今春惹眼的包包
•韩版公主款圆头美鞋3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