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网络时代间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16:49  世界博览杂志

  无人机和网络的时代——间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导语:高昂的费用,沉重的政治代价,俄罗斯情报部门换回的仅仅是一些可以在互联网中找得到的信息。传统人力间谍再次面临着巨大的质疑。

  记者 | 王晓夏

  6月24日中午,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在结束了让两国关系成功“驶入正轨”的会议后,共同驱车前往华盛顿郊区的阿灵顿市。他们在市内一家不起眼的路边小店——雷氏地狱汉堡店用餐,为了向外界宣示两国已经复苏的双边关系,两人还亲昵地共享了一份薯条。

  第二天,餐馆老板还没有来得及将两国总统共进午餐的“历史照片”悬挂起来,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搅局下,“11名俄罗斯间谍案”便匆匆诉诸公众,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对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而言,“地狱汉堡”变得名副其实。

  相比美国民众因“间谍故事”,尤其是出现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的绯闻而产生的兴致,力图通过访美来实现双边关系和解的梅德韦杰夫,被间谍丑闻整得尴尬莫名。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在即,间谍丑闻直接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俄罗斯情报部门遭遇到了信任危机。

  “地狱汉堡”之后

  “太棒了,故事里每个镜头都好像来自好莱坞,而非现实世界的间谍。” 曾经专门写过苏联间谍专著的作家哈维·克莱尔这样评价刚刚发生的间谍案。从他研究苏联间谍的经验来看:一名优秀的间谍往往是一个外貌平庸的普通人,或稍显魅力,但一定不是令人厌烦的人。

  对于迷人的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从外表上看,他们完全是在模仿间谍的样子。”华盛顿遗产基金会专门从事俄罗斯研究的专家阿里尔·科恩提出了质疑。继承苏联克格勃对外情报工作的俄联邦情报局(SVR)因此被广为质疑,尤其是遥控情报员的“中心”,竟然对美国方面掌控情报员的联系方式完全不知情。

  让所有曾经非常了解前苏联情报网络的专家们不解的是:俄情报机构为什么可以连续几年不和情报员联系?俄罗斯当局为什么还要花费不菲地去维持一支不专业而且非常边缘化的情报团队?

  这是一个复杂而且昂贵的行动,俄罗斯当局具体花了多少钱无法统计,但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其中一个俄特工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读书,而俄罗斯政府要负担他的学费、不菲的开销和住所。

  根据目前FBI的报告,除了耗费大笔金钱外,11个俄罗斯特工在美国耗费了近10年时间,他们还有可能面临20年的监禁。由于公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俄高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公众关注的永远是虚拟间谍世界里的美色、尔虞我诈的离奇故事,俄罗斯11人间谍案中的美女和型男迎合了公众的喜好。即便美俄双方已经决定在维也纳互换彼此羁押的间谍,但在安娜表示愿意去英国之后,还是引起了各方媒体的关注和炒作。

  前苏联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驻莫斯科情报站站长阿尔德里奇·艾姆斯由于倒戈莫斯科,造成了近25名美国间谍被捕。虽然产生了更严重的后果,但却并未引起如今的轰动效应。

  莫斯科“安静”的代价

  被捕的俄罗斯间谍大部分都是使用假名字和伪造证件在新千年初陆续进入美国的,而且几乎都是普京当选总统后被派出的。2002年,他们就被FBI专门负责调查非法移民的部门给盯上了。

  使用“非法移民”的手段,是苏联和俄罗斯情报机构惯用的手法,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使用类似的手法,就连最为极端的以色列摩萨德也不会使用。“这的确是我们的风格,”一名俄罗斯情报部门高官匿名向《俄新闻周刊》承认。11人同时被抓,在这位情报部门高官看来十分罕见,同时他认为导致出事的原因可能是出现了“内鬼”。

  “一方面看他们(俄间谍)确实失败了,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都获得很大的成功,11人都顺利取得美国护照。”对于外界众多猜忌和质疑,这位情报官员还是指出了俄间谍的成功之处。

