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第二个“肯尼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10:53  新民周刊

  在肯尼迪当选后,天主教从边缘宗教逐渐进入主流社会。但奥巴马上台后,为了避免瓜田李下,可能反而会启用大量的白人来组建内阁。

  撰稿·邵乐韵(记者)

  奥巴马与麦凯恩的民意支持率曾有过一段胶着状态。这种状态让人联想到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肯尼迪和尼克松两人难分上下的情形。如今,当奥巴马被肯尼迪家族成员认定为约翰·肯尼迪的最佳政治继承人后,选民的心理认识似乎发生了微妙变化。

  获第一家族认可

  从参加总统竞选一开始,奥巴马就有意遵循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足迹。

  去年2月,奥巴马飞到爱荷华州的锡达拉皮兹(Cedar Rapids)小城,在肯尼迪当年就读的高中开始了他的首场竞选演讲;他将德国柏林作为其欧洲演讲的起点,因为肯尼迪于1963年6月在那里发表过“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到了今年8月底,奥巴马又选择在美国中部城市丹佛的“景顺”球场(Invesco Field)发表党内提名演说——1960年,肯尼迪也是在这个美式足球场内发表了提名演说。

  当时看来,奥巴马的举动似乎有些刻意做作。但是,当约翰·肯尼迪的弟弟、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Ted” Kennedy)在今年年初公开表态支持奥巴马、称他为肯尼迪最佳政治继承人后,无疑引导了很多美国人把对“第一家族”的好感延伸到奥巴马身上,与此同时,与奥巴马争夺党内提名的希拉里不禁黯然失色。

  爱德华是肯尼迪家族健在成员中资格最老的人物,在民主党内的发言也是掷地有声。尽管患有恶性脑瘤,他仍然坚持参加了今年8月的民主党党代会,并作主题演讲,呼吁民主党全国代表和支持者们,以及电视机前的数百万观众支持奥巴马。

  他说:“他(奥巴马)将成为那种拒绝被守旧模式束缚的总统。他具有带领美国重上正轨的能力。”“有了奥巴马,我们就可以告别充斥着歪曲和误读的旧式政治,告别种族对立、性别对立、族群对立,乃至异性恋和同性恋的对立。”

  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Caroline Kennedy)也坚定不移地站在奥巴马一边,不但高调加入他的竞选班子,帮助出谋划策,考虑副手人选,更毫不犹豫地称,“自己等了半辈子才等到和自己父亲如此相似的人”。

  卡罗琳在给《纽约时报》撰写的专栏中写道:“我支持奥巴马的理由混合了爱国、政治和私人三种因素。从小到大,不断有人告诉我,我的父亲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响应我父亲的号召而投身公共和政治事务,受到激励的一代人又把奉献精神传递给了他们的子孙。”

  1961年,约翰·肯尼迪在那篇著名的就职演说中讲道:“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给当时的美国人带去了莫大的动力。

  卡罗琳感叹:“我从没遇到过一位能像我父亲打动别人那样打动我的总统。但是这次,我相信这样的人已经出现了——他(奥巴马)不光能打动我,而且能打动新一代美国人。”

  “跳跃者”的回归

  当美国的主流教派还是新教的时候,肯尼迪把罗马天主教带进了白宫,这让英国《泰晤士报》前任总编辑、专栏作家威廉·李斯-莫格(William Rees-Mogg)对60年代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印象深刻,因为他母亲的家族就是信仰罗马天主教的爱尔兰裔美国人。可想而知,现在的黑人选民也希望奥巴马能证明非洲裔美国人也有可能当上总统。

  在今年1月和2月的部分专栏文章中,李斯-莫格将奥巴马和肯尼迪的竞选作了比较:“很难看到有谁能阻挡奥巴马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他掀起一种兴奋,这是从1960年的肯尼迪总统以来,任何总统竞选时没有过的。”

  李斯-莫格特别留意了这两人的演讲风格:“肯尼迪本身已经是个杰出的演说家,但奥巴马更胜一筹。奥巴马有着温和的嗓音和较为自然的演讲节奏。肯尼迪的波士顿口音听上去更杰出,但他把句子分解成小音节,影响了表达的流畅性。奥巴马兼具雄辩的口才与深沉的思想。他设法使用黑人的韵律,让人联想起马丁·路德·金,又试图避免一些黑人传教士的夸张。”

