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搞外交本来就该有个人风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11:01 浙江在线

  “搞外交本来就该有个人风格”

  严格地讲,外交和对外政策这两个概念意思相近,但并不是同义词。对外政策指的是对外部实行的公开政策,表现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原则、理念,以及由此决定的官方立场,比较抽象。而外交则更多的是个人接触和具体协议,带有多一点的个人色彩。

  当初担任总统时,普京的外交就有点“另类”。他爱飞,平均每17.5小时就有1小时“飞天”,每年飞行距离可绕赤道三圈。在苏联和俄罗斯所有领导人中,他是因公动用飞机最多的一位。

  他上台不久就四次飞往德国。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他曾长期在德国工作,有浓重的德国情结,其实他是为了解决存在多年的转账卢布折算问题,把俄罗斯欠德国的债务从90亿美元减到了5亿欧元。

  2005年,他赶在“铁哥们”施罗德总理下台前夕访德,与老施一同吃猪肘,喝啤酒,顺利签署了年输送量达550亿立方米的波罗的海海底天然气管道协议,为俄国同西欧的能源合作开辟了“直通车”。

  2006年3月10日,他“突击访问”阿尔及尔6小时,慷慨地免去了阿尔及利亚欠俄47亿美元的陈年老债,同时换得该国100多亿美元的军购合同和15亿美元的铁路合同。

  普京还抓住了美国在“9·11”后急需盟友的机遇,率先口头支持“反恐大业”,挠着了布什的痒痒肉。布什投桃报李,不仅让普京参加了“七国集团”领导人的经济讨论,还使俄罗斯获得了举办2006年“八国集团”峰会的资格。

  尽管近年来俄美关系越来越冷淡,布什率先批评俄罗斯“偏离民主轨道”,普京也毫不客气地指责吃人的美国狼,但两人却始终没翻脸。

  普京很“酷”,神色冷峻,精力充沛,洋溢着阳刚之气。他展示大国外交和军事“肌肉”时,威震列强;他不经意间显露胸肌时,也令人赞叹。

  普京是近百年来俄罗斯除列宁外唯一能用外语同外国元首对话的领导人:同德国总理用德语长谈,跟布什以英语调侃,他挥洒自如。

  他也善于“见招拆招”。拜会英国女王,他一袭黑色燕尾服,尽显绅士礼仪。访问东京,他把日本柔道高手摔得五体投地,跟日本小女孩“过招”,则大度地让她把自己“摆平”。参观少林寺,他亲切把小沙弥扛到肩上,武僧请普京用拳头试试自己的硬气功,他又半开玩笑地婉拒,“我是怕自己的功力经受不住啊!”

  普京富有魅力的个人外交,为他的国家增添了“软实力”。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7年“年度人物”,俄罗斯被中国舆论看作是跟中国最友好的国家之一。

  去年,笔者同俄罗斯前外长阿达米申聊起普京独特的外交风格时,这位老外交官笑道:“搞外交,本来就该有点个人风格嘛!”

  多出一条对外交往的渠道

  如今,一切迹象都显示,俄罗斯总理也将成为对外政策领域的关键性人物。可是,他所发挥的这个作用如何同现有的对外政策机制协调起来?

  一位权威的俄罗斯对外政策专家提出过一种说法,“外交战胜了对外政策。”如果把外交部的方案和建议置于一旁,在与外国领导人进行个人接触的基础上另行商谈,那么这就是“外交战胜了对外政策。”

  这种做法在叶利钦执政时期盛行一时。当时负责俄美关系的俄罗斯外交官对两国间正在起草的协议知之甚少。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外交也可以开辟一条解决复杂问题的道路,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和矛盾,避免国家间的关系出现危机。

  普京当总统时,善于运用个人外交来推行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最大限度地为本国谋取安全和经济利益。现在他担任总理,依然要动用当初积累的丰富外交资源和广泛人脉,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以早日兑现“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这一承诺。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