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乌“斗气”后的梅普大手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12:46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莫斯科记者/赵嘉麟

  2009年伊始,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天然气争端,在双方能源公司1月19日签署2009年至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后告一段落。

  与2006年俄乌“斗气”相比,此次两国“天然气大战”在持续时间、涉及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明眼人一望便知,这部外交大戏从头至尾几乎是按照俄罗斯的剧本进行的。

  从“警告”到“惩罚”

  此番俄乌天然气争端的一个重要因素与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五日战争”有关。

  俄《独立报》援引俄罗斯陆军防空部队司令克鲁什的话说,有证据表明,南奥塞梯冲突过程中,乌克兰向格鲁吉亚提供防空武器并派遣专家,击落了俄军战机。克鲁什将此举定性为“乌克兰在最新历史时期首度蓄意与俄罗斯联邦开战”。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也在不同场合提及乌方在“五日战争”中曾援助格方。

  因此,与2006年相比,俄乌关系在2008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而且,北约东扩的步伐,已令俄方忍无可忍。如果说2006年俄对乌断气出于“警告”,那么这次则是“惩罚”。

  2009版俄乌“斗气”可以被形象地看作一个点爆竹的过程。

  “导火索”是双方有关天然气欠费、供气价格和过境输气费率的谈判因严重分歧而中断;点燃“导火索”的“火苗”是南奥塞梯冲突;而形成“火苗”的“火星儿”,是乌克兰“橙色革命”,其后俄乌关系紧张程度迅速升温;“火星儿”发展成“火苗”有赖于“助燃剂”——塞瓦斯托波尔军港问题(2008年5月24日,乌克兰宣布不让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军港租用协议期满后继续驻留其塞瓦斯托波尔港,引起俄方不满),以及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等。

  当然,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不排除俄乌双方或一方,有借用外交争端将本国舆论焦点从国内矛盾转移出来的可能性。

  而“火星儿”之所以会出现的根本原因,即易燃环境形成的大背景,则还是苏联解体。《别洛韦日协定》在宣布各加盟共和国“文明离婚”的同时,却又创造了独联体这个“新家庭”试图拢住各方。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担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进一步渗透后苏联空间,因此对其他原加盟共和国的态度实际上较为矛盾:一方面承认它们作为独立国家而存在,但另一方面却又不容许它们与西方过从甚密。这就像离婚后双方在法律上已不是夫妻,并各分家产,但实际生活中却仍被迫住在一起,而且一方不允许另一方再婚一样。只不过与普通离婚不同的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文明离婚”涉及的不是双方,而是多方。

  企业谈判,政府拍板

  在具体分析2009年俄乌“斗气”时,与其说是商业谈判逐渐“变味”,不如说它本身就是在商业这个舞台上演绎政治大戏。最生动的例子就是,此次俄乌“天然气大战”的几个关键节点上,最后拍板的并不是双方能源公司的老板,而是两国的国家领导人。

  无论是1月5日俄方削减过境乌方对欧洲输气,还是1月7日俄方中断过境乌方对欧洲输气,都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的米勒在直接请示普京后,才下达了最终的指令。

  而类似政府替企业作主的情况在乌方又何尝不是。据俄塔社披露,2008年岁末进行的俄乌天然气谈判中,乌克兰石油天然气董事长杜比纳之所以离开莫斯科的谈判桌而返回基辅,就是得到了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的命令。据称,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曾打算在2008年最后一天来莫斯科“灭火”,但也是迫于尤先科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原计划。而1月13日俄对乌克兰过境输气系统重新加注的天然气之所以被堵在乌方阀门之外而无法抵达欧洲,也并非技术性问题。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月15日公布的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一封来信的内容称,由于乌方公司没有得到“政治决定”,因此不能按照俄方提议的线路恢复过境乌克兰对欧洲输气。

  当然,俄乌双方企业最后能够签署长期的天然气购销合同,也直接得益于普京和季莫申科经过通宵谈判后达成的初步协议。双方能源企业是根据两国总理的“路线图”,而一同起草了商业合同。所以,从“减气”、“断气”、“堵气”到近期可预见的“通气”,企业只是配角,政府才是主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