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治危机高烧不退 泰国转型难避坎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09:41   《瞭望》新闻周刊

  新闻回顾:1月28日,泰国人民力量党主席沙马当选总理,9月9日被法院判决剥夺了总理职务。9月17日,人民力量党副主席颂猜当选总理。然而,反他信联盟在占据总理府后,持续不断发起要求总理下台的示威活动。最终,颂猜政府也因泰国宪法法院12月初作出的判决宣告结束。12月15日,民主党主席阿披实当选泰国第27位总理。泰国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得到缓和。

  泰国“社会转型病”的警示

  文/张学刚

  泰国曾被视为“亚洲发展典范”,号称“四小虎”之一,但自2006年以来深陷政治僵局,街头示威不断,军人政变再起,社会不稳,经济下滑,凸显社会转型期困难及治理失误。除旧迎新,泰国能否自此由乱到治,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阴影,仍是未知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政治民主化大潮,泰国走上“开放、民主、多元、现代化”的转型道路,并经历几次政治乱局,然而社会内部的固有矛盾始终未能解决。

  从社会和经济层面看,引发泰国乱象的深层原因是没有处理好社会转型期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经济矛盾突出,社会问题凸显,政治斗争激烈。

  主要症结首先在于利益分配不均衡。目前泰国人均GDP已达3400美元,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随着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一些新兴集团大量获利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并未获得较大实际利益,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加上前总理他信执政时期为赢得农民选票,大力推行惠农政策,忽视城市发展,加剧了城乡二元对立和民众的不满。

  “民主化”进程脱离国情。泰国于1992年走上多党议会制大选的“快车道”,但基层选民和各个政党并不成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贪腐严重、贿选成风的情况,使“民主”变味。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各派别为达目的,不计后果,导致政坛恶斗不断,为政局动荡埋下祸根。

  社会思潮纷繁芜杂,相互冲突。以他信为代表的新兴集团主张走“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的革新道路,以民主党、民盟、司法官僚、城市中产阶级和地方势力为主的保守派则持相反的理念,其中民主党主张走“议会制衡”道路,以林明达、占隆为首的民盟主张走“街头暴力政治”的道路,军队不断以“国家监护者”姿态干政,司法官僚则频频以贪污舞弊案为“抓手”,打击革新派,显示自身影响。种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泰国政治舞台犹如“大集市”,决定了泰国政争长期难平。

  未充分照顾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泰国虽经历了数十年的现代化进程,但仍保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泰国自1992年以来推动的政治改革并未充分考虑本国特点,导致现有的西方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出现冲突,民盟鼓动街头暴力示威、占领总理府、引发流血冲突就是负面影响的典型代表。

  应指出的是,泰国乱象在东亚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尽管国情与发展阶段不同,这些国家均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产阶级迅速壮大,各阶层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凸显,加之世界经济在经历“黄金十年”后进入“波动与高风险期”,各国经济发展任务更为艰巨。在此背景下,这些国家普遍暴露出综合治理能力不足的弱点。一些国家在条件不成熟时急于推行多党制,放开街头示威,导致社会不稳、经济受阻,社会转型期政策失误的恶果,另人警醒。□(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