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供大于求与“人才断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12:19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东京记者/刘浩远

  在日本,相关部门每月统计汇总公布一次“求人倍率”——岗位需求量与供给量之比,求人倍率大于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小于1表示人才供大于求,以此来判断国家的人才供需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求人倍率”统计范围涉及9大类共99个业种(细分为1000个工种),基本上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各个行业当月的人才需求状况,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供求趋势和国家的人才储备状况。

  高龄化下的供大于求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财团法人雇用信息中心,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人才供求统计数据表明,人才供给总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但是,仔细分析各个职种的人才供需状况,不难看出,日本整体上人才供求仍然不容乐观。

  供大于求、处于饱和状态的职种大多为管理、事务以及文艺美术、宗教、教育等非生产性岗位和职业,而与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则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在高龄化社会问题日趋严峻的时期,出生率低下、劳动人口减少,是造成日本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日本总务省2006年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截止到2005年10月1日,日本的总人口为1.2777亿人,人口首次转入减少。其中,1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为13.7%,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0.1%。

  据测算,到2055年,日本的总人口将减少到8000万。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占41%,14岁以下人口占8%。由此可见,今后由于出生率低下、高龄人群增加,劳动力不足将是日本面临的长期问题。

  同时,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大量退休也是造成日本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战后,日本社会迎来了生育高峰期,1947年至1949年这3年间出生的人在日本被称为“团块世代”,总数约为806万人。从2007年开始,“团块世代”开始大批退休,其对日本社会形成的冲击被称为“2007年问题”。其中关键在于,这批人在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均正值壮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掌握和拥有先进的专业技术和高超的劳动技能,而他们退休后的后继无人造成了相关行业和职种人才短缺。

  此外,日本的留学政策较欧美等国家严格,不利于吸引人才,也是导致日本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

  吸引更多留学生

  今年年初,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接收30万留学生计划”,以强化人才立国战略,主要是通过“官产学联合”的方式吸引大量外国人才进入日本研究生院和企业就职,使日本的大学和研究生院成为高水平的全球性人才培养基地。据称,日本计划到2025年时实现这一目标。

  日本企业往往委托各类高等院校或社会机构培养急需人才,有的则在国外与当地教育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当地人才为己所用;日本民间人才派遣机构也在积极为在日留学生介绍工作,向汽车、电机制造、商社等国际化企业和国际业务较多的企业介绍人才。

  同时,日本实施修改后的雇佣对策法,改善外国人就业的环境和就业条件,为外国人在日本就业提供便利。此外,日本许多企业将以延长退休时间来解决专门人才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本政府和相关社会机构也在采取措施促进和鼓励退休人员发挥余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