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评论 > 2008年美国大选专题 > 正文
文/张国庆
从表面上看,奥巴马的“增持”阿富汗、“减持”伊拉克的计划,为了彰显布什政府的不足:疏忽了阿富汗,没有将 对本·拉登及“基地”组织的追剿深入下去,错误地将伊拉克与反恐联系在一起。而更进一步,奥巴马也希望改变布什的外交 风格,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崭新的美国形象
美国总统候选人之间的三场辩论会结束了。随着形势变得日渐清晰,人们的目光也更多地投向未来,而从辩论会的热 点以及进程来看,后布什时代的美国蓝图已初现雏形。
大家都是改革者
改革是个很时髦的词。自从奥巴马参选以来,改变与变革,就成了媒体热炒的主题词,成了贯穿整个选举进程的关键 所在。而事实证明,奥巴马之所以能够力压希拉里,乃至领先麦凯恩,都得益于此。
与16年前老布什的对手克林顿相似的是,奥巴马的主要机会来自于人们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在小布什任内,无论是 陷入困境的伊拉克战争,还是共和党人频频搅入的丑闻,抑或是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都使得很多选民对共和党的执政能力和 执政方式感到失望,也萌生了改变的愿望。这也坚定了奥巴马打“改革牌”的信念。
奥巴马显然也意识到布什所具有的“镜子功能”。在首场辩论中,奥巴马进行了美国式的指桑骂槐:“我们得认识到 ,是时候为这八年来失败的经济政策下最后的判决了,这些政策是由乔治·布什提出的,并得到了麦凯恩参议员的支持。就在 10天前,约翰(麦凯恩)还说美国经济基础稳定。”就这样,一箭双雕,奥巴马将布什和麦凯恩都拉到了改变的对立面。
麦凯恩坐不住了。在10月15日的最后一场辩论中,麦凯恩坚称自己是已被实践证明的改革者,并表示将本着自己 的良知为国服务。他说:“很明显,我与布什政府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与自己所属党派的领导人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 …我有长期的改革记录,在美国参议院的辩论中为自己的改革主张奋斗到底。”撇清布什,树立政治良知的形象,是麦凯恩可 做,也是必做的事情。
不过,奥巴马具有着天然的优势:他有布什这样的“镜子”,有超脱华盛顿政治习气的年轻面孔,更有着每个美国人 都置身其中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改变的全国性渴求……
谁也绕不过经济问题
16年前,年轻的克林顿以“笨蛋,问题是经济”战胜了老布什,而今,奥巴马则会以“我们正面对自大萧条时期之 后,最危急的金融危机时刻”作为开场白,吸引眼球,也将对手置于不利的地位。
尽管此番小布什不存在争取连任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共和党政府留下的经济烂摊子,对72岁的麦凯恩是一个 难以回避的尴尬问题。而在历史上,每逢执政党将经济搞得一塌糊涂时,很少有能够在大选中保住白宫的。
奥巴马显然意识到这点。像16年前的克林顿一样,奥巴马敏锐地将触角深入共和党的地盘,高举经济大旗,以此作 为11月份大选的鲜明主题。而在76年前,同样来自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正是靠着经济牌和民生牌轻松战胜了在职 总统胡佛。
而经济问题,显然也是三场辩论会的核心主题。事实上,早在第一场辩论会中,主题就从反恐和安全自然的“跑题” 到经济问题上,而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贝尔蒙特大学举行的第二场辩论中,经济议题更是成为绝对主题。在金融市场的剧烈 动荡持续受到全球媒体关注的背景下,麦凯恩和奥巴马用了大部分时间就如何解决经济问题展开了辩论。
虽然都不具备管理经济的经历,但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无论是奥巴马还是麦凯恩,都必须对这一极富挑战的现 实考验做出积极表态。在布什政府的救市背景下,两位候选人都强调有必要落实新的行动计划,以帮助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人。
税收是两个人都十分关切的问题。尽管都举起了减税的大旗,但是两人的具体政策主张却大不相同。奥巴马的思路是 “劫富济贫”,重点是给中产阶级减税。奥巴马表示,他将为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美国家庭保持布什提供的减税,但是收 入超过25万美元的高收入家庭可就别指望了,等待他们的将是加税。
