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莱坞应向好莱坞学习“搞外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14:10 青年参考

  

  ::作者[印度]桑贾亚·巴鲁(印度总理新闻顾问和发言人)::译者黄少卿

  好莱坞电影使得美国能够勾起许多不同的国家,从非洲到欧洲,从阿拉伯国家到日本的友好情感。美国电影在外交中 扮演了明确的角色。作者建议印度电影业应向好莱坞学习,以提高印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

  好莱坞助美搞外交

  拉兹·卡普尔(印度艺术家,自导自演了电影《流浪者》)著名的《拉兹之歌》,让中国、苏联和绝大部分摆脱殖民 地位国家的观众,对卡普尔和几代印度人都产生了亲切感。

  尽管印度电影在全球受到欢迎,然而,它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中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也从未有意识地服务于任何战略 目标。也许拉兹·卡普尔是一个例外,他在电影《我是个小丑》中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对他及印度的热爱。然而,很少有哪部具 有明确外交政策目标的印度电影,被其他国家和非印度的观众所广为接触。

  世界第二大电影产业的这种失语状态,与最大的电影产业好莱坞对全球利益的公然宣称形成了鲜明对比。好莱坞喜欢 运用电影媒介来对其他国家表达友好或者将之妖魔化,这一点体现在内容广泛的各种电影——从惊险片到浪漫的娱乐片之中。

  

  局限于印巴关系

  相反,印度电影在印度对外关系中所显示的惟一兴趣,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方面,这些电影要么 反映我们战士的英雄主义,要么反映受印巴分治影响的家庭生活。印度血统的电影制作人在《密西西比风情画》和《我爱贝克 汉姆》这类影片中,探究了印度人与非印度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电影并不是按照任何国家外交政策框架来加以构思的。 考虑(通过电影来)反映印度人与外国人的海外交往,以及建立有利于更大的国家政策目标的双边关系,好莱坞一直在这么做 ,而宝莱坞至今没有做到。

  是因为缺乏相关的主题和背景故事吗?不可能!享誉中国的著名印度医生柯棣华大夫的生活——那部被人遗忘的电影 《印度人》的主题提醒我们,有许多故事可以讲述国与国之间关系。

  为什么迄今宝莱坞或孟加拉的电影业没有制作一部有关“孟加拉解放战争”(指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要求从 巴基斯坦独立所引发的战争)的电影?20世纪60年代,好莱坞用电影来提醒欧洲它在二战中对欧洲重获自由和民主所作的 贡献,以免法国人忘记了英勇的美国军队发挥的作用!世界和南亚必须记住1970~1972年所发生的事情(指印度发动 第三次印巴战争,助孟加拉国独立)。它是如同好莱坞大片《最长的一日》那样的一部英雄故事,《最长的一日》反映了在诺 曼底登陆的盟军的英雄主义。

  

  宝莱坞不够国际化

  除了战争和解放,还有一些浪漫的故事和冒险值得讲述,因为它们涉及思想和人民的影响力。想想已故的比朱·帕特 奈克(1916~1997,印度政治家)的冒险飞行生涯,及他给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苏加诺取名字的故事。此外, 难道不能就我们在索马里的维和部队和在美国的企业家写点故事吗?难道他们的全球化故事不值得宣扬,以改变印度国内对外 部世界的态度,或重塑海外世界对印度的态度吗?对印度的电影制作者而言,这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目标吗?

  印度的电影制作者通常将外部世界当做进行嬉戏歌唱的可爱而多姿多彩的背景。直到最近,印度电影中的外国人要么 在走私者的晚会上喝着威士忌或跳舞,要么开心地站在路边像小丑一样观看年轻夫妇。

  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仅仅局限于表现印度人是不够的,即便包括海外印度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印度电影必须堂堂正 正地站上去。

  (::摘自《印度崛起的战略影响》中信出版社2008年4月版定价:45.00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