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梅普组合”的“组合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12:46  《环球》杂志

  “梅普组合”的“组合拳”

  2008年12月31日,俄乌天然气谈判破裂已成定局。梅普二人当天见面谈及此事,都提到了乌克兰国内各政治派系斗争,并将其与天然气谈判联系起来考虑。鉴于2009年底或2010年初乌克兰将举行总统大选,不排除俄方有意在乌国内政局混乱、“橙色阵营”分裂的形势下,进一步削弱尤先科当局政治影响力的可能性。

  普京在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那里听闻尤先科下达命令中止与俄方供气谈判后,对乌总统不心疼本国天然气用户可能面临断气状况而表示不解,并说俄方对此“感到可惜”。而梅德韦杰夫与米勒会见时,捅出了乌方从俄方低价购气并在其国内高价卖出的内幕,并大胆质疑中间差价极可能被用于达成政治目的或解决个人问题,而对乌克兰天然气用户造成了损失。梅普二人言辞一柔一刚,但都颇具杀伤力。

  此外,俄方通过中断过境乌克兰对欧洲输气,而将原本打算对俄乌“斗气”作壁上观的欧盟拉下水。普京一边对德国总理默克尔提议的过境输气监督机制大加推崇,一边又鼓动意大利埃尼公司和其他欧洲能源巨头合资筹建国际财团以分担过境输气风险,摆出一副积极合作的姿态。

  梅德韦杰夫也没闲着,在1月14日倡议三天后就举行俄罗斯天然气消费国和运输国峰会,摆明了要让大家都来评评理。虽然季莫申科此前答应17日到莫斯科只参加与普京的工作会谈,却在当天意外被普京请到了峰会现场落座,并与包括欧盟委员会代表和欧盟成员国高级官员等众人一同,聆听梅普对乌方表达种种不满。

  有意思的是,在俄乌签署天然气购销长期合同后,俄方当即表示,此前谈的国际财团、监督机制等等,现在都没必要了。看来,欧盟国家着实被梅普二人狠狠涮了一把。不过,由于过境对欧洲输气指日可待,因此俄方料欧盟对其说话“没谱”也不会太过计较。

  到底有没有输赢

  2009年俄乌“斗气”的输赢无法笼统去判断。

  首先,双方此次签署的长期合同对于一定时期内避免纠纷再次发生及确保各自履行义务起到了积极作用,比2006年的解决方案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从这个角度看,俄乌实现了“共赢”。

  其次,就俄、乌、欧三方的“外交成绩单”来看,恐怕只有俄罗斯才是赢家。

  欧盟先是为其“不介入”的消极态度付出了挨冻的代价,后又糊里糊涂地为俄方提供了施展外交才华的平台,并还说出了令俄方并不感冒但却令乌方倍感压力的话——“将重新审视与俄乌两国的关系”。

  至于乌克兰,就更不用说了。不仅作为过境输气国的形象受损,而且其国内政治集团因无法一致对外,令其错过了与俄方达成协议的最佳机会,不得不接受一个好听但不一定实惠的打折价——欧洲供气价的八折,约360美元每千立方米(按照此次双方达成的协议,俄方同意2009年对乌供气价格将在欧洲价格基础上给予20%的折扣),比俄方最初提出250美元每千立方米供气报价贵了不少。而俄方在与乌方签署长期合同后,对季莫申科颇多溢美之词,浑然不提尤先科,这无疑为“橙色阵营”破镜重圆增加了难度。

  俄罗斯赢在哪里

  当然,俄罗斯在“斗气”过程中也付出了一定代价。比如,国内100余口天然气井被迫中断作业,对外能源供应国的形象遭受负面影响等。但它却实现了多个战略意图,因此可被看作赢家。好比战争中虽然双方互有伤亡,但最终评判胜负的是谁真正实现了作战意图。

