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二原子弹电磁脉冲武器走向实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14:32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常砺天 不甘寂寞的美国军方,近来又找到了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最新议题。据《华盛顿时报》等媒体披露,担任五角大楼 “副掌门”的詹姆斯·希恩,在6月底接受国会质询时公开宣称,“中国最新开发的电磁脉冲武器,将令美军处于极端劣势” 。电磁脉冲武器究竟是“何方神圣”?它是否像某些人渲染的那样无坚不摧?
灵感源于核武器试验 电磁脉冲(EMP)泛指迅速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在核爆炸、闪电、太阳黑子及电器火花等状况下都能产生 。科学实验证明,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导致电子仪器毁坏、人体健康受损,电磁脉冲武器就是利用这种机理研发的所有武器的总 称。广义上,电磁脉冲武器又可分为微波波束武器与电磁脉冲弹两大类,但考虑到前者距实用化尚有时日,人们通常所说的电 磁脉冲武器实际上就是电磁脉冲弹的代称。 电磁脉冲的杀伤作用原本是高空核试验的副产品。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上空试爆史上最大的5000 万吨级氢弹时,就曾致使方圆数千公里内的通讯线路及雷达系统全数“罢工”。受到启发的军事专家,从此致力于研究如何增 强核爆炸的电磁效应而抑制其他效应,这类通过高空核爆形成电磁脉冲的新式核武器,也就成为最原始的电磁脉冲弹。 对于有核国家而言,核电磁脉冲弹的设计制造相对便捷,但也存在威力难以控制、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等弊端。常规 电磁脉冲武器(电磁炸弹)的开发工作因此被提上日程。 常规电磁炸弹在使用时,首先向弹体内部的螺旋状导线接入高压电,并在电流最大的瞬间起爆导线内的炸药以进一步 提升电流强度。接着,将此电流导入虚阴极管,以谐振方式产生高频电波,再经微波天线对指定方向发射电磁脉冲。与核电磁 脉冲弹相比,常规型电磁炸弹安全性高、便于携带,影响范围可以在几十米至数公里间灵活调整,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战术武器 大量应用。
前景看好只因三大优势 在未来战争中,电磁脉冲武器最可能的使用方式可分4种:①作为飞机的自卫式干扰装置;②用于攻击通信中心或由 雷达控制的防空武器系统;③充当防空武器使用;④直接通过火炮等发射,对付敌方的地面电子设备。军事专家认为,电磁脉 冲武器之所以前景看好,主要是因为其相对其他武器所具有的一系列独特优势。 首先,电磁脉冲武器的能量从起爆点呈锥形向外延伸,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天气因素等影响,威力损失小而覆盖范围广 ,对于精确定位技术的依赖性很低,因此远比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或常规炸弹效率高。 其次,电磁炸弹主要造成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毁伤,对于人员,轻者造成烦躁不安、头痛、记忆力减退,重者造成肌肤 烧伤、内部组织损伤,但一般而言无强烈副作用。因此至少从名义上看来更加人道,使用起来顾忌也更少。 另外,电磁脉冲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众所周知,隐形武器的秘密在于靠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从而减少反射从而降 低暴露概率。普通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因能量弱可以被吸收,但电磁脉冲武器的能量密度极大,瞬间就能使隐形目标的温度急剧 上升从而“原形毕露”。
各军事强国“矛与盾并重” 电磁脉冲武器的种种优异性能,令其获得了“第二原子弹”的美称。美国自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电磁武器的 相关研究,其核与非核电磁弹均已形成实战能力。有报道指出,1999年3月,在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美军率先使用了尚在 试验中的电磁武器,造成南联盟部分地区通信设施瘫痪;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又发射携带电磁弹头的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国家 电视台,致使其转播信号中断。由此可见,尽管五角大楼不遗余力地宣扬来自中国的电磁威胁,但美国自身才是这一领域的真 正霸主。 有矛必有盾,电磁脉冲武器虽然威力惊人,但如果防御方准备充分,仍有机会将其破坏性大大降低。电磁脉冲防护与 雷电防护基本相同。用厚钢板或厚铜板做成的屏蔽罩,就可以提供很高的总体屏蔽效能。考虑防护的有效性和成本,目前通常 采取“因地制宜”与“分层防护”的原则。“因地制宜”就是结合设施所在的地理环境,对电磁脉冲的屏蔽进行统筹规划。“ 分层防护”则是根据设施内装备的重要性、灵敏性和脆弱性,分区分层配置,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全防护的目的。另外,为确保 设施内的电子设备在电磁脉冲下正常工作,一些要害部门通常还需进行二次防护,如建造专用防护隔离室、金属屏蔽墙、防护 隔离门窗等等。 21世纪是电子战的世纪,掌握了制电磁权的一方将有能力控制战争的走向。据了解,美、俄、欧、日在积极研制电 磁脉冲武器的同时,都在积极关注电子设备的防护问题,可谓“砺剑”与“铸盾”并重。甚至在海峡对岸,台湾军方也制订了 旨在“反制大陆电磁打击,确保战时资讯畅通”的“脉护计划”。负责该工程的“中科院”官员称,“脉护计划”一旦实现, 台军方作战指挥系统就等于“戴上了一顶针对电磁干扰的防护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