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什8年博弈得大失大
借反恐之名,在全球行独霸之实,布什8年执政后期遭遇严冬,美国软硬实力呈下降之势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黄海霞
8年前,布什带着强烈的保守主义思想开始执政,他毫不留情地批评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俄、对华甚至对欧政策十分强硬和傲慢。
“‘9·11’事件成为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志明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认为,“9·11”事件之后,布什政府对大国崛起的防范让位于全球反恐战略,不仅在政治上以反恐划线,而且不惜代价地推进军事行动,借反恐之名,行独霸之实,“新帝国论”应运而生。然而,布什政府在执政后期真正遇到了严冬——阿富汗、伊拉克战场的胶着,中东局势的不稳定,拉美日渐离心,朝核和伊核问题不断挑战美国,大国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更是动摇着美国的经济基础乃至国际地位。
在孙志明看来,布什政府8年的对外战略也并非一团糟。凭借反恐战争,美国不仅在中亚、西亚、中东实现了军事存在,还基本完成了在全球的军事力量调整,特别是在关岛、非洲的军事布局,对于美国长远的战略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布什的东亚政策成效明显,美国与盟国关系保持稳定;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朝鲜半岛、台海等热点问题没有恶化。
“应该说,布什执政8年,对于美国、对于国际关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将继续下去,有的影响可能会在今后才逐渐显露出来”,孙志明说。
美国与欧洲:裂痕难补
冷战结束后,欧洲觉得美国的保护不再重要,依赖性也有所减少。在新的形势下,双方对一些新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固有的分歧加上新的分歧,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开始松散。
“布什执政8年,是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松散化加速发展的8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对《瞭望》新闻周刊说,布什这8年的欧洲政策失大于得。第一任期是失败的,让欧洲人对美国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任期之后,布什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连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善与欧洲的关系,第一次出访的也是欧洲,此时的外交重点是要重新恢复“跨大西洋”关系。
布什执政后,美欧之间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分歧明显,不同的外交理念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表现了出来。最典型的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而欧洲则谋求美欧平等,主张依靠国际机制解决国际问题;美国动辄用军事手段来解决争端,欧洲则主张用政治的途径、外交的手段来化解争议。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美国的单边主义与欧洲的外交理念发生了最直接、最激烈的交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德等国第一次同美国翻脸,美欧关系出现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裂痕。
冯仲平说,布什第二任期后,由于单边主义行不通,美国对欧洲的政策作了调整,于是出现了美国和欧洲关系缓和的局面。这种缓和的背后仍然是欧洲对布什政府的不信任、不认同,这种情绪在民间尤为明显。欧洲媒体几乎没有一刻停止嘲笑布什、反对布什政府。
“所谓‘跨大西洋联盟’已经发展得没有目标了,处在一种漂流状态。北约受到的最大伤害就是2003年,北约内部裂痕很大,布什的第二任期一直在修补,但很难恢复原状了。这是美欧关系受到很大消极影响的8年”,冯仲平总结认为。
美国与俄罗斯:道不同不相为谋
布什执政的8年,差不多也是普京执政的8年,颇具戏剧性。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对《瞭望》新闻周刊说,这8年美俄关系有一个变化的曲线,起伏很大。布什上台伊始,给俄罗斯的见面礼就是批评普京,美俄关系比较紧张。两人最开始的交锋就是双方互相大规模地驱逐外交官,美国一次就驱逐了近50名俄罗斯外交官,而这样的情形只有冷战对抗最尖锐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
2001年6月,布什与普京首次会晤,美俄关系进入回暖阶段。
“9·11”事件使美俄关系达到一个峰值。俄罗斯在“9·11”事件后,希望与美国建立一种战略关系,所以在反恐问题上非常支持美国。
“从俄罗斯领导人的言行来看,支持美国的力度是很大的。超过了俄罗斯问题专家的预判,美俄几乎成了盟国的关系”,邢广程回顾说,美国攻打阿富汗时,之所以能很快打垮塔利班,得益于俄罗斯的大力支持。俄罗斯提供情报,支持北方联盟,开放了自己的领空,允许在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军事基地,等等。
