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昭昭与昏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09:31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三、昭昭与昏昏

  罗杰斯在《牛市中国》一书的卷首引用了《论语》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或许这正是罗杰斯投资哲学的浓缩。而赵泉认为,一个没有买过A股的人评论A股则会“使人昏昏”。“古代贤人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你一个人首先得自己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你才能让别人搞清楚,对于中国这个目前我们的这个A股市场,罗杰斯毋庸置疑以其昏昏,使其昏昏啊,他本身就不清楚。”

  赵泉认为,A股这样一个低效市场,任何人都无法用正常方式去判断,在这轮熊市中同样都伤得鼻青脸肿。“他都没有参与过A股股票市场的运作,那么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媒体去根据这个罗杰斯给大家的建议去投身于中国的A股市场吗?你觉得这不荒诞吗?”

  田军校也表示:“中国的A股市场有中国的特定的文化,特定的人群,对不对?以及特定的投资投机的这种思维定势。那么一个外国人,你了解我们吗?”

  “热爱和冷静的分析之间,我想这中间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张长虹,上海万国股市测评有限公司董事长,多次与罗杰斯打过交道的他则认为,老罗点评A股恐怕也是出于无奈。“但是到了人们开始要求说,哪一些股票能涨,这个,中国股市应该涨到多少点,他要不断地满足这种要求,而且这种要求又那么的迫切,有些时候就可能不得不回答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有可能不像在最开始,他对证券市场的整个的大块的方向,方向的看法那么清澈那么透明。”

  “我觉得不要轻易地相信什么事情,但是也不要轻易地彻底否定这个事情。”叶檀,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她认为,罗杰斯的言论并不是水土不服的问题。“罗杰斯说看好中国,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中国市场就没有上下波动的机会了,而是说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成为一个避风港。”

  叶檀认为国际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资产配置,中国概念股正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套利工具,一个常用手法,长期不卖某种程度上也是全局性投资的需要,而这对于只能投资本土市场的中国投资者来说是无法仿效的。“罗杰斯就相当于一个飞行员,在鸟瞰整个全球的资本市场,对于他来说,这个资产配置的范围可以做到最大。然后对于什么农产品、石油,然后是货币,各国股市都在他的投资范围之内。而我们A股市场的投资者呢是一种误解的痛苦,这种痛苦其实我们尝到很多了。”

  还有一些证券界人士认为,中国投资者难以接受罗杰斯的投资理念,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实力相差过于悬殊。江海证券北京营业部总经理范东煜就表示:“对他来说赔和赚,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的广大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件关系到家庭是不是幸福,明天是不是能揭开锅,这个房贷能不能还上的问题。”个人投资者也说:“他资金量特别大,人家能沉得住,不到低位人家不买,人家有这个定力,到多少位我买,到多少位我出,中国散户能行吗?”

  实际上,罗杰斯在中国多次演讲中已经告诉人们,投资在他的生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我在我女儿身上花的时间最多,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我买一些便宜的东西(股票),就持有,不动了。”

  范东煜说:“对于罗杰斯来说,他不管他是什么点位,买中国的股票,他都是投资,对吧?对于你来说,不管你在多低的市盈率买股票,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和中国的这个市场构成来说,它都是投机,对吧?因为他赔不起,就在这儿,所有的问题在这儿。所以你会觉得他说的不对,你甚至觉得他在忽悠你。”

  1980年,罗杰斯离开量子基金之后,从教,环球旅行,出书,似乎他离一个人们想像中的投资家越来越远了。罗杰斯在近4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难以具体说清他来过中国多少次,有人开始怀疑他已经偏离了投资大师的身份。张长宏说:“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家和作为一个人,以及作为一个这个活跃的一个角色,社会的一个角色,我想这个之间,有些时候会出现一些不清楚,我还是认为他应该更多地回归成一个分析大师。”金岩石表示:“我在问他的时候也讲,作为一个旅游者,和作为一个投资人,这两个角色,你是怎么平衡的?他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在旅游中就思考,常常就是投资的决策’,所以他是一个多面立体的决策信息集合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就是能够在庐山内外不断地进进出出的人。”

  韦洪波,腾讯网证券频道资深编辑,罗杰斯2008年6月深圳之行正是出自他的策划和邀请。他透露,之所以选择罗杰斯,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对各地演讲总是兴趣盎然。“当时我们考虑有三个人选,一个是巴菲特,一个是那个彼得·林奇,第三才是他,因为他在国内曝光率也比较多。我们想呢,我们是办这个会,当时确实想请国际一流的大师来给中国的基金经理也好,我们的股民也好,投资者朋友呢,大家一起来听听,到底人家怎么做的。后来呢,巴菲特今年是没有来中国的这么一个计划,彼得·林奇呢是年龄有点大,然后另外一个是他在国内也有一些事情,好像脱不开身,罗杰斯最容易联系了。”

  记者在罗杰斯个人网站上看到,上面详细地罗列着他近几个月的行程:从温哥华、东京、法兰克福,到泰国、新加坡,行程覆盖之广,出场频率之高,对于他66岁的年纪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或许这正是他三次环球旅行生活方式的一种延续,资本的自由让他可以在投资家、旅行家和演讲家之间任意选择。他在他的书中写到:“到处去见见世面吧,这样你才能挣大钱。让我们路上见。”

  我们知道,罗杰斯历次中国巡讲大多是商业运做,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和机构的赞助。一些人怀疑,正是个别财经媒体出于自身利益,过度挖掘名人的品牌效益才导致了“罗杰斯现象”。有人甚至这样说,“究竟是罗杰斯忽悠了中国投资者和媒体,还是媒体自己忽悠了自己呢”?

