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菅直人成为日本新首相几成定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4日09:18  深圳特区报

  新华社消息 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菅直人3日获民主党重要派系和数名实力人物支持,4日当选党首胜算大增,从而有望接替鸠山由纪夫出任日本新首相。

  党内派系分明

视频:日本副首相菅直人当选民主党党首 来源:CCTV新闻频道

  日本首相、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2日宣布辞职后,鸠山内阁第二号人物菅直人当天表明出马竞选党首意愿。

  民主党定于4日午间召集国会众参两院民主党议员全体大会,届时,民主党议员将投票产生新党首。由于民主党在众议院占据多数席位,新党首有望在同一天经国会指名选举出任首相。

  423名民主党国会议员中,根据与干事长小泽一郎的亲疏程度,基本可分小泽阵营和非小泽阵营。其中,小泽派系拥有约150名议员,与小泽关系较近的鸠山派系拥有约50名议员。

  非小泽阵营中,国土交通相前原诚司派系有40名议员,副财务相野田佳彦派系有30名议员,外务相冈田克也在党内独来独往,但对党内中坚人物拥有一定影响力。

  日本媒体绘就的民主党派系图谱中,现年63岁的菅直人与这两大阵营均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菅直人派系拥有40名议员。

  已获广泛支持

  菅直人2日晚分别会晤前原诚司、野田佳彦以及前原盟友、行政改革担当相枝野幸男,希望得到这些非小泽阵营实力人物支持。

  日本媒体报道,前原和野田当时称,菅直人对小泽比较“弱”,暂时未表明态度。但枝野和众议院议长横路孝弘和副议长渡部恒三当晚表态支持菅直人。

  3日上午,前原派系和野田派系分头举行会议后,决定支持菅直人。同时,菅直人再次会晤冈田克也,取得后者支持。

  冈田在两人会晤后告诉媒体记者,作为支持条件,他向菅直人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排除“双重权力结构”,二是在政治和金钱问题上重塑民主党清廉形象。

  《读卖新闻》解读,冈田的这两个要求暗示菅直人需要与小泽“切割”。鸠山执政期间,政府决策深受小泽影响,外界诟病为“双重权力结构”;而小泽所涉政治资金丑闻至今仍未平息。

  “我的理解是,菅直人能满足这些条件,我支持他,”冈田说。

  鸠山派系尚未明确表态。鸠山和菅直人是民主党共同创始人,两人长期交情不错。

  关键的小泽派系没有推举候选人。菅直人与小泽本人关系也不错。

  今晚完成组阁

  日本媒体报道,在民主党的各个派系中,除了小泽派需要在3日晚举行会议商议后再作决定之外,其他的派系都已经表示支持菅直人。换言之,到目前为止,菅直人已经获得了党内三分之二国会议员的支持,成为日本新首相几成定局。

  根据日本媒体披露的政治日程,民主党4日选出新党首后,将在当天召集国会众参两院,举行首相指名选举。新当选首相有望在4日晚组阁,7日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

  川井说,由于菅直人是副首相,一旦当选首相,有望顺利完成政权交接。由于组阁时间短促,预计大部分内阁成员有望留任。冈田克也3日即公开表示,他希望留任外相。

  民主党领导层届时也将改选。焦点之一是谁接替小泽一郎出任干事长。

  不过,无论谁当选民主党党首,均难以轻易跨越小泽的权力之墙。

  “小泽在党内的影响力依旧强大,他暂时会放低身段,但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川井说。

  “努力开创清廉政治”

  菅直人发表竞选宣言

  新华社消息 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菅直人3日晚发表竞选宣言,表示如果当选民主党党首并出任首相,他将努力开创一个没有政治献金丑闻的政治环境,为实现日本“新生”继续努力。

  菅直人在民主党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如果当选,他将“大力推动实现国民期待的经济、社会和财政改革”。

  谈及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菅直人含蓄地说,为避免国民产生不信任感,小泽可能需要“安静一段时间”,这对小泽本人、对民主党“都是好事”。

  谈及外交,菅直人说,日美同盟关系是日本外交政策“基轴”,同时,“我们将重视发展日中关系;对日本的未来而言,这是正确选择”。

  菅直人说,他将根据日美两国关于驻日美军冲绳普天间基地搬迁的共同声明,努力减轻冲绳居民负担。

  菅直人暗示,他今年不会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选举。

  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菅直人(上图)和众议员樽床伸二(下图)3日晚分别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将竞选执政的民主党代表(党首)。 新华社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菅直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