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拉克中国商人曾主动请缨救被绑架工人

  巴格达的“无名潜伏者”

  本报特派记者 钱锋 王颖

  在巴格达长期驻留的中国人很少,但也有一群在这高危地区打拼多年的勇敢者。其中最典型的群体,当数中兴通讯伊拉克办事处的几十个年轻人。

  在巴格达底格里斯河边的Jadria区,有很多前政府达官贵人的别墅。房子还在,主人却早已远走高飞避祸国外。其中一处椰枣树掩映的漂亮花园洋房,就是现在中国中兴公司在巴格达租用的办事处。

  中兴公司是第一家进入伊拉克市场的中国通讯企业,早在1999年来到伊拉克,战前承建了伊拉克由首都巴格达到北部、南部及约旦边境的3条大传输骨干网,提供了总容量为30万线的数字交换机产品,占当时伊拉克全国交换容量的1/3。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该公司又在当年第一家重返这个战火中的国家,冒着枪林弹雨,先后签订了多项合同,为战后的伊拉克开启了通讯重建之门。

  笼中鸟 16个保镖守住“小世界”

  年轻人的心,总是关不住的鸟。但在巴格达中兴公司,对不起,绝对不能随便外出。

  办事处戒备森严,16个伊拉克职业保镖拿着AK47全天24小时把守着。人员外出都要经过审批,除了公司派车见客户,出门逛街兜风之类的是想都别想,晚上更是基本不出门。

  用伏契克的话说,就是从大门到后院大约是两三百米,从后院到大门也大约是两三百米,这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所以,有很多人都来了一两年了,除了跑部委见客户,还没有本报记者短短几天里跑的地方多。比如“林则徐”听说记者去了贫民区拍照,就羡慕地说早知道跟着一起去了。

  不过大家也能理解,安全第一,毕竟巴格达现在不太平。所以,就听门总的指示,安心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外面炸弹与炮弹了。这样不也有个好处,工资和出国补贴基本不用,省钱嘛。

  大孩子 70末80后同吃同住同劳

  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体:老大——中兴通讯驻伊拉克国家总代表门总,一个爽朗的东北汉子,今年39岁,已经在伊拉克跑了七八年,经常巡视巴格达和北部地区的共三个办事处,对伊拉克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

  手下的几十号兵(来来去去,人数不固定),多数都是80后,综合科长呼延资深一点,也是70年代末生人。

  一群年轻人凑在一起,每天早上9点上工,下午7点下班,日复一日,同吃同住同劳动,仿佛还是在大学时代过着集体生活,倒也其乐融融。

  这里的性别比例是严重失调,一大群“和尚”,仅有的两个女孩就成了宝贝。其中一个女孩对烟味过敏,就泼辣地在各个房门上贴禁烟标志,被老烟枪们赐名“林则徐”。 

  还有就是管这群大孩子吃喝的厨师老夏了。一日三餐,给几十号人安排下饭菜,十天不重样,全一手包办。老夏是安徽人,原来在约旦中餐馆打工,后来就被招到这里了。一个月能赚个七千来块钱,一年享受一个月的带薪休假,老夏觉得挺满足。

  办事处还有多位伊籍雇员,中方唯一懂阿语的小伙子小贝是双方沟通的桥梁,中伊雇员有时英语表述不灵了,就把他抓过来同声传译,他也总是毫无怨言。这么着,小贝就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找乐子小猫大狗加打球烧烤KTV

  既然出不去,就在里面找乐子。

  办事处有三只小猫和三只大狗。三只狸花小猫是收养的,原来都是别人遗弃的猫,一点点大皮包骨头的,连着三次爬进办事处的院子,门总说缘份哪,那就收养了吧。现在个个都养得油光毛亮的,可招人喜爱了,没事还总往房间里跑。

  三只大狗是买的,其中最凶猛的一条据说是狼和狗的杂交,经常把水碗饭碗打翻,瞪着一双狼眼冲人狂吠,因而得名叫“疯婆子”。门总得空时常爱怜地跑过去,给“疯婆子”摩娑皮毛。这时“疯婆子”就野性顿失,乖乖地趴着像条哈叭狗。狗们白天供大家逗玩,晚上站岗放哨。

