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3日电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领导人会议已经在伦敦闭幕。对于此次会议的价值,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伦敦峰会开启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篇章。文章摘录如下:
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最早实行者之一,但伦敦街头连日来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浪潮,不禁令人产生“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感觉。美国也自称是自由经济原则最坚定的维护者,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可是几天之前,奥巴马政府竟然施加强大压力,导致通用汽车公司主席兼总裁被迫下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这个世界好像变得越来越奇怪。
美国不再是原来的美国
在二战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以美国为核心的七国集团不仅主宰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事务,而且还在世界政治与安全问题上表现得铁板一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个集团却不堪一击。在这所谓的“七大工业国”之内,意大利和加拿大已经没有了声音;日本还在孤独地挣扎;美英与德法对峙,成了相互对垒的阵营。
这种混乱的局面,是现有世界秩序陷入困境的表征。而昨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无论其具体成果将受到何种评价,在根本意义上,它就是旧秩序走向终结、新秩序开始萌芽的历史性象征。
所谓旧秩序的终结,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简单地说,少数几个富裕国家主宰全球经济事务的历史,再也不能延续下去。这个历史的终结者,不是伦敦街头上那些反对资本主义的平民百姓,也不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而恰恰是旧秩序的最大守护者和最大得益者美国。
作为世界旧秩序中的核心力量,美国多年来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政策和行为,特别是它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一再削弱了其作为“世界警察”的道德基础和道义威信;由于其金融体制引发了全球性金融灾难,结果使曾经被视为楷模的美国发展模式,如今备受世界的指责和诟病。
可以说,美式资本主义的光辉不再,意味着原有的世界秩序失去了灵魂;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衰落,意味着原有秩序失去了实力的支撑。当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依然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政治、社会和文化依然有先进之处。但是,美国已不再是原来的美国。
世界旧秩序之所以难以为继,还因为原有体制发生了内部分裂,美国再也不能恃其实力和模式的优越性,来发挥领导作用。在伦敦二十国峰会上,美国试图与东道主英国一起,共同主导峰会的基调和方向,试图继续把美英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萨科齐责之为“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作为各国复兴经济计划的蓝本。为此,奥巴马总统和布朗首相在峰会前一天专门召开联合记者会,要求各国加大财政投入来刺激经济复苏,借此抵挡法德两国关于加大政府干预的呼声。
假若没有中国模式
美英两国的这一努力遭遇欧洲两个最大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强烈反对。法国总统萨科齐先是威胁不出席峰会,接着又针锋相对,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起来召开记者会,重申反对美英提交的峰会公报草案,再次要求各国同意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冲基金的监管,否则他们就拒绝接受公报的全部内容。
可以这么说,在放任自流的资本主义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灾难的今天,法德两国要求加强政府监管的主张,在其他与会国家,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中,无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无论最后公报在此问题上如何措辞,伦敦峰会都将标志着,未来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就是要埋葬没有良心的自由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不是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之争的结果。但是,在客观上,它却能帮助人们解释一些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任何一个发展模式都并非无懈可击,它所取得的成功也不意味着永远的成功,更不能证明适用于全世界。
实际上,在二十国集团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已经持续了三十年的中国模式。其巨大成功之处是任何人都不该否认的。谁都应该看到,假若没有中国模式,当前的全球经济就更加显得死气沉沉,其复苏前景就必定少了一个希望、少了一个动力。
因此,二十国伦敦峰会的历史意义,不在于各国领导人在最后公报里说了些什么,而在于这次峰会让全世界既看到了过去的失败,更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个希望并非来自于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而是来自于能够代表更多人诉求、维护更多人利益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