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在新旧之间穿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16:39 三联生活周刊

  河内街头依旧熙熙攘攘,摩托车如过江之鲫汹涌而过,头盔下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这个国家的一半人口生于1975年之后,也是在那一年,美国的最后一班飞机离开了西贡(今天的胡志明市)。普通的越南人并不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即使很多做兼职的翻译,也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译法。他们唯一感觉的是大米贵了,喝咖啡花的钱多了。不过生活还要继续,晚上还是要骑着摩托车到西湖边说“我爱你”。

  记者◎李伟(发自河内)

  6月14日,灼热的太阳炙烤着亚洲东南半岛的土地,越南首都的巴亭广场一片肃穆,游人稀少。63年前,胡志明在这里宣读了《独立宣言》,越南从此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他去世后,陵墓置于巴亭广场的最高处,日夜关注着他的国民。

  这一天与往日不同,广场中心的国旗降半,下端由丝带紧紧束住,遇风不扬,环绕四周的主席府、国宾馆等政府机构同样降半旗。6月14日是越南8000万人民的哀悼日,3天前,越南前总理武文杰在新加坡逝世。

  武文杰是越南市场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1986年,他首先倡导“Doi Moi”(革新开放),政府开始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引进外资,发展市场经济。这个战火频繁的国家终于得以铸剑为犁、休养生息,并由此开启了20余年的高速增长期。1991年,越南设立总理职位,武文杰成为第一任总理,这一年他和当时的越共总书记杜梅一起访华,标志着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尽管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死于美国的空袭,但他依然致力于改善与美国的关系。1994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取消了对越南的贸易禁运,次年恢复了外交关系。

  而此时,10多年后,武文杰的去世似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河内的通胀生活

  每天早晨7点左右,河内就完全醒了,摩托车开始轰鸣。在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中,摩托车的数量超过了200万辆,摩托车马达的巨大轰鸣与横冲直撞的车流让人眩晕。

  街头的小吃摊上已经坐了不少人。由于摊头人多地方狭窄,人们通常是坐在彩色的塑料小凳子上,自己托着一碗米粉、面条或糯米饭。吃完早饭,在开始一天工作前,河内人还有第二项日程,就是去咖啡馆喝一杯咖啡。他们一般会邀上三五好友,去一家喜欢的咖啡店坐一坐聊一聊。河内面积不大,朋友们骑着摩托车顷刻即到。

  在咖啡馆内很容易分辨出本地人与外国人,因为越南人只喝越南咖啡,而不是摩卡或拿铁。所谓越南咖啡,其实更多是一种饮法——把咖啡粉压在一个锡制的小滴壶内,再注入水,下面是一个小巧的咖啡杯,然后服务员会再给你一个装着冰块的玻璃杯,几分钟后咖啡就完全沥入下面的小杯内,再将其倒入冰块中,随饮随化,每一口的味道都不同。

  现在这种最普通的越南咖啡的价格为1万盾(约为4元人民币,本文汇率统一按1:2500计算),在市中心的还剑湖可以卖到1.2万盾。而在不久前它的价格是6000?8000盾左右。虽然贵了,但还是要喝的,否则就不是越南人了。

  如果以还剑湖为中心,半径两公里内几乎浓缩了河内人的全部生活,从国家权力到市井生活、从卡地亚的珠宝到柴米油盐。还剑湖的北面是被称为36行街的老街区,游客们都喜欢住在由老房子改造的家庭旅馆里。在2007年版的《Lonely Planet》中,这里的平均房价为15美元,现在已经上涨到了至少20美元。

  著名的同春市场也在这里。这里不仅是河内最大的批发市场,也是中国货进入越南城乡的主流渠道。中国城镇熟悉的那种景象全部复制于此,一家接一家简陋的店铺连在一起,电风扇、内裤、丝袜、运动服……所有产品都堆积着,拥有一种单调的丰富。口罩摆在最显著的位置,它是越南人出门必备的行头。越南平民享受着中国货价廉实用,但也将最大的蔑视给予了“国货”——在一本名为《中国人说越南话》的教科书中,收入了这样的例句:“同春市场价格便宜质量差的就是中国货。”在河内街头,“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被做成了红底黄字的横幅,挂在许多店铺门口,成为具有品质含义的推广语,以示和中国货的区别。

  同春市场的外围,是河内最大的菜市场。商贩们大多没有固定摊位,而是把柴米油盐摆在路边。

  以中国一线城市农产品上涨后的价格与越南比,已是小巫见大巫。在这里,大米要1.75万盾/公斤(折合人民币约3.5元/斤),实际上这已经是回落后的价格,大米最贵的时候曾经卖到过2.5万盾/公斤(约5元/斤)。猪排骨的价格是7.5万盾/公斤(约15元/斤),瘦肉价格是10万盾/公斤(约20元/斤),鸡蛋2500盾一只(约1元/只),鸡肉8.75~10万/公斤(约17.5~20元/斤),海鲳鱼10万盾/公斤(约20元/斤),国内最便宜的鲅鱼也卖到了5万盾/公斤(约10元/斤)。摆在上面最新鲜的青菜,每把要1万盾,看起来1.5斤的样子(约4元/斤),下面不太新鲜的卖6000盾。