阿富汗战争之中和之后这一段时间美俄关系是比较好的。当时普京希望美国能给予一定的回报,但美国并没有实质性的回报,反而批评俄罗斯的政治、民主。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政策。布什当时列出了朝鲜、伊朗等4个“邪恶国家”,而俄罗斯则大范围大力度地与这几个国家发展关系。对伊拉克战争,俄罗斯也是站在德法之后反对美国,此后,美俄关系一直疙疙瘩瘩。美国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策动了“颜色革命”,使得俄美关系越来越差,这种疙疙瘩瘩的关系一直到2008年8月。格鲁吉亚战争是一个分界点,美俄关系降到谷底。
“我认为,美俄冲突的主要根源是结构上的问题,两国在利益结构上摩擦面大于合作面,这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邢广程说,俄罗斯想崛起、想发展,希望融入国际社会,同美国搞好关系。而美国不愿意看到俄罗斯强大,还是把俄罗斯看作现实的潜在对手。
美国与亚太:难得的亮点
“在美国乏善可陈的外交成绩单上,亚太外交的分数是相对较高的,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这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向阳的评价。
陈向阳对《瞭望》新闻周刊说,8年来,美国的亚太政策目标是连贯的,只是在策略和方式方法上有所调整。重中之重没有变化,就是“大中东”战略,这是美国的地缘战略中心,以大中东为优先,亚太其次。
美国非常重视处理大国关系和大国外交,对亚太地区的日本、印度和中国3个大国尤其重视,因为亚太的稳定、和平、繁荣与否取决于区内的这3个大国。但美国又对这3个大国区别对待,亲疏有别。
日本是美国的同盟,要强化军事政治同盟,而且是全球化的同盟,希望日本承担更多的责任。
对印度是极力拉拢和争取,对印度寄予厚望,认为印度可塑性比较强,潜力比较大,要重点培养,因此布什政府两个任期在印度身上下了很大力气。
对中国是两手并举,两面下注。一面是利用、合作,一面是战略防范。中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中都占据关键位置,而且8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在整个亚太政策中,中国是一个龙头。美国的亚太政策成功与否,关键看中美关系如何。
亚太地区很复杂,千差万别,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矛盾。在陈向阳看来,美国很善于利用矛盾分而治之,以此来维持自己在这个地区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美国利用多边机制来应对区内热点问题,防止热点问题失控。最典型的是朝核问题,美国充分借助中国,带起了六方会谈。还有台海问题、缅甸问题等。亚太地区的稳定,有利于美国集中精力应对自己最主要的威胁。
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如APEC和次区域一体化如10+3、10+6、上海合作组织等发展很快,已成为一种潮流。对此,美国心态很复杂,陷于两难困境。想介入有困难,不介入又担心被架空,特别是忽略美国利益、排斥美国影响的组织。所以,美国反对和警惕排除美国的区域一体化。
“8年来,对于区域一体化,布什政府相对而言是关注不够的,而区域一体化发展又很快,这使美国有失落感和危机感,所以布什反复强调APEC的重要性。其实,由于APEC范围太广,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一个论坛,缺少实质性或制约性的作用”,陈向阳说。
美国与中东:深陷泥潭
“9·11”事件使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遭到了来自于中东的恐怖主义袭击,中东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核心。
“这8年来美国一直在中东打仗。打阿富汗,国际社会还认为值得支持,而打伊拉克就不得人心了。打伊拉克,又是布什执政8年的重要转折点。这是一场侵略战争,之后美国越走越背。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布什8年最大的失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锁劳副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8年来,布什在中东事务上作了很多努力,如推动巴以和谈,但成果有限。中东的局势越来越复杂,地区出现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2006年爆发了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战事又起。
王锁劳认为,伊拉克战争把原本百年来伊斯兰与西方的认知偏差又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美国在中东的反恐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美国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相互的认知出现了错位。在美国,歧视穆斯林,敌视伊斯兰教;而在中东,也出现了严重的反美主义情绪,到现在仍不断蔓延。同时,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偏差,长期偏袒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持不公正的立场,以及美国在中东的驻军。
