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建兵
受到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内的官员的言论刺激,以及投资者担心伊朗问题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原油供应 紧张以及美元汇率继续走软等因素,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6月30日开盘前电子交易中突破每桶 143美元,一度达到每桶143.91美元,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而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公布2008年全球市值5 00强企业排行榜同时表明,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市值大幅攀升,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依旧稳居 冠军宝座,中国石油一举击败美国通用电气摘得亚军头衔。就全球而言,资源性企业的排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如俄罗斯天 然气工业公司、巴西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它们的排名都非常靠前,分别是第4名、第12名、第 18名和第21名。国际银行巨头纷纷给后起之秀让路。花旗银行从去年第4名跌到第53名,汇丰银行从第12名滑到第1 5名,美洲银行从第8名跌到第23名。
尽管说市值排名或只是数字游戏而已,但不断上涨的油价对各国经济造成的冲击确有切肤之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当国际原油价格逐渐稳定在每桶130美元以上时,这句话也被越 来越多的人奉为圭臬,围绕石油这种“黑色黄金”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又异常激烈的鏖战。随着这场“战争”的持续展开,世 界“石油轴心”大转移的征兆也越来越明显。
油价大涨的预言与现实
欧佩克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哈利勒日前预测,油价今年夏天可能升至每桶150美元至170美元 。伊朗局势将对油价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今年夏天针对伊朗的威胁增加,油价会进一步攀升。如果发生大的危机,导致伊朗石 油生产停止,油价可能会升至每桶200美元、300美元甚至400美元。欧佩克现阶段最多可以每日增产300万桶,伊 朗眼下日产量大约为400万桶。
市场对这一言论立即作出反应,6月26日便飙升5美元,逼近140美元/桶。而27日OPEC宣布,13种一 揽子原油参考价格在26日上涨90美分,至130.77美元/桶。现货的坚挺更加强化了投机资金的买入意愿,27日原 油价格终于突破盘整了15个交易日的平台,首次站上140美元。6月30日开盘前电子交易中又突破每桶143美元,摸 高至143.91美元/桶,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尽管日前沙特宣布增产石油,但对全球石油需求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
油价高涨给产油国带来双重利益,除来自石油的直接利润,还有来自上涨的商品期货指数。但对于那些使用汽油或电 力的公司,日子就不好过了,比如通用汽车。在高盛降低了通用汽车的评级后,通用股票又受到油价冲击,收于1974年来 最低水平。在供需不平衡的当下,各个石油需求大国都不得不各自想办法。如意大利就实行了“劫富济贫”的税收政策,向石 油公司征收新税,弥补穷人的能源开销。而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4家远洋金枪鱼捕捞团体27日就集体休渔一 事达成一致,以抗议燃油涨价造成的经营困境。
欧洲央行是否提高欧元利率,也将影响油价短期内走势。欧洲央行于7月3日举行会议,决定提高利率。欧洲央行把 利率从现阶段的4%提高至4.25%,以抑制通货膨胀。欧洲央行此举可能导致美元进一步走软,抬升油价。近日,西方媒 体多次报道有关以色列计划袭击伊朗的“流言”。如以色列空军6月初在地中海东部海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被《纽约时报 》称为“可能在为空袭伊朗核设施‘热身’”。美国前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更“预言” :以色列将在美国下任总统就职前对伊朗发动袭击。
除此而外,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威胁降低产量也助推油价上涨。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日前称,国际市场石油供 应充足,利比亚可能会降低石油产量。利比亚石油产量位居非洲第三,低于安哥拉和尼日利亚。
在如此种种的预测引导下,大量投机买家进入原油期货市场,导致油价大涨。美国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称,截至今年3 月底,美国投资机构投入能源类商品的资金为1390亿美元,主要投资方向就是原油。公司估计,其中超过一半资金为养老 金。美联社6月27日援引批评者的话说,养老基金在商品市场大量投资,人为抬高商品价格。此外,美元不断贬值也推动油 价高涨。在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投资者抛出大量美元购买石油以对冲风险。
中东石油牌已经不再硬
中东的石油开采兴起于上世纪初。一部中东历史写满了一个道理:石油的多少几乎是支撑起一个国家以及决定国家重 要性的关键因素。伊拉克和沙特石油开采的历史并不久,但产量颇丰,后来居上。沙特直到1935年才由阿拉伯-美国石油 公司在境内打出了第一口油井,3年后才进行商业性开发。然而,光达曼油田的产量就足以使沙特一跃成为石油界“龙头老大 ”。
迫于各方的重重压力,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终于决定7月起每天增产50万桶石油。但这一单边政策却遭到欧 佩克其他成员的抨击,它们坚称没有增产石油的必要,油价升高并非由于供应不足。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国家之所以如此坚持 ,一方面固然有维持高油价的用意,另一方面也源于越来越强烈的危机意识。近些年,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使很多中东产油国 开足马力、过度生产,现在已经显现疲态、后继乏力,在面对日益崛起的新兴产油国,他们不得不开始“惜油如金”。
由于石油是一次性消费的战略资源,因此先开发国家与新兴石油生产国相比并不占优势。早有专家提出,21世纪的 前50年是石油储量寿命的临界点,而传统产油国的前景尤其堪忧。中东产油国已经走过叱咤风云的辉煌时期,在过去30年 里,它们对世界石油出口的控制至少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以上。一方面,中东产油国在石油开采上越来越受技术的限制,尤其 随着易采地区的油田油源不断下降而不得不进军边远地区时,技术问题尤其突出。而中东产油国的设备大都从西方进口,难免 被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因为它们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支持。另一方面,西方一些石油公司对中东国家的石油 储量提出了质疑。它们通过技术分析,认为沙特境内的世界最大油田—加瓦尔油田已经处于开采的中晚期,面临诸多困难。
