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感动”往往来自“弱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15:10  环球时报

  没有尼泊尔人的奥运热情,队员们根本上不了飞机

  8月8日的晚上,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接到的电话之多难以统计,所有电话都是尼泊尔人打来的,他们看到奥运开幕式后,激动、兴奋的心情难以抑制,纷纷向大使馆人员表示祝贺。然而,不为人知的一件事是,在205个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中,尼泊尔差一点就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直到队员们在尼泊尔机场登上飞往中国航班的最后一刻,还有很多人在现场阻拦。如果不是奥运会,如果不是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尼泊尔的队员们根本无法登机离开。

  在尼泊尔,体育事业并不发达。政府有一个教育体育部,它下面有一个体育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辖各单项运动俱乐部。由于尼泊尔的国民经济实力在亚洲始终排在最后几名,因此,体育事业受到很大影响。它的体育设施基本来自国际援助特别是中国的援助。参加国际比赛的费用也是来自国际体育组织。在尼泊尔,也许是宗教原因,体育文化基础薄弱,没有全民性的运动热潮。正因为如此,尼泊尔的运动员全都是业余的,为了不影响上班上学,他们每天早上6点到8点,下午5点半到7点进行体育锻炼。奥运选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几个月来始终在印度备战奥运。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尼泊尔国内基本没有可供运动员备战奥运的练习场地。

  尽管国内的体育现状令人忧虑,但尼泊尔人对这次北京奥运会却非常热衷。在距离奥运开幕100天的时候,中尼双方想搞一个大型庆祝活动,但当时也是“藏独”势力闹得正凶的时候。中方提出了安全方面的担心。一位尼泊尔政治人物说,“我们尼泊尔不可能办奥运会,但我们和中国一直是友好邻国,中国人办奥运会就是我们尼泊尔人办奥运会。这是我们尼泊尔人搞的庆祝活动,有人敢闹就别想在这里待下去”。结果,活动当天有1万多尼泊尔人走上街头庆祝,嚣张一时的“藏独”分子连面都没敢露。此后,尼泊尔的奥运之路又出波折,分别被两个政党控制的教育体育部和体育委员会都说要代表尼泊尔出席北京奥运会。对此,尼泊尔的各大主要报纸天天对此事进行报道,所有人都说不能影响参加北京奥运会。两派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机场,但最终还是在国人的强大压力和相关人士的调解下得到解决。尼泊尔人为此兴高采烈。当地电视台经济状况十分紧张,但仍咬牙拿出一笔钱买奥运会转播权。就在使馆接到的祝贺奥运会开幕式成功的电话中,还有当地人要使馆人员小心,说看到几名藏人在某西方使馆门前聚集,并和该使馆人员商量着什么。他说之所以把这个消息说出来,是因为“藏独”分子现在闹事是对奥运的亵渎,是尼泊尔人不答应的。

  “奥运感动”往往来自“弱者”

  奥运会的开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但现实是全球的“媒体声浪”基本被西方主导着。人们往往听不到那些来自“后排”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发出的对中国的祝福往往更真切、更单纯。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沙萨潜力报》8月8日称,在未来的16天里,“整个世界都将随着北京奥运的节奏起舞”。突尼斯新闻社8月7日则发表了《非洲的奥运平均分数线》一文,该文称,自1960年非洲大规模参加奥运会以来,一共获得奖牌189块,其中金牌51块,分布于11个项目,平均每届获奖牌17块,而这个数字也将成为非洲的奥运平均分数线,此次北京奥运,非洲各国应该努力拼搏,力争获得比这一平均分更好的成绩。毛里求斯《路易港快报》的文章说,奥运开幕式的成功是对各方质疑的最有力回击,通过举办奥运,北京不但赢得世界级威信,而且大手笔地投入也将使城市基础设施长远受益。塞内加尔通讯社8月8日发表了对1988年汉城奥运会800米跑选手谢赫?迪迪亚?博耶的采访,博耶认为,积极参与奥运对每个运动员而言都是“终身难忘的宝贵经验”,每个运动员不论成绩如何,都应把自己视作本民族的形象大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们身上,“每个运动员都不应浪费北京奥运这样充分表现自己和国家形象的良机”。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教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次奥运会应该算是中小国家参加最多的一次奥运会。诸多中小国家的踊跃参与,才真正体现了“奥运是国际大家庭”的理念,也反映了国家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对于一些中小国家来说,参与奥运,或许目的并不是在于争夺金牌,甚至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夺取奖牌的可能性都很小。但是,对国际社会而言,他们积极参与的象征意义更大。

  张胜军认为,那么多中小国家来北京,也是出于中国本身巨大的吸引力。无论是北京举办奥运,还是开幕式盛大的场面,最受震撼、最受鼓舞、最受感染的其实不是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国力较弱的中小国家。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对高科技、炫丽场面、奖牌争夺等与奥运相关的事宜,已经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是,对于中小国家而言,与中国接触很少,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印象中也是一个相对落后、与自己同处一个阵营的国家。他们对北京奥运没有嫉妒之心,也没有其他杂念,参与奥运会就是想知道,一个心目中还不算发达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办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事实证明,中小国家一定能从中得到许多激励。

  张胜军说,中小国家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北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一直以来所表达的宽容、开放、和平的理念。中国外交没有像西方那样,给中小国家以一种盛气凌人、高人一等的感觉,而是像开幕式中所表演的那样,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胸怀,这使中小国家对中国有强烈的依靠感,相信参与北京奥运一定会赢得相应的尊重,也一定能享受到“兄弟之爱”。(记者 王亮亮 王文 驻埃及、尼泊尔、阿富汗、加拿大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郝莉 王亨亦 陶短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