  除了这点成功外,俄罗斯特工的情报收集并不成功,手法却如同好莱坞的谍战惊悚片一般。间谍们手持相同的橘色包裹在火车站接头,在楼梯处碰面并迅速“调包”;他们把钱藏在公园的角落里,并且用废瓶子为藏钱地点标记;他们坐在咖啡厅里向“上线”发送信息;他们开车路过俄罗斯大使馆,和大使馆的无线网络连接传输数据,秘密数据往往被加载到“无辜”的网络图片之中进行传输。

  8年来,FBI都在密切关注这些俄罗斯间谍,直到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会晤并试图扭转两国糟糕的关系时,才将其一网打尽,“鹰派”的反击恰到好处。《俄罗斯报》撰文指出:此前美国方面之所以迟迟不下手,可能在试图将俄罗斯间谍策反成为双重间谍为己所用,在8年间,俄罗斯间谍并未挖掘到真正有价值的情报。

  对于美国抓捕俄罗斯间谍,莫斯科的态度也一反常态。

  “莫斯科的反应是非常罕见的,俄外交部从来没有承认过手持外国护照的‘间谍嫌疑人’为本国公民。如果是半年前小布什执政的话,这件事情非要在俄媒体上吵翻天不可。尽管俄罗斯并不乏‘反美’的民族主义者,但是如今大家却非常安静。因为俄最高层已经向各方通气要‘安静’!”俄情报部门高官向《俄新闻周刊》爆料道。

  克里姆林宫的一名知情人也证实了这一事实,他向媒体透露称:在美国方面不正面回应“间谍门”事件前,梅德韦杰夫不打算作出回应。高层已经给电视下令,告诉他们如何“正确”解读俄罗斯间谍案,并制定了一系列“救火对策”。

  高昂的费用,沉重的政治代价,俄罗斯情报部门所换回的仅仅是一些可以在互联网中找得到的信息。在如此性价比下,传统人力间谍再次面临着巨大的质疑。

  新老克格勃的演变

  前苏联时期,克格勃其实并不仅仅是飘荡在国外的间谍幽灵,在国内同时担当着对内镇压的角色。克格勃是俄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缩写,是1954年由前苏联内务部分离出的几个局组成的,这其中就包括专门负责海外谍报的对外情报局。

  前苏联内务部的前身——内务人民委员部,是让无数前苏联人闻声色变的怪胎,就是有这个强力机构实施了大清洗和各种惨案,这其中就有让波兰人伤痛了半个多世纪的“卡廷惨案”。

  克格勃第一总局“博格乌”(“第一总局”的俄文缩写)就是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前身。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长时间考验和磨练,“博格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前苏联间谍。在那个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被广泛信仰的年代,“博格乌”总能通过输出信仰和价值或使用金钱策反,发展出无数愿意为苏联利益服务的情报“线人”。

  在勃烈日涅夫时期,“博格乌”声望达到了顶峰。但随后,前苏联国力的日渐衰微,使得“博格乌”被自己庞大的官僚体系束缚住了手脚。

  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便签署命令在“博格乌”和前苏联中央情报局的基础上组建俄联邦对外情报局。进行了大规模缩编后,对外情报局关闭了海外30多个情报站,驻外机构的人员也减少了近一半,还停止了在非洲和远东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情报活动。

  俄联邦对外情报局的历任首脑都是总统的亲信,他们往往都曾担任过国家总理的职务。这也注定了对外情报局对总统的绝对忠诚。和以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不同,现任对外情报局局长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是普京总统时代的最后一任总理,可以说是普京的铁杆亲信。普京留任总理后,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便担当了这一强力部门的首脑。

  显然,梅德韦杰夫并不能完全信任现在的对外情报局,在俄罗斯间谍在美被捕后,梅氏总统和克里姆林宫并没有太多地去评论对外情报局的失手,相反,总理普京则公开地回应了这一事件。

  6月29日晚,普京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官邸会见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您是在最需要的时刻来到莫斯科的——你们的警察正在充分地施展本事,把许多人都关到了监狱里。”说罢没等克林顿说话,紧接着又解嘲道:大家都在做“相同的工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间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