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地震致死人数25日升至113人,另有228人失踪。救援人员预计,遇难者可能超过300人。
目前,克赖斯特彻奇75%的电力供应恢复,50%的地区恢复供水,电话线和手机通信逐渐恢复正常,机场航班起降繁忙。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外交部长默里·麦卡利25日承认,随着时间流逝,克赖斯特彻奇市地震搜救工作“接近结束”。克赖斯特彻奇当天下雨,加大搜救难度。
电视大楼恐无人生还
麦卡利说:“专注于搜救的阶段即将结束,不过仍存在(发现生还者的)希望。”
警方说,113名遇难者遗体停放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太平间,228人仍然下落不明。
截至25日,搜救范围覆盖市中心90%的区域,搜救人员疲惫不堪。下雨令受损建筑物结构更加不稳,加大搜救难度和风险。市长鲍勃·帕克说,找到生还者希望渺茫。他提醒人们做好心理准备,“(遇难人数)今后24小时至48小时将大幅上升”。
救援人员估计,克赖斯特彻奇地标建筑大教堂严重受损,估计掩埋22人。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下掩埋着大约120人,包括不少外国留学生。
救援人员估计,不太可能在这两处废墟中再找到幸存者。
牧师彼得·贝克说,大教堂东翼坍塌,西翼受损较轻。若西翼坍塌,情况会更加严重,因为教堂工作人员当时大多在西翼。西翼坍塌还可能殃及游客中心和咖啡厅,造成更多伤亡。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说,这几天是“新西兰非常、非常悲伤的日子”。
多国伸出援手
这场里氏6.3级地震发生后,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新西兰伸出援手。
外长麦卡利说,中国国际救援队25日抵达灾区,使海外救援人员总数增至350人。
“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的朋友们过去12小时陆续抵达,我们感谢他们的贡献,”麦卡利说。
美国派出80名救援人员,携带40吨的搜救设备。英国派出一支由55人组成的城市搜救队。
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救援人员先期抵达。
灾区举办婚礼
据新华社电 一名幸存者与心上人25日举行婚礼,希望激励处于悲伤中的居民。
新娘名为埃玛·霍华德,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班。事务所所在的写字楼垮塌。她奇迹般逃过一劫。
地震发生后,未婚夫克里斯托弗·格林斯莱德忙着寻找霍华德。霍华德用手机打电话告知格林斯莱德自己所在位置。6个多小时后,霍华德与另外6人一同获救。
中国救援队抵达灾区投入工作
据新华社电 中国救援队25日下午抵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后,迅即在市中心地震重灾区投入工作。
在国际救援协调中心,中国救援队向新西兰外交部和民防部高级官员了解了救灾最新情况。新方还对中国救援队进行了能力评估,认为这是一支高标准、具有丰富经验的救援队伍。
勘察电视大楼
中国救援队随后前往设在市艺术中心的危机处理中心,实地勘察了严重垮塌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当地地标性建筑百年大教堂等,认为地震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26日一早,中国救援队负责人将参加国际救援队队长联席会议,随后救援队将展开具体救援工作。
中国救援队由10名队员组成,包括地震专家和来自中国地震局搜救中心的救援教官。他们当中有灾评、结构专家,也有装备保障、通讯和搜救专家。
本报记者今赴震区
本报讯(记者李明波) 22日发生的地震给克赖斯特彻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更牵动着祖国人民的心,26名失踪的中国留学生至今下落不明。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报道灾区救援情况,广州日报特派记者于今日出发飞赴克赖斯特彻奇,预计当地时间周日上午抵达灾区。
在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广州日报就予以特别重视,连续大篇幅报道地震救援和受困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在广东省外办、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新西兰驻广州总领馆的特别关照下,新西兰移民局一路开绿灯,本报记者仅用一天就顺利获得签注。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新闻发言人王欣表示,据他所知,《广州日报》将是中国除了中央媒体以外第一家派记者赶赴新西兰灾区的地方报业集团。本报记者将在第一时间从灾区发回救援报道。
中国女留学生
三楼直坠地面逃生
本报讯 相比被困在CTV大楼之下的人,地震时同样身处这座大楼里的中国女留学生刘宏玲就幸运得多,虽然她也受了轻伤。
据刘宏玲回忆,22日12时50分,她正在三楼用微波炉热饭,突然就发生了地震,“我一瞬间就从空中坠落,周围都成了碎片。”
刘宏玲称,根本没想到能够活着出来,地震发生时没有听到楼中有尖叫声,因为太快了,没人反应过来。她来不及害怕就已经从三楼掉到了一楼。看到旁边有一个玻璃门已经破碎,就从里面爬了出去,之后发现自己已经站到地面上。她说,当时没有看见楼内有其他人逃离。街上一名好心人立刻帮助她止血,并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她,因为她的鞋在坠落过程中掉落。这位好心的路人还让刘宏玲暂住他的家中。
由于手机在地震中丢失,刘宏玲未能及时与家人联系上,致使被误认为失踪。24日,她找到了寄宿家庭的家长,并与国内家人取得联系。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教育处官员已对刘宏玲进行了慰问。
(综合)
[报网互动]中国国际救援队抵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