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切尼的全球石油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4:10  新华网

  最近,白宫前新闻秘书斯科特·麦克莱伦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到底发生了什么:布什的白宫内幕及华盛顿的欺骗文化》。曾为布什当选总统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白宫核心幕僚、40岁的麦克莱伦在这本书中声称,布什政府为把伊拉克战争兜售给公众、隐瞒事实真相而发动了一场宣传战。

  虽然伊拉克根本不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事实早已广为人知,但是7月15日,就自己的回忆录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采访时,麦克莱伦又披露了另外的真相:“当你谈到伊拉克战争时,你无法回避伊拉克巨大的石油储量以及这种规模的储量对我们国家安全的作用,你也无法不谈切尼,事实上切尼满脑子都是伊拉克的石油。”

  2007年2月,切尼对《澳大利亚人》报说:“全球20%的石油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并暴露在伊朗的军事行动之下。”

  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飙升了400%,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时任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这句广为人知的断言道出了数十年中那些躲在幕后决定着美国外交和国内政策的少数精英人物的强权哲学。切尼正是其中之一。

  当选美国副总统后,切尼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美国能源政策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价。在切尼集团看来,尽管美国对伊拉克石油和整个海湾地区安全的军事控制费用和代价是高昂的,但这决定了整个欧亚大陆和其他国家的未来,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住了潜在竞争对手发展经济的关键。这对切尼等新保守派的新帝国战略生死攸关。

  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在大量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未来数年,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气可能就会消耗殆尽,这也是布什当局冒着巨大的风险单方面进军伊拉克的动机。恩道尔认为,由于世界各主要油田的开采量大多接近峰值,一场史无前例的能源危机已经步步逼近。而当今世界上唯一蕴藏大量未开采石油并可以以低成本开发的地区就是中东。

  被布什冠以“邪恶轴心”之名的伊朗在能源上所占据的战略位置毋庸置疑。按照美国石油安全学者迈克尔·卡莱尔的说法,伊朗在世界未来的能源方程式中将发挥关键作用。伊朗石油产量拥有相当的增长潜力,目前产量约每天400万桶,但未来每天还能够增加300万桶。不仅仅是石油,伊朗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根据《石油和天然气》杂志估计,伊朗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6%。此外,在华盛顿看来,伊朗正在成为中国、印度等潜在竞争对手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这使德黑兰在国际事务中获得了额外的影响力。

  因此,石油并非简单的商品,正如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首次当选之前就明确阐述那样,“石油是地缘政治武器”。

  这种考量成为切尼集团在伊朗问题上的主要战略谋划。根据切尼的全球石油版图,美国对全球能源的控制将是史无前例的。通过控制地球上现有和潜在的石油产地和运输线路,美国将决定谁以多少价格得到多少能源,进而控制潜在竞争对手以及世界发展进程。

  谎言机制“重塑现实”

  美军占领伊拉克后不久,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在埃及《金字塔报》上发表文章时写道:“在正式的演说中,每一位专权的帝王都会说,这一次跟以往有所不同,这一次的目的是为了秩序、民主、文明和智慧,使用武力只是最后的手段。”萨义德说,这是一场“经典的意念操控战”。

  为了控制民意,制造共识,“持久自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邪恶轴心”这样的词汇都被精确地投放于目标人群——普通民众。

  在伊拉克战争中,通过一系列舆论控制技巧,布什政府成功地炮制了“事实”。2004年,《纽约时报》曾经刊登了布什的一位高级顾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现在仍有人还生活在‘我们所说的以现实为基础的那个小圈子’里,他们‘相信解决方法来自于找到真相’,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明白‘世界已不再以此方式运作’……我们现在是帝国,当我们采取行动之时,也就是在创造我们自己的事实。”

  很多人认为,这位“高级顾问”就是有“布什大脑”之称的卡尔·罗夫,而白宫前新闻发言人麦克莱伦当年的角色,无疑是罗夫上述“重塑现实”计划中不折不扣的一员。麦克莱伦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与团队成员是如何在与“邪恶轴心”的宣传战中不断取胜的——通过运用心理研究有意识地创造出类似“邪恶轴心”这样的词汇,白宫成功地通过“贴标签”的手段把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转变为简单的善恶二元论,从而制造出美国军队对抗“邪恶轴心”的幻像。

  一个经典案例发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1990年10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第三个月,一位名叫“纳伊拉”的科威特少女走进了美国国会大厦,在议员们面前声泪俱下地控诉说,她亲眼看到伊拉克士兵把数千名还在育婴箱里的科威特婴儿取了出来,眼看着他们在冰冷的地板上死去。“纳伊拉”的证词令反战情绪高涨的美国民众震惊了,最终成为美国民众支持“沙漠风暴”行动的主要因素。

  海湾战争结束后,这个少女的“证词”被戳穿了,“纳伊拉”其实是科威特前石油大臣萨巴哈的女儿,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时候,她根本不在科威特国内。这一事件后来被一家公关公司标榜为经典案例。绝非巧合的是,“科威特少女”的父亲萨巴哈是切尼的老朋友,是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的老相识,后来还成了贝克研究所理事会的成员。

  同样的事情仍在上演。2007年12月3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伊朗在2003年秋季就停止了核武器项目。这份报告出台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美国《阿拉斯加报道》随后不客气地打出了“布什和切尼被暴露是撒谎者”的大标题。然而,如今这份由美国情报界最高机构集体起草的报告在“华盛顿的政治走廊里”几乎销声匿迹了。按照美国记者西摩·赫什的说法,这份报告在布什政府内部或多或少遭到公开轻视,被有选择性地“过滤”了。

  正如美国政治讽刺杂志《反击》所评论的,“如今在华盛顿即将卷入与伊朗的另一场战争时,人们有必要认真回想一下伊拉克战争中发生的一切。要想了解伊拉克战争,你无需去咨询那些将军,只要听听公关专家们的战争秀就够了。而未来,对于伊拉克战争,令公众无法忘记的将是这场战争是如何被兜售的。”

  199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的电影《桃色风云摇摆狗》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美国总统卷入了一起性丑闻,面对着丑闻成为头条新闻的压力及两周后的总统大选,白宫该怎么应对呢?发动一场战争!白宫的危机处理专家受命替总统解围,他找来了好莱坞制片人,在摄影棚里虚拟了一场在阿尔巴尼亚的战争,并制造了各种有关战争的新闻片段,成功地转移了民众注意力。

  如今,谁又能保证这部看似荒谬的电影不会变为现实呢?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美国 战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