  还有就是篮球赛,每晚8点多,半场室外球场上,就打起了分组对抗,出身汗找点乐。有时也有人在后院的草坪上踢踢球。

  十天半月的,也要打一次牙祭,休息天举办个露天烤肉会,自门总以下,手头没活的都要动手去串肉串。烤肉的活呢,自然就交给新疆人呼延经理了,只见他腆了个小肚子,左手翻肉,右手煽火,就差吆喝叫卖了。吃饱喝足,再去食堂里的卡拉OK机上吼一嗓子,对生活工作的激情就都在这一吼里了。

  玩归玩,工作起来,大家可是废寝忘食,我们在的几天里,经常有人误了饭点顾不上吃饭。公司的纪律也很严明,我们就看见一个小伙子跑到门总那里道歉,因为早上过了9点上班时间他还在食堂吃早饭。门总和我说,这样一律罚50美元。

  可不能小看这群年轻人,目前中兴公司已经成为伊拉克通讯部最大的设备供应商之一,项目几乎遍及伊拉克全部省份,伊境内一半的固定电话线路由他们支持。尤其是该公司的交换和CDMA产品已经成为伊拉克各省指定采购的名牌产品。

  撒谎者许多家人一直被蒙在鼓里

  在中兴,本报摄影记者发现一个怪现象,当她举起相机,要为正在吃饭的姑娘小伙拍照时,有好几个都拿起杯子挡住了脸。拍了几张都是这样,她不禁纳闷,这是为什么呀?

  原来,来到伊拉克,这些年轻人许多都是瞒着自己家人。谎称自己在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上班。瞒天过海求的是家人一个安心。

  就连门总也带头“撒谎”。他瞪着一双牛眼说,“我老父母八十多岁了,告诉他们做什么?” 

  所以,记者在这里也只能做一个“说谎者”,在稿件里为他们使用化名。

  长年在国外“出差”,一年半载地回不了一趟家,思念亲人是免不了的。还好多数都是未婚青年,像门总这样本人在这里,爱人在深圳,长期两地分居,在一起十来年,去年才领证的情况还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独行侠”闯荡伊拉克

  本报特派记者 钱锋

  吉林汉子陈宪忠可能是在伊拉克名气最大的中国商人,曾几何时,他也是在伊拉克唯一的中国商人。2003年4月27日,在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的前4天,他就只身回到伊拉克,成为最早返回伊拉克的中国商人。

  在我们来伊拉克之前,就有人介绍说,去巴格达找他,肯定没错的,他是伊拉克通,又很热情。

  我们就和他联系,不巧的是,他正陪同伊拉克巴比伦省投资委员会主席和政府的官员在中国考察,要9月10日以后才回巴格达。他在邮件中还特意为不能接待我们表示歉意。

  等我们到了巴格达,他的名字又一次被人提起,中兴公司的门总特别推荐说这个东北老乡可神了,本来你们能见一见就好了。真是哥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有哥的传说。

  今年58岁的陈宪忠不愧是个传奇。这位硬汉出生于中国东北吉林省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文革”时期参军入伍,曾就读北京大学。当时学习英语的人很多,但陈宪忠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阿拉伯语。

  他于1984年随中国水利电力工程公司来到伊拉克,后来到某军工企业驻伊办事处工作。回国后,他舍不得伊拉克的市场,便一个人回到巴格达当起了私营老板。20年来,他在这片土地上创下了许多“纪录”:在不“对外开放”的伊拉克商会里,他是唯一的外商会员;2003年3月19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天,他还和伊拉克贸易部做了一笔150万美元的纺织品生意,并在战争结束后奇迹般地要回了全部货款;当年4月27日,在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的前4天,他只身回到伊拉克,成为最早返回伊拉克的中国商人;2003年底,他代表国内一家公司和伊拉克临时工业部签下帮助纳杰夫服装厂恢复生产的合同,是最早拿到伊拉克战后重建项目的中国人之一。  

  此后,陈宪忠抓住了战后的有利商机,在巴格达主要购物区萨杜恩大街创建了中国城,销售价格便宜的中国商品。紧接着,他在伊拉克国家大剧院附近开办了名为“宴龙湾大酒店”的中国餐馆,餐馆内设有皇帝专用的高背椅和中国宴会时使用的圆形餐桌,在巴格达轰动一时。2004年,他又相继在商业城建了一家小型连锁餐馆和一家小酒店。这时,其他一些胆大的中国人也从约旦来到巴格达,在相对比较安全的巴格达“绿区”,陈宪忠和这些中国人开办了一家餐馆。随着多家中国餐馆的生意渐入佳境,陈宪忠也在伊拉克商场上闯出了一片天。

