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级强震“零死亡”因木结构能抗冲击
震时在室内更安全
新西兰建筑法规定—— 强震发生时建筑物必须不能塌
一场里氏7.1级的强震在拂晓前突然来袭,这绝对是在一个不设防的时间段内发生的可怕噩梦。
但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新西兰南岛的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人们惊奇地发现,尽管当地房屋和基础设施遭到一些破坏,但在这次地震中无人死亡。
奇迹
零死亡
“幸运”背后藏着必然
地震后记者赶赴当地,看到郊区一些道路出现拱起或裂缝,部分低洼处因水管崩裂而灌满了水。然而却没有大量房屋倒塌、大批民众伤亡的景象。
“没有人死亡,我们实在是太幸运了!”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对媒体说。“幸运”的因素的确有,因为地震震中距克赖斯特彻奇还有40公里,如果位于其直下方,后果肯定不一样。
但“幸运”背后往往藏着必然。记者也看到,受损严重的多为老旧的砖结构建筑,但也仅仅是一些墙面砖塌落在地上,而其他建筑基本保持完好。
这与今年海地大地震建筑物大规模倒塌、遍地瓦砾形成鲜明对比。
建筑
抗冲击
地震时在室内更安全
新西兰在一些新建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新西兰政府还大力倡导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目前新西兰低层住宅主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
在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工作的华人地震专家、高级研究员余嘉顺说,木结构韧性大,有很强的弹力恢复性,当受到瞬间连续冲击时,主体结构即使与地基发生错位也不至于崩塌。
据他介绍,由于建筑基础结构有保障,只要主体结构不垮,一些物体即使砸下来,伤人的程度也会较轻。新西兰民防部门认为,发生地震时,人员待在室内会比街上更安全。
法律
有保障
建筑物必须不能塌否则追查“连带”责任
余嘉顺对记者说,新西兰处于地震多发带,新西兰政府对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也非常重视。记者注意到,政府有关部门多年来大力普及地震知识,使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如何沉着应对灾害。
同时,新西兰政府在建筑规划设计等方面制定了较高标准,做了大量工作。
“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查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余嘉顺说,该国建筑法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强震发生时,有关设计和建设必须能保证建筑物不倒塌。或许正因为如此,记者看到,地震后的克赖斯特彻奇绝大多数建筑都保持了完整。
建筑物规划设计到位的效果在这次强震后很快显现:到4日下午5时,经过抢修,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大部分地区恢复电力供应,机场航班也恢复运行。此外,市政府还为受灾民众开设了3处临时安置点,供民众了解情况、取水以及住宅受损的民众安身。但一个36万人口的城市,当晚只有240多人到安置点过夜。 文/新华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