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常砺天
据英国《先驱报》9月12日报道,一艘由英国知名企业为中国海军建造的新型深潜救生艇,日前在苏格兰西部的威 廉堡水下中心开始试航。该艇的建成服役,将令中国的水下救援能力达到新的高度。
技战术性能世界领先
坐落在英国最高峰本尼维斯山山麓的威廉堡水下中心,是世界一流的商用潜艇测试和训练基地。现在,基地的工作人 员正开动起重机,小心翼翼地将一艘外形奇特的小型潜艇吊放入水,这就是英国佩里·斯林斯比系统公司的拳头产品——LR7 型深潜救生艇。
LR7全长25英尺(约7.6米),可在300米深度潜航12小时以上。艇内设有横向连接的3个球形舱室,前 舱为驾驶室,中舱和后舱用于救生。执行任务时,首先通过艇首的球形透明罩确定失事潜艇方位,然后借助艇体下方的裙罩与 后者对接,失事艇上人员即可安全转移至救生艇内。根据设计指标,LR7可在恶劣海况下对各种型号的核潜艇及常规潜艇实 施救援,每次最多能搭载18名遇险者。
“LR7拥有同类产品中最顶级的性能,它是在中国海军的紧密合作下研发成功的。”斯林斯比公司总经理凯文·泰 勒说。据了解,在为期3周的测试中,该艇将实施一次模拟救援,并开展领航员培训。在此之后,厂方还将为其加装一些附属 设备,再移交给最终用户。
LR系列深潜救生艇除装备英国海军外,也曾出口到法国、韩国等其他国家。这次,它之所以能绕开欧盟军售禁令进 军中国市场,主要原因在于该艇具备军民两用的性质。另外,考虑到中国现有的潜艇救援技术并不落后,英国政府也没有以“ 可能泄露技术秘密”为由对这项合同加以阻挠。
中国是潜艇救援强国
军用潜艇性能的不断提高,是潜艇救援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在这一领域,美俄两强的技术储备最为丰富,英国、挪 威、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各有所长。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当时参与救援工作的, 就包括英国军方的LR5型深潜救生艇(LR7的前身)。
新中国海军诞生不久,即确定了“飞、潜、快”(飞机、潜艇、快艇)的建军方针,潜艇救援技术也因此得到重视。 香港《文汇报》2005年曾载文指出,中国海军上世纪70年代就装备了专用的潜艇救援舰;80年代以后,又建成了配有 侧扫描声纳、水下电视、超声波探伤等先进设备的海洋救捞船。同时,还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设有水下救难演练室,先后有数 万人次在这里接受过脱险训练,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在专业救生设备的研发上,中国海军亦收获颇丰。《文汇报》披露,国产第一代深潜救生艇早在1986年就已试验 成功。该艇拥有水下摄影系统和机械手,由大型打捞船携带,可在200米深度工作。近年来,多种型号的潜水机器人也陆续 进入现役,显著增强了中国海军在高危环境下实施搜救的能力。
有分析指出,相比国内现有的设备,LR7型深潜救生艇的优势在于小巧灵活,能通过铁路或空运迅速抵达事故现场 ,这对于分秒必争的水下救援而言至关重要。该艇的加盟,将令中国海军的潜艇救援体系获得有益补充,为中国潜艇部队走向 远洋提供更完善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