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选总统:奥巴马?麦凯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2日09:16  深圳特区报

  危难当头:1932年大选;当选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许多人会把当今美国遇到的金融危机与1929年至1933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也自然会想起当年领导美国人走出危机的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间,挽狂澜于既倒,这便是人们对通过1932年大选入主白宫的罗斯福的第一印象。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这种畸形的繁荣虽然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本身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而所有危机终于在1929年10月总爆发出来,整个美国的经济迅速向深渊滑落。

  1932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占全国劳工总数1/4的人口失业。当年的大选就是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萧条背景下进行的。共和党总统胡佛想竞选连任,却被糟糕的经济严重拉了后腿。当时,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意在讽刺胡佛总统。

  在这种背景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主张实行“新政”,因而在1932年大选中赢得了广大选民的青睐。虽然政敌们常用罗斯福的残疾来攻击他,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

  依靠这样的坚强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在总统职位上,他开始发挥自己擅长的“脑力优势”。

  1932年的大选首先为美国人带来了希望。上任伊始,罗斯福最先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乐观精神感染每个处于危机中的焦虑民众。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1932年的大选也带来了结束萧条的契机。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实施了应对危机的“新政”,其核心是“三个R”:即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在上台100天内就通过70项法案,手笔之大,在美国历史上空前绝后。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大手术。通过这场手术,美国经济终于重新焕发生机。

  但历史对罗斯福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大萧条以及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罗斯福1936年、1940年和1944年三次连任成功,成为美国唯一任期超过两届的总统。这位从1932年大选开始入主白宫的“轮椅上的巨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三位总统之一。

  终结两极:1980年大选;当选总统:罗纳德·里根

  罗斯福死后不久,随着一道铁幕的拉开,世界进入了美苏两极争霸的阶段,美苏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则在恐怖的核平衡下战战兢兢。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松动。就在1980年,美国又迎来了一场总统选举。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首个在电视上露面的美国总统,而他的后辈里根则将媒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里根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就是这样一位媒体明星,1980年向谋求竞选连任的总统卡特发起了挑战。

  好莱坞电影明星出身的里根在利用媒体方面堪称高手,他的电视辩论机智诙谐、声情并茂,辩论中的一些片段至今仍为民众津津乐道。1980年,里根终于赢得共和党党内的提名,成为总统候选人。在接下来的两党对决中,里根阵营瞄准当时伊朗人质危机的议题大做文章,而当时新闻媒体每天持续报道卡特政府在拯救人质上的无能失败。

  此外,卡特无法解决当时高涨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美国经济增长迟缓,不稳固的石油市场使加油站前大排长龙,更让选民察觉到美国在国防上的弱点。在谈到经济时里根说:“我告诉你们,我不能使用萧条这个字眼。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些定义,经济的衰退是指你的邻居失了业,经济萧条是指你也失了业,而经济开始复苏指的是——卡特已经失业的时候。”

  里根在电视辩论中的表现也提升了他的人气。辩论中,他看起来比卡特更为自在。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和银行利率急速高涨的时期,在回答观众的问题时他做了非常有力的回答:“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比四年前要好吗?”

  选举正式举行前,里根的民意支持率就已大幅领先在任总统卡特,而选举的最终结果也不出所料,里根在总统大选中赢得全美489个选区的胜利,而卡特只赢得了49个。

  可一场悬殊的胜利,远远说明不了1982年大选的重要性。里根的影响在他执政8年以及之后才慢慢体现出来。在经济上,里根推行供应主义经济学,降低所得税,抑制通货膨胀,为美国经济90年代的持续繁荣打下了基础。在政治上,里根一改前几任总统的软弱姿态,选择强硬地与苏联直接对抗,并推行星球大战计划,这些政策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里根卸任后,他的副手老布什入主白宫,推行的政策也是萧规曹随。因此上世纪整个80年代以及90年代早期,整个美国都打上了深深的“里根印记”,就连整个西方世界也受到了“里根主义”的影响。

  这一切可以用里根1989年1月在总统任内最后一次发表的广播讲话来概括:“你们可以看出,对我而言,过去8年的经历和总统职位远远超出了个人忧患。这是一个更广泛经历的延续,是关于一个民族和一个理想的经历……对人类自由的渴望、追求和实现是美国式的传奇。”

  好景不再:2008年大选

  当选总统:奥巴马?麦凯恩?

  快20年过去了,如今的美国,再次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头。一方面,8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另一方面,多极化的趋势让美国在全球的权威一再受到挑战。在这个“大难临头”的敏感时刻,谁入主白宫,或许同样可以像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和里根那样改变历史,因为毕竟新的舵手将有机会带领美国这条大船驶往未知的明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