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鼓动日本强军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1日14:16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刘国伟

  

  近期,日本在朝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上又迈出新的步伐。然而,美国作为日本二战时期的死敌,不但毫不防范,反而大 加鼓励。那么,美国为何对日本如此放心?难道美国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美鼓动日本强军

  5月21日,日本参议院通过了改变日本航天开发中“非军事和平利用原则”的《太空基本法》,这部法律允许以防 卫为目的的“非侵略”航天活动,意义重大。它的通过使日本自卫队有可能拥有或引进高性能的侦察卫星,使日本将来研发高 性能导弹预警卫星成为可能。而在此之前,根据1969年日本国会的决议,日本的宇宙开发活动必须奉行“非军事”原则, 仅限于和平目的。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鼓动日本壮大军事实力。5月20日,美国驻日大使托马斯·希弗在外国记者协会上演讲时说 :“各国都在持续扩大国防费用,只有日本是个例外。我们觉得现在是日本考虑增加军费开支,为自身安全防卫做出贡献的时 候了。”

  有分析家指出,美国为了打压中国,迫切需要日本这样的马前卒为自己效力。2006年的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中,美国将中国视为最有潜力与美国展开军事竞争的新兴大国。美国让日本壮大军力,也有从军事上围堵和威慑中国的意图 。

  

  日变相圆了航母梦

  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并进行严厉的整肃,以“确保日本将来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但是由于冷战局面的迅速形成 和新中国的崛起,美国开始放弃遏制日本的政策,改为大力扶植。此后,日本顺利搭上美国的同盟战车。

  不过,美日同盟关系实质是战胜国将战败国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其核心就是——日本将自身军事主导权出让给美国 。长期以来,美国对日本实施严格的控制,不允许日本发展可能导致其自立的战略武器。

  作为曾经的海军大国,日本显然对航空母舰充满渴望。

  1954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成立初期,在其制定的《新日本海上自卫队建案》中就提出,新海军的建制中包括4艘 8000吨级的航空母舰,但由于美国的反对,这一计划没有实现。此后日本曾三度在其修订的《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提出 建造直升机航母的规划,也都在美国的压力下落空了。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有所松动,日本则用变通方式圆梦。1998年,日本运输登陆舰“大隅” 号正式服役,该舰采用全通甲板,可搭载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斗机,军事分析家认为这是二战后日本建造航母“零的突破”。

  2007年8月,排水量1.35万吨的直升机护卫舰“日向”号在日本石川岛播磨船厂下水,这是战后日本建造的 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由于该舰外形和规模与其他国家的轻型航母相当,外界普遍称之为“直升机航母”。

  另外,战后日本宪法禁止日本拥有核武器,日本政府从1956年开始声称恪守“无核三原则”,即禁止拥有核武器 ,禁止生产核武器,禁止运进任何核武器。但如此重要的原则,日本政府如今也要开始突破了。按计划,美国“华盛顿”号核 动力航母今年8月将到达日本。一些日本和平人士忧心忡忡:这会不会是日本有核武器的一个突破?

  

  美日也在暗中角力

  美国政府目前虽然鼓动日本大力发展自主防卫能力,但并非放虎归山。

  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目标,就是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并维持有利于美国的战略稳定,所以美国也在防着日 本军事实力过分膨胀。

  美国《纽约时报》在1992年3月8日刊出《五角大楼计划摘录:阻止新对手的再度出现》,文中称,1992年 美国国防部拟定的1994~1999年“防务计划指南”表明,未来美国将阻止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地区强国获取主要军事大 国的地位。

  数十年来,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虽不断提升,但至今也没取得防卫力量上的完全自主性。1999年8月美国《 洛杉矶时报》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两篇报告中的材料,形象地描述了日本的这一心理:“日本正在两面下赌注,一方面加 强与美国的安全关系;另一方面又在准备应付完全靠自己时将面临的局面。”

  2002年11月,日本政府决定正式启动东亚军事动态卫星监测系统,《每日新闻》称,“一旦发生战争,还是需 要自己的卫星。”

  

  让日军为美军分忧

  数十年来,日本增强自身军事实力的举动尽在美国掌握之中,没有美国的同意或者默许,日本在迈向军事大国的道路 上寸步难行。这其中固然有美日同盟条约的约束,然而条约的背后是美国对日本强大的军事控制,美国在日本有大量驻军。要 是日本真的想造美国的反,那就得先问问这些驻军答应不答应。

  这样看来,美国之所以鼓动日本发展军力,其实是想替深陷阿富汗、伊拉克的美军分忧。再者,日本军力的壮大,都 是在美国控制的范围内进行。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孙猴子神通再大,也跑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