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微软的盖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09:21 央视《东方时空》

  1993年秋天,比尔·盖茨和妻子,当时还只是女友的梅琳达,以及其他几个朋友,一起到非洲旅游。当时这次非洲旅游,本来是一次休假,但谁也没想到,当地人的生活引起盖茨心灵巨大的震颤。

  盖茨:我离开校园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在这个国家里,有几百万的年轻人无法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也不知道,发展中国家里有无数的人们生活在无法形容的贫穷和疾病之中。

  我花了几十年才明白了这些事情。

  为了讨论的方便,请想象一下,假如你每个星期可以捐献一些时间、每个月可以捐献一些钱——你希望这些时间和金钱,可以用到对拯救生命和改善人类生活有最大作用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非洲大地上,赤裸双脚的妇女,无数饿得只剩皮包骨的孩子,这一切让比尔盖茨心烦意乱,接下来一年悲喜交加的遭遇更是让他开始真正地思考慈善的意义。1994年,这是比尔·盖茨生命中最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元旦,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终成连理,但就在这场盛大豪华的婚礼后不久,比尔·盖茨深爱的母亲却不幸死于癌症。

  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动,使比尔的精神和感情受到巨大冲击,他开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围的世界,许多他原来埋在如山的事务底下的事情进入视野,许多原来似乎无足轻重的事情开始变得重要——这其中,就包括慈善事业。

  盖茨:我的母亲在我被哈佛大学录取的那一天,曾经感到非常骄傲。她从没有停止督促我,去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在我结婚的前几天,她主持了一个新娘进我家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高声朗读了一封关于婚姻的信,这是她写给Melinda的。那时,我的母亲已经因为癌症病入膏肓,但是她还是认为这是又一个传播她的信念的机会。在那封信的结尾,她写道:“你的能力越大,人们对你的期望也就越大。”

  随后,盖茨夫妇接受父亲的建议,建立了一个资金总额达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开始资助教育和癌症研究。1998年,当盖茨夫妇看到一篇在全球范围内做的调查报告,称90%的疾病发生在贫困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却只有10%的保健资源,这份报告让盖茨很受触动,加之非洲之行的切身体验,他们开始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把基金会的重点更多地转向卫生保健领域。

  盖茨:几年前,我去瑞士达沃斯旁听一个全球健康问题论坛,会议的内容有关于如何拯救几百万条生命。天哪,是几百万!想一想吧,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已经让人何等激动,现在你要把这种激动再乘上几百万倍……但是,不幸的是,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最乏味的论坛,乏味到我无法强迫自己听下去。

  那次经历之所以让我难忘,是因为之前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软件的第13个版本,我们让观众激动得跳了起来,喊出了声。我喜欢人们因为软件而感到激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让人们因为能够拯救生命而感到更加激动呢?

  除非你能够让人们看到或者感受到行动的影响力,否则你无法让人们激动。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没有微软的盖茨

  这是比尔盖茨在今年自拍的一部片子,叫《比尔盖茨在微软的最后一天》,虽然这自拍片里的情节设计得滑稽荒诞,可在这其中我们还是能察觉到这位传奇人物对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某种设计。

  没有了微软的盖茨,似乎照样很乐观积极,可是没有了盖茨的微软,又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虽然盖茨两年前已预告退休,也为公司定下了发展蓝图,但外界猜测盖茨的影响力甚大,微软可能无法弥补他离开后的位置。美国某顾问机构放出话来:“盖茨离任后,微软将失去重心以及能够引领员工的人物。外界分析,失去盖茨后,至少在几年之内,微软光靠Windows、Office办公系统、服务器以及游戏机Xbox、IT资讯软件等产品,依旧可控制全球市场,平均每周可吸金1亿美元。只是,微软呼风唤雨的时代似乎已经远去,业界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商业机器”(IBM)公司的天下,20世纪90年代改由微软统治,如今则是属于Google的年代。

  中国非公募基金的现状

  有人把盖茨的退休比喻为一个时代的落幕,固然,盖茨在微软这个舞台上的故事也许就此落幕,但是盖茨的谢幕却赢得大家更热烈的掌声,就是他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慈善事业。我们无法确切知道盖茨在宣布这个决定时的心情,但是像盖茨这样把自己做企业赚的钱全部拿来做慈善事业的,我们中国也有不少。不向社会募捐,只用自己赚的钱成立基金会来做公益事业,我们叫它做非公募基金。非公募基金的发展现状,曾担任中华慈善总会理事的学者杨团对此一直关注。

  杨团:现在我们知道,非公募基金会好像在中国已经有快一百家了,而且资金量都是很大的,最近还刚刚成立了一家,有一位姓闫的理事长,好像他的资金现在是两个亿,他是一个企业家,他到四川抗震前线去了,他跟我们讲,他五年之内要把这两个亿变成十个亿,再过十年二年,他希望能够变成50个亿,也就是说,他是努力地,他有一点像裸捐的这种概念似的,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自己一生,通过经营企业所得到的财富全部投入慈善。所以我想这些概念是能够不仅是外国人可以接受,我们中国人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把自己创造的财富悉数拿出来回馈社会,赢得的是公众的敬意。不久前向地震灾区捐献一亿元的张祥青,就被公众亲切称为“亿元感恩的唐山地震孤儿”。

  张祥青是天津市荣程联合钢铁集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唐山大地震时失去了父母,深深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心。他认为企业捐款回报社会,是应尽的义务,截至2007年年底,公司向社会捐款累计1.7亿元。今年年初南方发生雨雪灾害,他们捐款300万元。四川地震,张祥青夫妇现场认捐1亿元。

  有人对张祥青他们的行为定义为“社会现阶段的最高道德”,那么是不是其他的企业在做慈善这件事上就真的难以企及呢?实际上,我国在近年来已经开始在制度建设上重视鼓励企业和个人来做慈善做公益。

  杨团:对于捐赠,这几年国内几部法律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第一个是关于企业所得税法,过去的规定是个人所得税免税30%,企业3%,去年人大修改这个税法,免税增加到12%,作为企业,也是一个理性的法人,可以按照政府的税法规定,对慈善捐赠的鼓励性规定来履行这个手续,只要是捐赠的机构提供一张合乎税务局的一张发票,到税务局那里经过审查,税务局可以减免这一部分税,所以这个我认为也是咱们法律上的一个进步,也是鼓励大家来做慈善,做公益。

  据说,今天,微软筹备了盛大的燕尾服晚会欢送盖茨,这场嘉年华将把世界IT教父比尔盖茨欢送上另一座更高的殿堂,盖茨将世界上最大的一笔个人财富捐献给社会,他无疑已经成为人类的楷模。而在中国,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将财富回报社会的慈善文化和心理,最终也会形成“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的慈善认知。当然,这需要发达的慈善机构,需要完善的配套性制度,中国的慈善事业在路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