近几年推行的“大中东计划”,使得美国在中东的软硬实力都在下降。软的方面,美国的国家形象和吸引力在下降,美国与不少中东国家的关系都变得紧张起来,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战略伙伴”国,如沙特、埃及、约旦等。2004年以后,美国在中东进行的民主改造,直接伤害了传统盟友国家。民间更是反对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反对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硬的方面,美国的军事实力在中东消耗很大,仅伊拉克的军费支出就有6000多亿美元。
美国与拉美:心有余而力不足
布什刚上任时,曾表示对拉美要加强重视,宣称要同拉美国家一起开创一个“美洲世纪”。
“‘9·11’事件后,美国对拉美无暇顾及,相对忽视。”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说,美国一直想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2001年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时,决定要在2005年底建成,但由于受到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反对,至今也没有建成。
布什在第二任期内,对拉美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徐世澄认为主要有三点,政治上,要在美洲建立一个繁荣、自由、民主的西半球;经济上,要使西半球经济稳定增长,进行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外交和军事上,要加强在拉美的反恐安全和扫毒。
对不同的国家分而治之是美国的一贯做法。布什政府把拉美国家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跟美国关系比较好的盟国,如哥伦比亚、中美洲等,重点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关系;第二类是注意保持和发展同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关系,尽管美国跟这些国家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这些国家是在拉美有分量的大国;第三类是孤立和打击委内瑞拉、古巴等左派国家。
“由于拉美左派和中左领导人执政的国家越来越多,除了古巴、委内瑞拉,还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尼加拉瓜等,反美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布什不得不调整政策”,徐世澄说,美国国内也有人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国在拉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同在西半球,美国太忽视拉美。
2008年9月,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史无前例地先后驱逐了美国驻该国的大使,美国也驱逐了这两个国家驻美国的大使。
“总的来说,这8年的拉美政策是不成功的,尽管第二任期作了一定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效果不大”,徐世澄认为。
美国与非洲:重视与忽视并存
布什访问过非洲两次,第一次是2003年,第二次是2008年。“在伊拉克,布什想展示的是美国的肌肉;在非洲,布什想展示的是美国的爱心”,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幽默地说。
布什在非洲大搞怀柔工程。如倡导教育和医疗,制定了总统艾滋病防治计划,5年拿出150亿美元,后来又增加一倍。第二次访非就是想检验自己的成绩,如贝宁的清洁水源、农村小学等,所以600多人的代表团,有300多人是记者。
为了与全球反恐相配套,防止基地组织向非洲渗透,美国在2006年出台了设立非洲司令部的计划,2007年一年都忙于在非洲国家选址,但屡屡受挫。
“布什对非洲的政策,我觉得是重视与忽视并存”,贺文萍对《瞭望》新闻周刊说,重视的表现,首先是反恐,因为1998年的时候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就发生过针对美国使馆的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伤。第二是能源,非洲石油对美国非常重要,尼日利亚是美国在非洲第一大供油国,占美国进口石油的8%,整个非洲占18%左右。
忽视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非洲有众多国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布什的“爱心”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受惠的,那些没有资源,恐怖问题又不突出的,同美国的政治民主走得不是太近的国家,根本就不可能享受到任何好处,所以这些国家是被忽视的,而这些被忽视的又是绝大多数。美国在非洲的投资基本上锁定在资源丰富的国家,还有就是他认为非常重要的国家,以及认为可以作为样板的国家。
而且,相对忽视同样存在。比如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美国可以不闻不问,因为卢旺达既没有资源也没有“基地”组织。“所以布什的这种重视与忽视并存现象存在的主因还是美国自己的战略利益”,贺文萍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