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洲宪兵不复当年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09:34  南风窗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法国对非洲法语国家(包括法国和比利时前殖民地)采取了许多特殊政策,以维系其影响力:政治上,积极扶植各国政府,协调其国际、国内矛盾,充当其保护者和代言人;经济上,不惜工本组织诸如非洲法郎(FCFA)和非洲航空公司(AF)等,以确保非洲法语区经济稳定、互补及其和法国本国经济、金融的紧密联系;军事上,为各国提供军援和军事保护,帮助其平息内战外患,维护区内和平;文化上,以使馆文化处和无处不在的法语广播、法语国际学校为据点,积极扩张法语影响力,试图以法语和法语文化为纽带,确保法国在非洲的主导地位深入人心。

  作为“非洲宪兵”,1970~1980 年代,法国或单独或与小兄弟比利时联手,相继出兵平息了扎伊尔、乍得等多处战火。应该说,法国的非洲老大地位是用其在政治、军事、文化上的苦心经营和大力投入来树立和确保的。对非洲各国而言,仰人鼻息固不好受,但既然法国人能保证他们货币稳定、政权无恙、诸事省心,这样的老大认一个也似乎利多弊少。

  但这个老大是用命和钱堆出来的,一旦二者不能保证,老大的宝座也会岌岌可危。进入 1990 年代以来,法国对向非洲大量投入感到力不从心,其作为非洲老大的两大法宝:非洲法郎和非航,前者两度贬值,威信大损;后者入不敷出,最终倒闭。

  更严重的是,以往无处不在的非洲宪兵如今却对乍得、民主刚果的流血置若罔闻,对科特迪瓦内战束手无策。

  在前不久的乍得事件中,法国驻军一度表现慌张暧昧,甚至劝说乍得总统流亡;在毛里塔尼亚发生的法国本国人被劫持事件中,近在咫尺的法国驻军竟迟迟不动。这些都让卢旺达这样的非洲国家看在眼里:既然法国老大不作为,既然如今非洲已不是法国一家独大,那么非洲人也犯不着再对法国毕恭毕敬。

  更有甚者,自萨科奇上台以来,法国反过来压迫非洲各国对法国“尽义务”,相继提出诸如“对等开放市场”、“忘记旧怨向前看”等主张,希望非洲各国分担法国的经济负担,帮助解决法国非法移民等社会问题,却又想相应减少对非洲的投入。这等于告诉非洲人,法国宪兵既不想继续在非洲巡逻放哨,又打算占着宪兵的编制,享受宪兵的福利待遇。卢旺达一而再、再而三的激烈回击不啻告诉法国人:这招过去也许好使,但以后恐怕行不通了。

  2006年底的法卢断交事件中,此前法国法官的傲慢轻率,和事发后法国外交部的惊惶失措,让人不由感叹法兰西宪兵风光不再;此次卢旺达对法国的指控,法国外交部的回应吞吞吐吐,闪烁其辞,同样大失“宪兵”和“老大”的风范。

  “上谋察于青萍之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本已对法国老大一肚皮怨气的其它非洲国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幕。卢旺达是个小国,反应再激烈,能量也有限,但其意义却绝不可低估,因为这是“法国非洲”体系形成至今,从政治、军事、文化全方位撼动法国-法语统治地位的前所未有的大胆举措。这可能标志着法国在非洲影响力的下降,已由过去的量变缓慢积累到质变的临界点;可能预示着多灾多难的非洲,又即将面临一轮大国政治势力的再平衡、再分配、再洗牌。

  更有意义的是,一向习惯于用“人权”、“人道主义”名义把别人送上法庭的法国,此次却被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恐怕将预示着世界秩序一次重大改变的开始。也许再过几年、几十年,人们回过头来,才能判定此次卢旺达事件,究竟有多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卢旺达 大屠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