  四、误解的烦恼

  2007年9月,陈浩以5万美元的竞买价格,获得了一次与罗杰斯共进午餐的机会,那么这张大买单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这是我基于对人的研究,我必须坐到他的对面去观察他,让他去讲。或者我去讲,我看他怎么去听。这是我所关心的内容。”

  陈浩表示,他所从事的证券分析软件设计,需要了解各类投资者的行为方式,不过他承认,他以往接触过众多国内外知名投资人士,采用这种方式还是第一次。“这个算是对我们的这个媒体伙伴的一个支持。如果不用这种方式,换个方式也能实现同样的交流。当然这种方式呢,更多的商业化一点。这个咱们也坦率地说,就是通过这种,这个媒体组织的这种特定的晚餐呢,那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事件。”

  陈浩并不掩饰他与这家媒体的商业合作,他认为既然是商业活动,就难免少不了包装和夸张,而没有商业活动的运作,国内投资者也很难有机会一睹大师的风采。“罗杰斯更多的不是说他去找到中国人,说我要演讲,你帮我组织一下。而是呢,总有人找他,他要选择做的事情就是,选择到时候我答应谁的邀请,拒绝谁的邀请。”

  而作为财经媒体评论员的《证券导刊》主编岳敬博认为,“罗杰斯现象”的产生,就是出于一种简单的需求关系。“两年前,可以说叫罗杰斯旋风,但那个旋风,它刮的面积有多大呢?实际上并不大,他就是局部的旋风,局部的热潮。散户实际知道罗杰斯这个人的,并不多,但是媒体,证券媒体中人,不知道罗杰斯的恐怕很少,媒体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吸引眼球,经营罗杰斯那种讲坛经济的这些人,正好就是满足了这种要求和这种需求。”叶檀表示:“媒体塑造了一个神,然后跟这个神一起通过这个商业模式得利。然后呢,这个神倒掉之后,他再造一个新的神,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就看得很清楚,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你不要希望说,媒体反思了,以后就不造神了,然后我们大家就平心静气地讨论资本市场问题,不可能。”

  那么组织策划罗杰斯演讲会的媒体究竟又是怎样看待这种评价的呢?腾迅网是今年6月份罗杰斯深圳行的邀请方,这场演讲会贵宾票的价格高达1万元,普通门票1000元,但在活动负责人韦洪波看来,这并不能成为判断商业运做的依据。“那有个会场也就能容纳800个人,但最后来了1100多个人,所以只能用票价去作为一个门槛,我们不想让太多人去。”

  对于邀请罗杰斯是出于他的眼球效应,韦洪波也给予了否认。“意图就是说到底我们股票跌了那么多以后,是吧,从六千点,当时已经跌到三千点了,我们请他的时候,到了这么一个市场,在国内所谓估值体系,怎么估值的,然后美国次贷危机,怎么对我们的影响。”

  国金证券今年7月邀请罗杰斯出席公司在海南召开的策略报告会。金岩石认为,罗杰斯现象之所以在中国发生,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部分媒体断章取义。“可能是他无心说的一句话,被媒体变成了标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呢,媒体上出现的罗杰斯和罗杰斯本人,他一定不是一个人,他本人是一个骑士,骑士的概念就是他比较率性。”

  2007年9月在广州和上海,罗杰斯提示A股风险,并称泡沫初期自己不会卖股票。媒体则以这样的标题概括了他的论断:中国股市有潜在泡沫,做多是明智选择。在金岩石看来,不卖股票不等于就要去买。例如,“中国股市上万点我会非常担心,如果到一万点我就不得不卖出”被理解为A股可以涨到一万点。

  而一场更大的误会则在于罗杰斯一贯表述自己买的中国股票,本意是中国概念股,而被媒体理解为了A股,从而招致了2008年7月对他的指责。媒体的误解也让罗杰斯一直感到紧张。“我买中国股票的时候,我在香港、新加坡的市场,因为中国的股票在香港、在新加坡要便宜多,在中国本土市场反而贵,不知道记者朋友当时怎么理解我回答的。”

  岳敬博说:“就是媒体在报道当中要注意它的取向,要全面报道,你别老完全就注重他的很直,很简单的结论,你还应该把他的逻辑,投资逻辑,判断事物的逻辑交代出来,可能是更好。”

  赵泉认为,网络转载对内容的曲解或许更为严重。“就说速度和节奏的加快,应该说正在颠覆一种媒体的力量,和它所具备的这种引导性,这个可能甚至连媒体本身都很难确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获得的信息越多呢,可能脑子更乱,还倒不如什么都没听的好。”

  而针对这些质疑,7月中旬罗杰斯本人也通过多家媒体作出了回应。“我知道我的很多讲话都被错误翻译,有人已经试图去不断地更正它们,但是仍然有很多错误。在其他国家我没有碰到这些问题,我想我应该停止在中国公开场合演讲。”

  对一个人神化的过程,最终难免会演变成丑化的过程。正如股市上涨是出于一种情绪,下跌也是出于一种情绪,反映的是这个市场的本性,契合着人们的心态。那么人们最终又如何能从这情绪的起伏中认识自己?大师走下神坛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呢?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