  拯救被绑中国工人主动请缨斡旋疏通

  陈宪忠在伊拉克对中国人遇到的困难总是乐意地伸出援助之手。2003年年底,施友强等4名福建人在不知根底的情况下付了高额手续费到巴格达“淘金”,结果根本找不到工作。陈宪忠让他们先到自己尚未开张的中餐馆帮忙,并提供食宿和每人每月100美元的薪酬,帮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2004年4月11日,7名中国工人被伊拉克武装分子扣押。12日一大早,把被扣人员名单送到中国驻伊使馆复馆小组负责人孙必干手中的就是陈宪忠。他表示,自己对费卢杰地方部族十分熟悉,若有必要,他愿意前去寻找线索并做疏通工作。中国工人获释后,又是他将工人们安置在自己的酒店,并亲自将受伤的工人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恐怖威胁下度日每个房间都有枪

  在医院呆了两天后,他返回中国接受治疗,休息了整整一个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5月份他又回到了巴格达。就在袭击事件发生几周后,他的一名中国雇员在给工人送工资的途中遭遇歹徒,汽车和5万美元现金被抢走。 

  2005年8月,他的饭店门口就发生汽车爆炸。“爆炸发生后,我的饭店一块好的玻璃都没有了,被炸汽车的轱辘也飞进了二层楼,饭店楼顶全是一块块的尸体残骸。惨不忍睹。万幸的是,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当时没在那里上班。” 

  曾有一度,陈宪忠在巴格达的每个房间里都有枪,其中一把AK- 47放在桌子底下,另一支柯尔特式45口径左轮手枪放在桌子的抽屉里。

  伊拉克内乱爆炸到处不断,陈宪忠最终选择暂别巴格达,2006年,为了中方人员的安全他把饭店及宾馆关了,只留下一个商场。他到相对安全的北部开了两家商店,局势好转后,2008年底他又回到了巴格达,现在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投资项目中。

  开车买菜险遭绑架当地百姓相助脱险

  2004年,一批在伊拉克工作的中国工人被绑架,面临被砍头的危险。虽然他们最终获得了释放,但陈宪忠的4名厨师中还是有2名因为害怕返回了中国。

  2005 年3月,陈宪忠驾车前往菜市场途中,一辆破旧的大众轿车突然挡住了去路。三名男子跳下车,手里拿着枪,强行把他按到后座上。陈宪忠大喊:“钱、车都给你们。” 但这帮歹徒却说:“我们只要你这个人!”他奋力反抗,脑袋被枪托狠狠地击中,鲜血直流。所幸的是,附近的居民都认识他,一些店主拿着枪走出店铺向歹徒开火。歹徒们跳上车跑掉了。整个袭击过程中,陈宪忠足足被拖出了12米。 

  劫持陈宪忠的是当地的黑道歹徒。他们已经跟踪陈宪忠几个月,目的是想绑架一个有经济实力的外国人质,并获得30万美元的赎金。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背井离乡的陈宪忠在伊拉克会有那么好的人缘。

  事后,他的汽车没人敢用,因为里面的血迹怎么都洗不干净,血腥的场面令他的朋友们毛骨悚然。陈宪忠说:“谁被绑架了、谁被抢了之类的事听得太多,都已麻木,但是没想到这些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当地人对中国人还是挺友好的。”

  从未放弃伊拉克现在进入是佳机

  陈宪忠表示,自己在伊拉克商圈里摸爬滚打20多年,在政界、商界,甚至巴格达周边的部族都广结善缘,这是他敢于在目前动荡不安的伊拉克只身闯荡的最大资本。 

  前天早上,他又给记者写来邮件,介绍说他现在伊拉克的生意以商场为主,正在伊拉克巴比伦省投资一个占地55000平方米的中国建材城,因为现在正是伊拉克重建的开始,需要大批的建材,市场前景非常的好。

  他说,现在是我们中国人进入伊拉克的最佳时机,他从来没有放弃这块市场,不管什么时候都坚持下来了,效益也就有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巴格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