中东传统石油大国的地位受到新兴石油国家的挑战是肯定的,因为中东各国的石油储量虽然丰富,生产也比较发达, 但石油加工业却极为薄弱,而新兴石油国家则很注意克服这方面的不足,竞争力远远高于传统产油国。中东各国已经过了辉煌 期,开始步入“中年”甚至“晚年”了。反观新兴产油国,后劲十足,像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过中东国家也是这样过来的 ,所以“不会有很强的失落感”。中东地区的石油产量,迄今已经经历了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1973至1979年 ,平均年产量在11亿吨左右,第二个高峰期是从1997年至今,年产量超过10亿吨,这两个高峰期已经消耗了中东地区 很多的石油,不可能再出现第三个高峰期了。这样,中东作为传统石油大国的地位将有可能改变。
一些阿拉伯媒体还认为,能源消费的改变也是促使中东石油走下坡路、导致世界石油能源结构重组的诱因之一。如美 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石油供应的多元化,1977年美国从海湾进口28%的石油,如今已降到22%。其 他国家几十年来也都不断开发、扶植新的石油生产国。这些都使中东的石油牌不会像以前那样硬。
俄罗斯能源或已“人到中年”
历史上,阿拉伯人曾成功使用“石油武器”与西方抗衡,现在,这件武器正被“后起之秀”们接过。2008年第一 季度,俄罗斯凭借950万桶的原油日产量超过沙特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俄罗斯把石油作为同欧洲国家和世界石油消费大 国打交道的重要筹码,而为了更好地利用手中这张牌,它十分注重维护石油大国的地位。近来,俄罗斯在境内新增了石油钻机 500台,其石油工业在积极引入外资的同时,也在向海外转移。
但是,俄罗斯的情况也并非一片乐观。俄联邦统计署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首次出现下滑 。卢克石油公司副总裁列奥尼德·费顿早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俄石油生产高峰期已过,再也不会回到以往 的水平了;俄《观点报》也援引俄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的话说,俄石油减产是油田枯竭和开发费用增加所致。“石油开 采趋缓这个阶段并不可怕,但显而易见的是,轻松开采石油的阶段结束了,俄罗斯现在需要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石油勘探和油田 开发中。”但是,问题恰恰出在资金短缺上。该报题为《石油人缺钱》的文章称,俄罗斯经济最富的一个行业遇到了大问题, 石油产量下降,没有钱开采新油田,而旧油田在枯竭。
也有专家对俄石油生产已达峰值的预测持怀疑态度。“发现”金融公司的基础分析处处长娜塔利亚认为,“俄罗斯的 石油开采速度的确在减慢,但说产量开始下降则为时尚早”,尽管2008年俄罗斯只开采4.98亿吨左右的石油,比去年 还是会增长1.5%;近10年来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可能处于高峰期,今后10年每年仍会保持1%至2%的增长。
如此争论不休让人们深感疑惑:俄罗斯的能源开采与供应是否已经“人到中年”了?
新的“石油轴心”悄然崛起
能源分析人士预测,未来1/4世纪的石油时代将与过去的25年完全不一样。不断增加的需求以及传统石油生产国 的减产所产生的缺口,将由那些潜在的石油出口国以及潜在的石油增量来补充。此外还有一些非传统石油,比如油页岩、沥青 砂以及超重油等。
潜在的石油出口国首推巴西。巴西去年11月宣布,近海的图皮油田的储量可能达到80亿桶。在过去30年里,超 过这一储量的只有在哈萨克斯坦发现的储量150亿桶的卡沙干油田。今年4月,巴西又宣布发现了一个储量可能为330亿 桶的油田,被称为里约人油田,它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美国《经济学家》说,就在去年年初,巴西的石油储量 只有120亿桶,占全球储量的1%。但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巴西可能成为世界第8大储油国。美国《商业周刊》甚至称巴 西是“新石油超级大国”。
新油田在巴西的发现,也使得那些认为世界石油很快将被采光的预言变得不那么可信。虽然世界上已经没有很多巨型 油田存在,但是巴西油田的发现说明勘探、开发和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在不断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被发现的油田的再开 发成为可能。
一些战略预测专家认为,巴西这两个油田的发现,有可能结束过去30年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改变世界石油 势力版图。“届时,沙特阿拉伯作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的地位将衰落,中国和印度将取代西方成为海湾石油的主要购买者。 ”
当然,除了巴西,南美的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也都相继发现了新油田。世界石油版图已经开始悄然裂变。石油工业的 上游产业一般由国际石油巨头控制,而且竞争激烈。由于过去几年油价的飙升,一批新兴油气公司已经崭露头角。英国《金融 时报》将7家来自经合组织之外的国家的大能源企业称为“新七姐妹”,分别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 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它们加大 力度积极占有资源和寻找资源,把世界老牌能源企业—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英国的BP公司和英荷壳牌石油集团等—推 到一边。
在这些掌握石油储量的企业中,国有石油企业的比例越来越大。全球72%的石油储量都由国有企业掌握,世界上最 大的10家石油工业上游产业公司都是国有的。需求增加和供应偏紧使得能源出口国家掌握了更重要也更坚实的基础来扩大它 们的影响,它们的影响力甚至比欧佩克还要大。新美国基金会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国有公司掌控着世界的石油和 天然气资源,使得一些石油出口大国有胆量采取对抗美国的行动。比如委内瑞拉企图减少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俄罗斯也利 用其力量在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问题上反对美国。新的“石油轴心”正在形成,这引起了全球能源市场结构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