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布什替中国人说了一句话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14:32 青年参考
文杜平(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 在想透了这一点之后,中国政府对张三李四是否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就不再那么热衷和迫切,更没有因为有求于人而采 取低三下四的姿态。 对几乎所有西方领导人来说,下个月是否去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早就变成了一个政治选择题。有些领导人作出了 明智抉择,另一些人却困在两种选择之间而烦恼不已。 最初,北京方面一直尽量争取让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并且获得了令人鼓舞的反应。因此,在今 年年初,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自信地宣布,出席此次奥运会开幕式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超过历届奥运会。 也许这种自信,使那些一直反对北京奥运会的外部势力受到了刺激,也使一些国家的政府受到内部政治的压力。 就在这时,西藏发生了骚乱事件,法国、德国以及部分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开始毫无顾忌地对北京公开施压。而自始 至终,法国总统萨科齐的言行,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面对这种形势,作为东道主的中国政府不可能不介意。但随着形势演变,北京方面似乎大彻大悟,终于意识到开幕式 精彩与否,与萨科齐是否出席毫无关系;北京奥运会成功与否,评判的标准也不在萨科齐等人手上。在想透了这一点后,中国 政府对张三李四是否出席开幕式就不再那么热衷和迫切。 现在,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反而坐不住了。就在7月初,萨科齐还公开强调,自己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先决条件,是北 京和达赖之间的谈判必须取得进展。可是,7月9日他在北海道出席八国峰会时,立场竟然发生180度大转弯——当面向中 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将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甚至还说“谁也没有权利破坏这一盛事”。 萨科齐现在转变立场,还算得上识时务,但这并不等于是真诚的友善,反而是一种投机行为。最近这些年来,在中国 市场的诱惑之下,无论是萨科齐,还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或者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在上台伊始就迫不及待地访问北京,然后 在一片“友好”声中带回大笔商业订单。但只要有政治利益需求,他们对中国的不友善便原形毕露。 1969年,就职不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法国,在谈到对华政策时,戴高乐总统劝告他说:与其将来被迫承认新 中国的存在,你还不如尽早予以承认。这句忠告,为尼克松总统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供了深刻启示。可是,40年后的今天 ,伟人戴高乐的政治遗产似乎在自己的国家里已经失传,反而是美国的布什总统超常发挥,竟然在执政末年展现了一些外交智 慧。 在80位即将聚集北京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中国民众应该记住布什为北京奥运会所做的事:布什替中国人说了 一句话: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等于和中国人民作对。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1日)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