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卢武铉去世致韩国修宪呼声高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9日02:32  新京报

  7月10日,当前总统卢武铉的骨灰正式安眠在其老家庆尚南道峰下村之时,同样出身于庆尚南道的国会议员李柱荣正忙着为“修宪”一事奔走。“卢武铉总统去世之后,韩国国内关于修改宪法的呼声陡然高涨起来,我们认为,有必要对韩国宪法进行修改,避免再度发生这样的悲剧,”7月17日是韩国“制宪节”,李柱荣在参加国会制宪节纪念仪式之后,对本报记者如此表示。

  “必须完成的历史性课题”

  韩国上一次修改宪法是在22年前。而也是在此后的20年间,韩国历任总统均与腐败脱不了干系,直至卢武铉被腐败调查逼得跳崖自杀。而卢武铉之死,再次激起了韩国国内改宪的呼声,此次的目标,是削弱总统过于集中的权力。

  7月17日是韩国“制宪节”,这一天,“修宪”呼声得到了韩国国会正式承认。

  “我们面临着必须完成的历史性课题,为实现韩国飞跃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应更新22年前修改的宪法。”韩国国会议长金炯旿在制宪节的发言中正式表示,“我正式向朝野政治圈以及国民们提议,就宪法修订案问题展开大讨论。”他指出,韩国的宪法体制是导致立法、司法、行政权分配不均的根源,为此他提议成立改宪特别委员会,争取在明年6月地方选举之前制定出新的宪法修订案。

  早在国会“发声”之前,作为主张修宪派的代表,李柱荣就已经开始忙碌———忙着组织成立主张修改韩国宪法的“韩国未来宪法研究会”,忙着确定修宪的条款和主张,并向公众宣传修宪的必要性及主要修宪内容。

  对于推动修宪的原因,李柱荣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能否认修宪与卢武铉之死有关系。韩国历任总统的悲剧来源于总统权力太大,而没有相应的约束,这正是目前宪法体制的缺陷。“因此,我们主张对宪法进行修改,约束总统权力,推进韩国的宪政体制改革。”李柱荣说。

  目前,“未来宪法研究会”已经在国会拥有189名成员,他们分别是执政党或在野党的议员,李柱荣是“未来宪法研究会”的共同代表。

  改宪法重在削弱总统权力

  李柱荣介绍说,目前考虑的修宪的内容将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修改总统任期。“目前的总统制规定总统的任期是5年,并且不可以连任,我们认为应该仿效美国的总统制,将总统任期缩短到4年,并允许总统谋求一届连任。”

  李柱荣认为,这样不仅有助于政策的延续,总统也可以更加从容地在两届任期中推行政策,而不是利用短短一届任期仓促实现个人抱负,却最终“功亏一篑”。

  而此次修宪更重要的目的是削弱总统权力,将权力分给内阁和地方。“具体的实现方式是推行‘半总统制’”,李柱荣说。

  而在“半总统制”下,总统由民众直选产生,总理则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推举产生,总统无权任免总理,二人互相制约。

  对于目前总统集各种大权于一身的体制,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闵贵植对本报记者说,这种体制的缺陷是,总统大权在握,而总理权力被极度弱化。

  闵贵植说,卢武铉实际也是修改“总统制”的拥趸。他在任期间,总理李海瓒就获得了较大的权力,这是卢武铉个人分配的结果。但卢武铉要求改宪的主张也在韩国引发了诸多反对声,“多名议员甚至以退出执政党相胁,导致改宪最终未能成功。”

  此外,李柱荣表示,也有提议在韩国实行“内阁制”。即完全弱化总统的地位,以总理为政府首脑,但这种方案的呼声并不高。

  ■ 争议

  “修宪须经国民大讨论”

  对于改宪的提议,韩国国内众说纷纭。

  韩国总统府发言人李东官对国会的改宪主张做出谨慎的表态,他表示:“国会是汇集各种民意的机构,因此展开关于改宪的讨论是可能的……但是相关讨论必须着眼于国家的百年大计,必须以国民大讨论为前提。”

  韩国媒体则援引总统府一位核心人士的话说:“在改宪之前,应当首先协调党派之间的意见及利害关系,国会必须探讨这些问题。”而大国家党和自由前进党的发言人也表示,“改宪很必要,但不应该操之过急”。

  闵贵植也认为,虽然目前对修改宪法有较高的呼声,但在短时间内未必能顺利实现。“韩国民众对于削弱总统的权力没有那么关心,”他表示,改宪虽有意义,但还没有达到公民共识的地步,许多人同情卢武铉的遭遇,并不认为卢武铉之死跟总统制有多少联系。

  “我认为,要想在明年6月份之前完成修宪案并不现实。现在的执政党和在野党没有足够的相互信任的氛围,而且,现在提出修改宪法,太突然了。这不是当下韩国社会的主要关注议题。”

  “比起来,民众更关心经济危机和贫富差距问题。”闵贵植说。

  采写/本报记者 颜颖颛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卢武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