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臣武装分子可能受到境外资助 欲劫持议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0日09:3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20日电 综合媒体报道,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共和国议会大楼19日遭到3名武装分子袭击,造成6人死亡,17人受伤。车臣议会议长与副议长均安然无恙。这是车臣近年来发生的又一起严重恐怖袭击事件。俄总理普京昨日与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通电话,商讨处理事件,车臣并已成立专门小组调查事件。分析人士称,武装分子可能试图劫持议员,效仿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表示,车臣议会遭袭是恐怖分子依靠境外资助破坏当地稳定的一次尝试。

  3名武装分子袭击议会大楼6死17伤

  当地时间19日上午8时45分,当车臣议会副议长陆续抵达准备上班的时候,3名武装分子袭击了位于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议会大楼,开枪打伤警卫,幸好保安部队及时赶到,把副议长等带到安全地方。保安部队对整栋建筑发起攻击,击毙了3名枪手。这次事件共造成6人死亡和17人受伤。

  目击者说,有一名武装分子引爆了随身携带的炸弹:另外两个人在大楼里横冲直撞,一面尖叫着“真主伟大”,一面胡乱开枪射击。

  这两名袭击者躲藏在大楼一层,当忠于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的部队开始攻击大楼时,他们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炸药。

  俄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官方消息说,警方在行动中有2人牺牲,另有1名议会职员被打死。

  另据车臣检察院侦查委员会官员娜拉耶娃证实,袭击事件中共有17人受伤。初步信息显示,17名伤员中包括6名护法机关工作人员和11名平民。

  事件发生后,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立即亲自指挥安全部队展开反击行动。

  卡德罗夫发表简短声明说:“已经进行了摧毁武装分子的特别行动,”还说所有的副议长和楼里的人都获救了。

  卡德罗夫对国际文传社说,车臣保安部队发起20分钟激烈枪战,击毙武装分子,救出多位副议长和工作人员。

  国际文传电讯社说,车臣议会议长阿布杜拉曼诺夫乘装甲运兵车撤出议会大厦,他没有受伤。

  大楼内的议员因为躲避及时,没有出现死亡者。

  俄强调有能力控制局势

  俄罗斯政府新闻局透露,俄总理普京与车臣共和国卡德罗夫在电话中讨论了格罗兹内特别行动的进展情况,以及向恐怖袭击受害者家庭提供帮助的问题。

  俄政府新闻处代表说:“卡德罗夫向总理汇报了车臣目前的局势,以及在格罗兹内消灭武装分子的特别行动的进展情况。”

  他进一步透露:“决定向受害者和遇难警员的家庭提供帮助。”

  正在车臣的俄内政部长努尔加利耶夫则强调,政府有能力控制局势。

  袭击案发生时,俄内政部长努尔加利耶夫正在格罗兹尼。他在袭击案平息后第一时间出现在了议会大楼。努尔加利耶夫说,袭击者试图闯入议会大厅,但“失败了”。

  他说:“恐怖分子是没有民族、没有名字、没有亲人的人。他们只遵循一个目的———传播恐慌。”这位部长强调,包括车臣警方在内的俄罗斯强力机关有能力控制局势,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护公民的安全。

  武装分子或试图劫持议员复制别斯兰事件

  位于俄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达吉斯坦和印古什共和国,是武装组织活跃地区,局势长期动荡。车臣共和国位于俄高加索山脉北侧,该地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动荡,极端主义和分裂势力十分活跃。俄政府1999年打响第二次车臣战争,直至去年4月才宣布行动结束。卡德罗夫政治立场亲近俄中央政府,2007年就任车臣总统后,他也多次遭遇袭击或暗杀。卡德罗夫的父亲是车臣第一任总统,2004年5月,他在一起袭击中身亡。

  调查人员称,武装分子可能企图劫持议员当人质。俄媒体称,他们可能是想效仿别斯兰人质事件,以此向俄中央政府讨价还价。2004年9月1日,武装分子突袭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劫持该校老师和学生做人质,事件最终导致数百人丧生。

  恐袭在车臣时有发生。8月底,卡德罗夫家乡曾遭武装分子袭击,19人死亡,再度引起外界忧虑叛乱分子重新发动武装攻击。当时这位总统就在森特洛伊,他当即指挥安保人员反击,击毙了12名武装分子。莫斯科也成为叛乱分子施袭的目标,2名女“人弹”3月在莫斯科地铁站发动自杀式炸弹袭击,导致40死逾100伤。

  俄称车臣议会恐怖袭击受到境外资助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19日在北京表示,车臣议会遭袭是恐怖分子依靠境外资助破坏当地稳定和显示自己能力的一次尝试。

  米罗诺夫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可以肯定的说,破坏一个高加索共和国稳定的企图,这是恐怖分子为了不辜负他们从海外得到的资金,同时也是证明他们还力所能及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