  大部分越南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合资工厂工人平均工资在150万盾/月(约600元/月)左右,大学生的起步工资也大约如此,本地企业的更低一些,往往只有80万盾左右。阿迪达斯工厂的女工,每个月除了拿150万盾的月薪外,还可以享受到一顿午餐,这已经是令人羡慕的待遇了。按照这个价格,普通人的月工资够买100公斤的大米。

  上海人施迪坚来越南做生意已经3年了,至今保持着每周买两公斤大米的习惯。他告诉我,3周以前的米价是1.5万盾/公斤,两周以前价格涨到了2万盾/公斤,上星期价格最高要2.5万盾/公斤。汽油的价格也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开始的时候,他的摩托车花2万盾可以加满油,后来需要3万盾,现在要4万盾。河内加油站的油价涨到了1.5万盾/升。由于传言汽油还要涨价,一些小型的油站已经关门休息了,等待涨价后再营业。

  中国船舶贸易公司的李建春每年都要来越南三四次,起初他一直住在越南比较好的酒店——河内大酒店。最开始一个标准间的房价是45美元,两个人住要55美元,后来价格一路攀升,两年内从7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123美元。

  中午到了,同春市场的小贩们和街边的摩托仔都涌进了路边的小饭铺。这种饭铺比大部分中国县城的排档还要简陋,2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了几张很低的方几,食客都坐在板凳上,一个盘子上摆几种菜,价格是1万~1.5万盾,吃一碗鸡丝米线的价格也大抵如此。这种最便宜的午餐价格也上涨了至少20%。

  尽管天气炎热,也很少有人开一瓶汽水喝,冰柜似乎永远断电,当你拿出一瓶汽水时,老板会用手从水桶内捞出一块冰来放进你的杯子。

  还剑湖是河内最负盛名的景区,湖边的咖啡馆里,一杯Espresso的价格是3.3万盾,是其他地方的3倍。还剑湖的西面就是巴亭广场——越南的权力中心。

  6月13日,我坐摩托车绕过还剑湖,来到巴亭广场附近的越南最大国营宝石公司——西贡珠宝(SJC)河内分店。墙上大屏幕的红字显示出当天的黄金价格,1两(Tael,37.5克)为1790万越南盾,4月份为1700万越南盾,仅一个月就涨了5.3%,半个月前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800万盾。4天前,越南总理阮晋勇刚刚发表讲话,要坚决捍卫越南盾,政府对越南盾与美元和黄金的比价做了严格限制。这里的店员告诉我,来购买金块的顾客与前段时间比已经下降了不少。

  客人一般都穿着宽松的T恤衫和牛仔裤,骑着在越南最常见的“本田新潮”摩托车。店里黄金柜台陈列台上,整齐地排列着宽4厘米、长8厘米、厚3毫米,纯度为99.99%的金块。一名妇女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捆越南盾,每张都是50万盾(越南货币的最大面值),她买了两个金块。她每周来三四次金店了解行情,她还打算把炒股的1万美元抽出来换黄金。

  越南报纸上关于房屋买卖的广告中,大多数都标明只收黄金。一座3层的长条形的传统越南民居,每层80平方米,标价450两黄金。

  和忠街是河内金店最密集的区域,也是河内的外汇“黑市”。在越南,越南盾和美元是通行货币,居民们可以在两种货币间自由兑换,消费时也可以选择用美元支付。同时人民币在一些场所也被接受,尽管银行并不提供人民币的兑换服务,但是可以在金店的“黑市”上兑换。

  我来到和忠街的时候,这里很多店铺刚刚开门。这里美元的买入牌价最高是1∶16621,最低是1∶16600,和大部分银行牌价一样。而一星期之前,这里美元兑越南盾的黑市价格曾经涨到了1∶18000。在政府加强了外汇管制后,黑市已经基本消失了。我希望能够用人民币换一些越南盾,但没有一家金店能够提供服务,一位店主指着一个路边的人悄悄对我说,“瞧,他是警察”。

  还剑湖南,最有名的街道是吴权街,那里有一座白色漂亮的法式建筑,是河内最高档的Sofitel Metrople酒店,它的一层被卡地亚和路易·威登所占据,酒店斜对面是河内证券交易所。我去的前一天,越南股市经过25天下跌后,终于小幅上涨。交易所内只有七八个股民,前台服务小姐告诉我,股市最好的时候,人多得都挤不进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