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又一次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17:21  新世纪周刊

  -沈时伯 本刊记者/彭峰

  随着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注册为银行控股公司,五大投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全军覆没,但对华尔街来说,或许在更大程 度上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黑色的9月。自从大萧条以来,除了1933年所有银行停业的那个星期,美国再也没有经历如此大规模的金融动荡 。当地时间9月21日晚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采取了一项决定性的措施,批准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从投行转 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在此之前,这两家投行的主要竞争对手美林、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和贝尔斯登都已经并入规模更大的 银行或是寻求了破产保护。辉煌一时的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行成为历史。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转型成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能帮助它们吸引更多存款,将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短期资金, 以对抗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资金不足。代价是过去只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的这两家公司,在往后将受到无数联邦监管机 构的严密监控。这也标志着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的法律界限最终的消除。

  这一法律界限就是1933年的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银行与证券业务混合经营是引 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该法案禁止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跨界经营,实施严格的银行分业经营模式。尽管美国在1999年废 除了该法案,但直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最近的行动才让人相信,上述界限在近10年后才实质上消失。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对于旧有的经营模式,美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对银行业实施严格的监管,而在此前,自由 市场被认为是实现繁荣的基本保障。

  不受制约的贪婪

  作为一个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由市场的理念在美国深入人心。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认为自己的职责是置身 于市场之外,保护消费者和小投资者,制定游戏规则。美国领导层曾经相信,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才是实现繁荣的最佳途径 ,使其自由分配资本、承担风险、享受收益并承担损失。

  直到2007年春季,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和其他官员还在谈论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之际,美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却 受到过度监管的阻碍。现在已经没人再提这种论调了,华尔街上发生的一切表明,期待贪婪的资本在走过头时自我调整是个愚 蠢的主意。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和美林同意出售自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业务模式的风险太高,据瑞银的数据,雷曼兄弟的杠杆 率(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超过31倍,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升至去年的28倍,摩根士 丹利的杠杆率飙升至33倍,高盛也达到28倍。

  市场繁荣时,借来的钱会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投资者们也不会感到担忧。现在,市场行情逆转,杠杆残酷的另一面 显现出来了,投资者对华尔街风险管理机制的信心被大规模的冲销破坏殆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一直采取措施降低杠杆率,但 面对一个资产价格持续下跌的市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多有问题的房地产资产就难以找到买家。

  面对同样糟糕的市场,商业银行的处境却没有如此惨淡。美国银行截止第二季度的杠杆率为11倍,还不到四大投行 平均水平的一半。行情好的时候,它们也许会眼红如华尔街上的投行赚得太多。但现在行情低迷时,它们却有更大的可能熬过 寒冬。

  从2007年信贷危机爆发到今年第二季度,作为商业银行的摩根大通在高风险的杠杆贷款方面的亏损为50亿美元 。相比之下,美林证券的亏损高达260亿美元。在这个市场行情下,较小的亏损已经意味着胜利了。

  这次危机中,商业银行似乎比投资银行更加善于控制和抵御风险。这得拜上世纪的几次危机所赐,美国商业银行因此 受到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的监管,美联储监管母公司、美国财政部金融局负责国家银行特许、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管其存 款风险,而监管投资银行却只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严厉的监管是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更加谨慎的重要原因。

  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资本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贝尔斯登、雷曼和美林等投行都倒在了过高的杠杆率下。杠杆这把 曾给它们带来巨额利润的双刃剑,最终让它们吃尽了苦头。

  复辟的混业经营

  和投资银行相比,商业银行的另一个优势是有着更为充足的现金储备。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定,纯粹的投资银行不能直 接从政府那里借钱,独立的投资银行的资金来源只能是高利率的同业拆借资金。当它们遭遇股票急剧下跌时,资金短缺才是致 命的,此时除了破产就是售出自己,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崩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赖以为日常运营活动提供资金的流动资 金不足。

  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有着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担保的民间存款可以动用,而且还可以直接 向政府借贷资金。这是目前商业银行处境好过投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贝尔斯登和雷曼有获得大量存款的渠道,就能提供稳 定的低成本融资来源、在信贷市场陷入停顿时帮助它们度过难关。

  这也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从投资银行注册为商业银行的原因所在。相对于将受到的监管,生存的压力显然来得更直接 。银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户的存款。转型后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将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来源,这几乎可以保证他们继续生 存下去了。24日高盛宣布得到巴菲特50亿美元投资已经说明了问题,转型的高盛被“股神”投了信任票。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克林顿时代的经济繁荣中,花旗公司和TravelersGroup宣布合并后,《金融 服务现代化法案》在1999年获得通过,该法案允许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并,从而摧毁了横亘在二者之间的壁垒,花旗集 团由此诞生。商业银行从此开始大规模从事投资银行活动。

  集投资和商业为一体的全能银行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要比单一的投资银行强有力得多。摩根大通预计在2008 年有80亿美元的利润,美国银行在兼并美林后也正式进军华尔街的金融投资业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转型事实上意味着美 国银行的基本结构又回到了大萧条以前,金融巨无霸又在华尔街出现。

  危机不会重演

  在整个美国社会发展中,金融活动虽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雷曼兄弟和美林的崩溃在华尔街也是前所未有,但和1 929年出现的整个银行体系的危机相比,现在仅限于华尔街的危机在影响上无疑小了很多。

  可以断定的是,1929年的大萧条不会在美国重演。和那时相比,现在的美国政府强大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它愿 意迅速出手干预市场。在这个黑色的九月里,一直高举自由市场旗帜的美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接管美国两大抵押贷款巨头 房利美和房地美,动用大量纳税人资金支撑抵押贷款市场以维护其运转;扩大政府的银行存款保险范围,为规模高达3.4万 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提供担保;最重要的是,要求国会同意从金融机构收购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以便这些机构能 够筹集资本并重新放贷。

  现在的问题是投资银行、抵押贷款公司、甚至成为当前危机关键角色的保险公司很少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管。由此看来 ,下任总统和国会的工作议程中,重点是为上述金融机构制定新监管规定。

  9月22日,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表示,将支付80亿至90亿美元收购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同一天,野 村控股通过拍卖成功购得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旗下亚洲业务。就在10年前,日本银行受自身不良贷款问题的沉重打击,不得不 请求日本政府投入将近4400亿美元予以支持。现在,整合重组后的日本金融企业有了抢眼的表现。

  日本人用了10年时间终于从银行危机中缓了过来。而现在,美国开始全力拯救金融市场。在度过这场危机后,规模 更加庞大的金融机构和更加健全的监管体制,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华尔街的复兴。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