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岛在为透支全球化红利付出成本
——专访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在金融危机之下,谁将对冰岛银行业的夭折负责?是冰岛政府、友邻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曹远征认为:“小国办不了大金融。”在冰岛与英国和德国的纠纷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对金融机构“属地管理”的机制有太多漏洞,而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机制却又只能等货币体系重建之后才能提上日程。
记者◎董璐
三联生活周刊:冰岛总理吉尔·哈尔德在10月7日用“国家破产”形容这波金融危机对冰岛的威胁。之前曾有一个说法称:“当一个银行要宣布倒闭时,金融危机便已接近尾声。”那么现在这个说法是否要做出改变,冰岛国家宣布破产危机是否意味着危机已经接近尾声?
曹远征:不能这么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经济体的关系都连在一起,并不能说一个国家倒了其他国家也就到底了。它们的关系就好像是多米诺骨牌,互为交易对手。现在美国的状况还不明确,虽然各国都在联合救市,但这个救援计划还处于止血阶段,甚至是否能彻底地将血止住还不得而知。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冰岛会出现“国家破产”这样的危机?
曹远征:现在报表还没出来,所以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但基本逻辑是“小国不可能办大金融”。虚拟经济肯定会和实体经济脱节一点,但不能脱节太远。冰岛问题只是一个普通的资不抵债的情况,上升不到国家主权问题上。冰岛现象用资产负债表就可以解释。企业都会有资本金,还有一部分资金是借来的,负债最安全的是50%以上,本金能还债务。各企业的标准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底线。银行贷款的标准是,债务人要有20%或30%以上的本金。房贷也是如此,这一方面房子可以作为抵押物,另一方面若本金有30%,则房价不跌破30%债务人是不会赖账的,次贷的问题就出现在零首付。冰岛问题则是银行业借了太多债。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只需要8%的本金就可以正常运营,投资银行的比例更低。比如“两房”的本金只有1.5%,负债5万多亿美元,资本金却只有70亿美元。
换言之,冰岛办了个银行,通过发债和吸纳外国居民的存款,将金融业务做到了全球。银行业的钱一部分可能是支持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但还有一部分则买了国外的债券和金融衍生产品。次贷危机发生后,冰岛银行损失8%的本金太容易了,一旦这8%没有了,另外的92%就会成为烂账,各国家监管机构便会冻结它们子公司的资产。拿英国来说,英国普通民众在冰岛银行有40亿英镑的存款,机构存款有100多亿英镑,冰岛的银行还不起这个债务,所以造成了英国和冰岛之间的危机,英国的百姓要求政府对冰岛银行在英的子公司负责。冰岛银行业将问题甩给了政府,但作为一个30万人口的小国,它的财政不足以还上这些外债,所以便资不抵债了。“国家破产”的准确定义应该是国家财政破产,如果冰岛要去救金融业,便会财政破产。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冰岛的金融业也不会脱离它的实体经济发展到全球,也就不会出现“国家财政破产”危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是冰岛在全球经济化中所付出的代价?
曹远征:这原因不在于经济是否全球化。银行都是怕挤兑的,只要有挤兑现象出现,银行就会倒闭。从逻辑上看,冰岛的银行是被挤倒了,因为小国没有救助能力。至于经济全球化,则是冰岛银行扩张迅速的一个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过去冰岛的渔业在全球是有地位的,但因渔业所得不多,所以它选择去发展金融业,这是选择的问题,和全球化没有关系,是它的实体经济出了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个趋势,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济全球化有几个含义,一是将市场经济的机制扩展到全球,二是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扩展到全球,三是自由贸易体制互为依存,资本和贸易的全球化。“二战”结束之后的全球化不过是把这三个方向更充分地扩展。“二战”前后工业化达到全球化,冷战结束后是市场经济扩展到全球,它的高级表现形式是金融方面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好处在于将规模效益扩大,将全球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这时候各种分工能充分呈现,各国在规模效益扩大的情况下都得益。中国把低成本的优势拿到全球市场,出口不断扩大获得贸易顺差;资源出口的国家,在此过程中,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出口大增;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在分享油价上涨的好处;美国人将金融风险让全球人承担,好处是很明显的。只不过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肯定有一个波动性。
三联生活周刊:像冰岛“国家财政破产”、美国次贷危机这样的波动,归根结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中国也参与了国际分工,为何影响并不大?
曹远征:因为过分透支未来。譬如美国金融太发达了,全世界人民都在买单,全球化可以让它透支全球人的未来。次贷危机的出现,说明全球化的红利并没有那么大,那张饼本身很大,但是被多切了,饼就会变小。金融危机的核心就是债务,寅吃卯粮,债多了还不起了,冰岛这样的小国就首先买不起了。亚洲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少,是因为买单比较少,而欧洲和美国的经济联系紧密,所以买单比较大。
中国虽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但中国银行并没有借钱给别的国家,中国只是因为外汇储备所以成为对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只跟美国财政相关。在上世纪90年代整个拉丁美洲爆发过经济危机,亚洲也爆发过金融危机,中国影响就不大,因为我们没有外债。这次我们损失小,也是因为参与金融全球化的程度并不深。在我们还没完成对中信证券(CiticSec urities)收购贝尔斯登6%股权的交易审核时,贝尔斯登就出了问题。而平安保险再融资1200亿元的计划未获批准,使其投资富通银行的企图挫败,目前的165亿元损失看来是幸运的,因为只占富通银行的小股份。从历史上说,这次危机在我们涉足不深的时候来,是我们的幸运。但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趋势是不可逆的。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俄罗斯成功注资冰岛,那俄罗斯就持有冰岛的银行,以后像这样大的动静会不会很多?