  首先,俄罗斯巩固了对乌克兰的影响力。不仅通过签订合同确保乌方对俄方长期的能源依赖性,而且利用身段灵活的季莫申科打压了反俄的尤先科,为未来乌克兰总统大选能产生有利于俄方的人选创造条件。

  另外,此次俄乌合同中的付款条件,对于乌方也非常严格。据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1月20日与梅德韦杰夫会见时说,此次签署的合同中规定,如果乌方出现一次拖延支付供气费用,那么今后,乌方就必须实行100%预付款机制。俄罗斯《独立报》21日援引分析人士什托克的话说,不能保证这次“天然气大战”是俄乌之间最后一次。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财务状况几近破产边缘。因此,也就是说,如果乌方在供气费用支付上出现大问题的话,比如 ,第一次拖欠费用,而第二次又无法提前支付100%款项,那么俄方仍然可能用断气的方式去解决,欧洲仍然可能挨冻。

  此外,虽然俄乌签了长期合同,但俄罗斯完全可以继续向乌克兰找茬,比如乌方“未经允许截留俄方过境天然气”问题,保障乌方配气站运行的技术性天然气费用结算问题等。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莫斯科手中可能还握有一张“王牌”:俄方也许已经明确知道究竟是乌方的哪些势力集团从俄方低价购气并在其国内高价卖出。之所以现在不公布,可能是想等到该国总统大选前夕的最佳时机,做出“致命一击”。

  再有,借助能源外交拓展自身在欧洲的战略空间。俄乌“斗气”为俄方进一步推动与欧洲国家合作建设“南溪”和“北溪”天然气管道“打了广告”,尤其向与俄开展能源合作不太反感的西欧国家生动阐述了能源供应渠道多元化的必要性。如果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用导弹防御系统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那么俄罗斯则靠积极开辟能源走廊反制美国。有意思的是,美国推进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时需给他人开出优惠条件,做的是“赔本买卖”;而俄罗斯未来的能源管道一旦伸出去,做的反而是“赚钱生意”。

  莫斯科还想要什么

  而放眼未来,莫斯科可能想要得到的是能源定价机制,尤其是天然气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这将令其较为从容地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进而改变本国经济对能源价格走势的过分依赖,最终实现国内经济从“资源型”向“创新型”的战略转变。

  俄罗斯希望在天然气领域从单纯的玩家变为规则制定者。这从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端倪。

  2008年10月,俄罗斯与另外两个重要天然气生产国——伊朗和卡塔尔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引发外界有关三方企图建立“天然气欧佩克”以控制国际天然气价格的猜想。12月,在俄方推动下,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并通过组织宪章,规定组建执委会和秘书处。

  与会的普京还发表了“廉价天然气时代即将终结”的言论。按照他的说法,现有的气田资源逐渐枯竭,而未来具有开发前景的气田又远离消费中心,“天然气勘探、开采和运输的费用无疑将上涨”。但同时他又说,由于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挂钩,因此油价下跌也严重影响了天然气市场。这个有些矛盾的说法当时就被媒体所关注,但并未深究。现在看来,俄方似乎有修改天然气定价机制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自然垄断问题研究所所长萨基扬于2007年11月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部大楼内举行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就质疑过现行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合理性。他说,天然气往往被用于企业发电和生活燃气,因此其计价公式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天然气开采和向地区性市场运输的成本、天然气目标市场的平均浮动电价、电煤平均浮动价、地区性天然气交易所的天然气平均浮动价,以及环保参数等。这个论调和普京的观点颇有合拍之处,何况俄方已在圣彼得堡商品原料交易所试行推出天然气交易业务,也就是说萨基扬提出的新计价公式理论上基本具备实现可能。

  另外,鉴于俄罗斯已向部分国家提出以卢布结算能源交易,因此未来不排除其可能逐步与所有独联体国家和欧盟国家也以卢布结算。这样一来,俄罗斯的天然气和原油将不再是单纯的资源类商品,而将发挥衍生功能:帮助卢布成为地区性乃至国际性储备货币,进而推动俄方将莫斯科建成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宏大计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