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逸
随着以色列国防军的装甲集群在地空火力联合掩护下全面开进加沙地带,针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开始了进入地面攻击的第二阶段,加沙战事对以色列来说,可能有两种前景: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收场,或者最终变成不可收拾的一团乱麻。
从以色列方面来说,对哈马斯目标的精确轰炸和由此带来的非相关平民死伤人数的有效控制,以及以色列国防部对于全球新闻媒体开展的有效公关,使得到目前为止,以色列的行动基本按照计划精确展开。但问题在于,以色列选择这一时机发动空袭,不但有着现实的国家安全需要,也有着影响国内选举的功利主义动机,这导致了以色列在确定相对清晰的战术目标的同时,在战略层面的目标依然是模糊的。所谓模糊,就是基本没有明确指出:打到哪一步,就可以停手不打了:是摧毁所有哈马斯的基础设施?是控制所有可能发射火箭弹的场地?是让哈马斯回到谈判桌上签署从此不再发射火箭弹的协议?还是把哈马斯组织里面的头头脑脑一个不留地全部从肉体上消灭?缺乏事先明确的战略目标,结果就因为某些意外因素的诱惑——比如对手比预料的要脆弱得多——最终陷入泥潭。
从空袭开始至今哈马斯的表现看,一度看上去非常强大的哈马斯似乎比人们预料的要脆弱得多。更值得深思的是国际社会,周边阿拉伯国家以及长期被看做是哈马斯幕后支持者的伊朗等国政府近似漠然的反映;埃及面对哈马斯要求开放口岸的要求,明确开出条件:让法塔赫的人来谈,而且必须要部署欧盟的观察员到场;同样的,当以色列地面进攻在即,人们听到的不仅是哈马斯整军备战应对以军队,还有令人彻底无语的法塔赫与哈马斯兄弟阎墙的无聊戏码。其间透露的信息,无疑是值得深思的。
第一,持激进意识形态立场,军事力量相对以色列显然弱小,但具有强烈基层民众动员能力的哈马斯在赢得选举后,没有及时完成转型,继续将暴力推翻以色列作为维持自身合法性的政治基础,这引发了持温和立场的阿拉伯国家政府的担忧。失去了传统盟友的大力支持,哈马斯处境相对孤立。此次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空袭后,最初120个小时内周边阿拉伯国家民众激昂的情绪与政府不温不火的表态,凸显了哈马斯的尴尬。
第二,巴内部哈马斯与法塔赫的内斗,极大地削弱了巴勒斯坦民众的凝聚力。由此造成的代价是:当哈马斯因为以色列的空袭与地面进攻而面临绝境时,法塔赫传出的消息是有意借机夺回对加沙地带的实际控制;而哈马斯那些传闻中训练有素本应对抗以色列地面进攻的武装人员,现在正在加沙地带为了清除法塔赫武装而忙得不亦乐乎。
综合以色列和哈马斯的特点,那么以色列政治领导人是否会产生“毕其功于一役”的强烈诱惑,恐怕就是个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了。毕竟回顾中东地区历史,过度使用军事力量,最终只会因为越来越多的平民伤亡而出现更多、更新的冲突与流血,以暴制暴从来都不是中东问题的有效药方。所以在地面行动没有变成不可收拾的以色列版“政权变革”前,国际社会应该推动温和派力量,实现中东地区和平与秩序的重建。
沈逸(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