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伦敦4月2日电 伦敦峰会走笔:人散曲未终
新华社记者田帆
在一片赞扬与乐观的气氛中,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落下了帷幕。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峰会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踌躇满志地宣布:“这是决定性的一天!世界团结在一起,摈弃了空洞的语言,决心用具体的计划、明确的改革时间表来战胜经济衰退。”
布朗的喜悦,来自于一份包括了6项承诺的会议公报。这6项承诺分别是:一、恢复信心、增长和就业;二、重整金融系统以恢复信贷;三、强化金融监管以重建信任;四、注资和改革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以克服当前危机和避免危机重演;五、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拒绝保护主义,巩固繁荣;六、实现内容丰富、绿色和可持续的复苏。
布朗的喜悦,更来自于一系列令人炫目的天文数字: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规模将扩大至7500亿美元,同时增加新的特别提款权2500亿美元,多个地区发展银行额外增加1000亿美元贷款资金;此外,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还同意设立总额至少为250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贸易融资。
或许是担心1.1万亿美元还不够抢眼,虽然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财政刺激措施,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还是在会议公报中声称“正在采取前所未有的财政刺激方案”,并说各国财政刺激方案的总金额在明年年底将达到5万亿美元,推动全球总产出增加4%。
伦敦夜色渐深,盛宴终将结束。时间仅为一天的峰会结出如此硕果,满心欢喜的主人送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只是,人已散,曲未终。拯救全球经济的主题曲并未奏完。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高度评价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峰会,并说这是“全球摆脱经济衰退的一个转折点”,但他也承认,伦敦的“承诺与数字”并不能确保世界经济自此走出低谷。
与去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第一次金融峰会相比,本次峰会确实取得了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特别是在加强金融监管、打击避税天堂、改革国际金融机构、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有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但“魔鬼在细节”。挑剔而善于寻根问底的西方媒体仍然提出了诸多质疑。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其一,数字虽然惊人,但“真正新增加的钱”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多;其二,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注入的资金是需要偿还的贷款,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如财政支出;其三,如何处理银行的“有毒资产”仍是语焉不详;其四,对如何改变世界经济的不均衡状态,如何回应人们对美元贬值的担心,没有任何着墨。
也许正因为如此,与会领导人同意,将在今年下半年再举行一次二十国集团峰会。虽然会议公报并未说明下次峰会的时间和地点,但未能申办成功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已忍不住透露出来:地点在日本,大约是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