  如果说李斯-莫格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肯尼迪和奥巴马的相似点,那么西奥多·索伦森(Theodore Sorensen)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圈内人。

  现年79岁的索伦森是约翰·肯尼迪的演讲稿撰写人和心腹友人,曾在其身边工作11年,那篇著名的就职演说就是他的杰作。

  “肯尼迪和奥巴马都带着迷人的胜利微笑,我认为他们在观众面前或电视屏幕上都显得非常放松。他们从不对着麦克风叫喊,他们是在谈话。”索伦森评价道,“判断力是选举总统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肯尼迪总统的判断力受到了史无前例的考验。好在,他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当时他45岁。现在的奥巴马比当年的肯尼迪还要大一些,所以奥巴马会更老练些。”

  索伦森曾参加过一次奥巴马的竞选集会。虽然,他的视力已经不佳,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上台,却仍不忘调侃“别担心我的视力,我比现在的美国总统看得清楚”,惹得台下一阵大笑。现场有许多年轻女性的尖叫声和欢呼声,让索伦森觉得仿佛回到了1960年的大选。按索伦森的说法,“跳跃者们”回归了——当年肯尼迪竞选车队的行进过程中,沿途热情兴奋的年轻女性们会争相跳起,希望越过前面高个子的脑袋,一睹这位年轻总统候选人的风采——如今,奥巴马出现的地方,也有这样的“跳跃者”,“肯尼迪打动了选民的心。奥巴马也是如此。”

  细数一下,奥巴马和肯尼迪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同是参议员出身。肯尼迪是美国口才最好的总统之一,而奥巴马自从在2004年的民主党党代会上发表演讲后,便从默默无闻的州议员变身为受人关注的政坛黑马。肯尼迪利用电视媒体让对手尼克松相形见绌,奥巴马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上的号召力则远远盖过了麦凯恩。

  奥巴马成为新世纪肯尼迪的最大看点,可能还是在于他对美国政治实施改革的决心。索伦森认为,大家都感觉华盛顿亟需变革,奥巴马当选将不仅变更华盛顿的“选手”,更将改写“游戏”本身。

  避免瓜田李下

  肯尼迪当选总统,使得天主教成为“伟大的时代”里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如果这次奥巴马能够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是否意味着另一股力量的提升?

  从选举意义上看,奥巴马的当选将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又一个限制的打破。美国总统选举曾迈过几道“槛”。

  首先是地区的限制,南北战争以后,南方人很长时间内不能参选总统,因为一到选举期间,就会有人挥舞“血衫”,期望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惨痛记忆,借此指责南方参选人。直到100年以后,即1964年,这个限制才被林登·约翰逊打破。其次是宗教界限,虽然天主教徒属于美国的早期移民,可是在肯尼迪之前从未有天主教徒当选美国总统。现在,种族界限自然是被奥巴马打破了,但性别界限仍然存在。

  不过,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徐以骅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认为,倘若奥巴马如愿当选,也不太可能大肆提拔非洲裔美国人。

  他说:“的确,在肯尼迪当选后,天主教从边缘宗教逐渐进入主流社会。但奥巴马上台后,为了避免瓜田李下,可能反而会启用大量的白人来组建内阁,并不会为黑人做太多事情。”

  徐教授举例说,当年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吉米·卡特当选总统以后,反而在宗教事务处理方面特别小心;再比如,肯尼迪上台以后,碰到过是否批准黄色公车送天主教小孩去宗教学校上学的问题,由于他自己是天主教徒,为了避嫌,不能亲自插手解决,所以最终还是要经由别人来推动这个决议的实施。

  “从这点上来说,现在黑人对奥巴马的很多期待都是难以实现的。”徐教授说道,“所以说其实黑人最好的选择,是选一位像克林顿那样的总统。克林顿当时对黑人是非常友善的,说‘黑人同胞都是我的兄弟’,但是这次选举的时候克林顿就不太高兴,因为黑人兄弟都把票投给了奥巴马而不是希拉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奥巴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