曹远征:这是全球化的需求,全球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模糊。你拿欧盟来说,按理说货币发行是国家主权,欧盟是把国家主权都交回去了,各国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了。欧盟还说,将来要从经济实体变政治实体,要统一财政政策。要是财政政策统一,那各个国家连财政都没有了,变成地方政府一样。这是个趋势。现在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不要从体制来讲,跨国公司的表述并不准确,它的英文是“InternationalCorporation”,意为国际公司,和你的国家没任何关系了。比如美国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最大的股东是谁?阿拉伯国家。美国救助计划不是说么,“我要救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怎么区分?在美国有相当业务的机构。这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说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只要你在美国有相当业务的,我都要救;第二,即使你是美国机构,或是外国机构,只要你在美国没有相当业务,就和我没关系。所以说这是个救急的办法,倒不是要区别出这个是哪个国家的,那个是哪个国家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跨国金融机构到底应该由谁来监管?各国央行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曹远征:冰岛政府财政没有足够的钱去救金融业,它一个小国家也不能像美国那样发行国债来向国民借钱。借不到钱,那只能寻求外界援助。如果俄罗斯接盘了冰岛的三大银行,就等于替冰岛买了单。并且这对冰岛人来说也没有本质的损失,它只是心理上的损失。金融服务还存在,但是外资的,对他们生活没有损失。冰岛金融业的危机有部分原因来自于“属地化” 的监管原则。比如外资银行在中国,股东是外资的,但机构却是本地的金融机构,在监管要求下它一定要变成一个子公司,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而不能是一个分公司,有单独的法人,单独接受所属国家的监管,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机构。各国央行和这些商业银行的关系只是“货币政策”的关系,主要利用准备金率等工具来补充流动性。无论是外国的银行还是本国的银行,如果出了问题,央行都有责任提供贷款,因为这关系到本国国民的利益,甚至关乎社会稳定。譬如冰岛在英国的银行是属英国监管,当它出问题时,便想从子公司抽调资金,英国当然不乐意,这就产生了外交纠纷。
三联生活周刊:冰岛和英国、德国等的矛盾不是凸现出这种监管制度的弊端吗?
曹远征:没有统一的框架,一块块的属地监管的确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很可能会将问题严重化。比如冰岛银行如果将英国子公司的资金回调,那就会将问题延伸到英国。“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监管机制?”这是现在各国要讨论的问题,包括美国总统提议的各国金融峰会,都是为了寻求全球性的一个有效机制。但这是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问题,目前还不到那一步,只有等金融危机的血止住了,才有可能进行接下来的金融秩序重建的讨论。
三联生活周刊: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又在此期间起什么作用?冰岛总理哈尔德表示仍在考虑是否要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贷款以助其渡过经济危机。
曹远征:“二战”之后,有三个机构在维持全球的平稳发展,即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政治制度、关税贸易总协定为代表的自由贸易体制,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美元中心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在的职责就是帮助各国稳定货币,在各国出现金融危机时,它负责对各国进行援助,这是它的本职。
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下运行的,这个框架存在内在冲突,它要求中心货币国家美元的经济保持长期的贸易逆差,来确保美元汇率稳定。但一个国家如果长久保持贸易逆差,汇率肯定不稳。在这个基础上,美国要求美联储是全世界的中央银行,但任何一个国家的央行都不能充当世界的银行。理论上过去的央行货币政策是为了维持美元稳定,现在则是要抢救这些金融机构,所以货币必然会放松,美元则会下跌,全球的石油价格就会暴涨。亚洲金融危机有法可治,是因为美元没出问题,在中心货币美元出问题时IMF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呼吁各国一起努力。
三联生活周刊:但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在外债问题上一直扮演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上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的增长使I MF开始向那些需要购买价格昂贵石油的国家提供贷款,它鼓励国际商业银行借给发展中国家大量购买石油的美元,最后导致了过量和说不请的债务。在参与解决的过程中,它又利用外债来渗透自己。
曹远征:这就是IMF被诟病的第二点。金本位是IMF出现的一个条件,“二战”之前金本位崩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这个体系中美元变成了中心货币,各国的货币必须稳定美元汇率。然而美元本来是不稳定的,这是个难题。在这个体系下,IMF一般会充当美国的御用工具,美国人惯常说“我的钱,你的问题”(Mymo ney,yourproblem)。IMF会救援,也就是借钱给出问题的国家,债务重组同时提出附加条件。亚洲金融危机后,对IMF的批评较多就是因为它只考虑稳定汇率,不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它指责亚洲国家经济过热,得紧缩,财政也必须收支平衡,要还债,要服从IMF的各条款,这样的政策虽然有效,但带来了经济大幅下滑,很多年都不能复苏。当时亚洲国家商量要进行亚洲的货币联盟,现在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