而针对中产阶级所面临的高昂的医疗和能源费用,奥巴马深表关切地说:“我们必须改善我们的医疗保健体制,我们 必须改善给美国家庭带来如此沉重负担的能源系统。”而推进全民医保,积极应对环境与能源问题,始终都是奥巴马的主要政 策主张,只不过,这次加上了美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剧这个靶子,为的是将经济和民生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麦凯恩的政策则继承了里根和布什的衣钵,表示将为高收入群体保持低税率,同时降低公司税,为的是“让一部分人 先富起来”,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两人则是殊途同归,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对于重 振经济的重要性。
美国政府未来所扮演的角色也引人关注。加强监管,清洁华盛顿政治环境,是奥巴马的重要思路。在辩论会中,奥巴 马表示:“我对美国经济抱有信心。但华盛顿必须发挥一些领导作用,……为金融体系制定大为改进的监管规章。”而这些规 章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游说组织和特殊利益集团的作用。
麦凯恩也有相近的表示。在他看来,只有“扫除任人唯亲的恶习和特殊利益集团在华盛顿的影响”,才能更有效地采 取行动,而美国的经济也才会真正得到改善。这也意味着,无论是谁上台,华盛顿的政治环境都会有所改变,而联邦政府的监 管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加减法
在“9·11”七周年的背景下,反恐和安全问题仍是高温不减。在经济之外,鉴于布什政府在外交方面饱受非议的 表现,人们对奥巴马及麦凯恩在外交方面的主张也非常关切,而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当地人甚至已将这场选举与 自身的未来联系起来。
与在经济方面的趋同立场不同的是,奥巴马与麦凯恩的外交政策差距很大。在日前发布的奥巴马的“伊拉克计划”中 ,奥巴马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从伊拉克撤军,并重新关注阿富汗的主张。而麦凯恩则坚持要将伊战进行到底,并否认伊战的失 败。
在辩论会上,两位候选人就如何开展反恐之战发表了不同看法。第一场总统辩论的重点为伊拉克战争,而在第二场辩 论中,两位候选人主要阐述了如何处理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安全问题。奥巴马重申支持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并倡导对巴基斯坦 实行新政策。而麦凯恩则特别提起了多年的外交政策经验所赋予他的必要的判断力,以及赢得反恐战争所需要的坚韧不拔的品 质。
从表面上看,奥巴马的“增持”阿富汗、“减持”伊拉克的计划,为了彰显布什政府的不足:疏忽了阿富汗,没有将 对本·拉登及“基地”组织的追剿深入下去,错误地将伊拉克与反恐联系在一起。其实,在敲打布什政策之余,则是在巧妙地 引导媒体和公众质疑麦凯恩坚守伊拉克的做法。而更进一步地,奥巴马也希望改变布什的外交风格,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崭 新的美国形象。
三场辩论会更为深远的意义
应该说,与2006年中期选举有所不同,今年的总统大选核心议题将不再仅仅是伊拉克战争,由于美国经济问题日 益严峻,使得民众和舆论的关注点转向了经济问题和国内问题,但尽管如此,伊战等外交问题仍然具有相当号召力,毕竟布什 的任期几乎就是与伊拉克绑在了一起,而伊战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已经深深影响到美国经济及相关国内问题。在许多媒体看来, 正是因为布什政府将相当大的精力耗费在伊战等问题上,使得诸多国内问题的解决受到影响,甚至于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损失 也因此加大。
事实证明,奥巴马主打变革牌、经济牌以及“布什牌”的策略是成功的,不仅激发了民众变革的渴望,也将共和党候 选人麦凯恩置于尴尬的位置上。据辩论会结束后进行的CNN舆论调查结果显示,58%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奥巴马辩论获胜, 31%的人认为麦凯恩获胜。三场辩论下来,奥巴马的支持率已领先麦凯恩8个百分点之多,而对于麦凯恩来说,时间和用来 逆转的“武器”也已经不多,这也使人们更多地开始谈起奥巴马的美国蓝图来。
这也赋予了三场辩论会更深远的意义。从全球的角度看,奥巴马与麦凯恩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对世界形势的发展 有着深远影响。不仅反恐战争、防扩散问题有着何去何从的选择,而且美国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全球变暖等全球挑战,将深刻地影响国际关系的走向,也影响着诸多国际问题的解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总统们---美国崛起的秘密武器》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