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朝韩两国对炮击事件各执一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9:22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玲、金敏国):10日,在朝鲜和韩国有争议的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北方界线附近,再次发生炮击事件,目前还没有双方人员伤亡的报告。朝韩双方对事件的说法各执一词。韩国称朝鲜方面率先开炮,韩方随即应对射击以示警告。朝鲜方面则称“炮声”源于正常的爆破作业,韩方捏造炮击事件,是又一次反对朝鲜的阴谋。

视频:朝鲜女主播驳斥韩方指责否认炮击来源:CCTV《新闻联播》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10日证实,朝鲜方面当天先后两次向韩朝有争议的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北方界线附近发射两轮海岸炮,其中分别各有一枚落在北方界线附近,对此韩方分别进行了应对射击以示回应。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官员透露说,当天下午1点左右从朝鲜龙媒岛南侧传出三声炮响,韩方根据推测认为其中一枚炮弹落在韩朝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随后,韩方于下午2点左右用K-9炮进行应对射击,共发射3枚炮弹。事发后,韩国军方立即通过广播疏散了炮弹落着附近的延坪岛上的居民,炮击并未造成人员伤亡。随后,在晚上7点46分左右,朝鲜方面又朝北方界线方向发射了两枚炮弹,其中一枚落在北方界线附近。韩国军队随后于晚上8点02分朝着北方界线方向发射了3枚K-9炮弹“以示警告”。

  朝鲜北南军事工作会谈北方团长10日在就炮击事件回答记者提问时则表示,朝鲜当天在邻近“西海5岛”的黄海南道一带为建设大型人民生活设施而进行正常爆破作业,但韩方却将其说成是朝鲜军队进行炮击,捏造事实,并企图借此进行军事对应行动。他说,韩方把朝鲜和平建设过程中的正常爆破声捏造成炮击“挑衅”,是又一次反朝阴谋活动。韩方捏造了“天安”号事件,在延坪岛进行炮击挑衅,使朝鲜半岛局势进入“互相开火”的战争局面,此次事件是韩方制造上述事件的阴谋家的“恶习的延续”,是韩国军方企图切断最近朝鲜半岛和周边的对话气氛、将北南关系带入对峙和冲突的阴谋。北方团长强调,朝鲜军队和人民将果断粉碎反朝对峙分子的各种阴谋活动,为改善北南关系、实现民族和平与统一而继续努力。

  朝韩在西部海域的边界划分上一直存在分歧,正因如此,在西部海域北方界线附近的任何冲突或摩擦都可能会导致朝鲜半岛局势的再次恶化。“北方界线”是韩国在包括延坪岛在内的“西海五岛”与朝鲜西部海岸之间单方面设定的海上分界线,朝鲜对此不予承认,并于1999年设定了比“北方界线”更为靠南的海上分界线。韩朝曾经多次在北方界线附近发生冲突,去年11月23日朝韩在延坪岛地区发生相互炮击事件,导致朝韩关系达到十几年的最低点。据韩国媒体报道,下午朝鲜海岸炮发射地龙媒岛离北方界线约11公里,离延坪岛只有19公里的距离,更令人感到局势的紧张。

  对于来自朝鲜的炮弹是否越过北方界线一事,韩国的说法前后有所不同。10日下午,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官员表示,由于北方界线附近肉眼可视距离只有约1公里,无法用肉眼正确判断炮弹是否越过北方界线,韩方是根据有关推测来判定炮弹落点的。当天晚些时候,韩方的说法有所回收,不再强调下午的炮弹越过北方界线,而只是称是在北方界线附近。韩国军方表示,朝鲜军方最近在西部海域进行射击训练,但没有预先通告韩方。

  一些韩国媒体认为,朝鲜方面10日连续在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进行两次炮击,不应是简单的演习或误射。韩国军方和朝鲜问题专家认为,朝鲜此举暗含多种目的。首先是警告和牵制韩美本月16日至26日举行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朝鲜此前已经发出警告并要求取消这一演习。韩国政府人士认为,朝鲜警告韩美演习和激化北方界线纷争,旨在强调美朝签订和平条约的必要性。其次是试探韩国不久前成立的西北岛屿防卫司令部的应对态势。第三,朝鲜半岛1945年8月15日从日本殖民统治下独立的8·15光复节即将到来,而8月15日同时也是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的日子,朝鲜此举旨在给李明博施加压力,逼迫李明博改变对朝强硬路线。

  韩国方面此次反应迅速,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去年11月的延坪岛事件之后,韩军方备受韩国国内舆论的指责,韩军方此次强硬回应,开始声称朝鲜方面炮弹越过北方界线,也有警告朝鲜不应有过份行为之意。另一方面,韩国也是希望在光复节期间和韩美“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期间,朝鲜半岛局势不要发生恶化。

  也有韩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朝鲜在比较敏感的时期在西部海域进行射击训练,而且有炮弹落在可能会引发冲突的海域,这会导致韩朝关系持续紧张一段时间,但鉴于目前朝鲜国内环境以及国际大环境,韩朝发生全方位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更多关于 朝鲜 炮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