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卡扎菲还在录音讲话里嘲讽他的对手“我还在的黎波里”;一天前,他和他的班子还发出声音,表示“半年、一年、两年,我们将战斗到底”。如今,他恐怕真的要“战斗到底”了。反对派的军队已冲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的大儿子被软禁,二儿子、曾经的钦定接班人、一天前还在发表战斗讲话的赛义夫被抓,总理马哈茂迪则一口气冲到了邻国突尼斯。尽管“卡扎菲被抓或被击毙”的消息被证明是误传,尽管他也许并不在的黎波里城内,而是在锡尔特、兹利坦或布雷加等地附近,和他尚能掌握的武力在一起,但不论找到他与否,他的时代、他的王朝,看似已经结束了。
此前反对派也曾至少两度兵临城下,却最终功亏一篑,此次之所以得手,不仅因为反政府军战斗力增强(事实上增强有限)。一方面,经过几次长距离拉锯战的损耗,以及北约日积月累的空袭,卡扎菲军队原本有限的战斗力已“磨损”殆尽,机动作战能力更基本丧失;另一方面,此前两次奔袭的反政府军主力都来自东部,沿途遭到亲卡扎菲和中立的西部部族节节阻挠、抵抗,而在此次攻击的黎波里的行动中,来自西部、西南部的反卡扎菲部族唱了主角,这些部族武装的进攻不易受到当地中立部族抵制,且距的黎波里和“大后方”——有补给之利的港口米苏拉塔,以及突尼斯边界——近在咫尺,在北约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一旦反政府武装发动攻击,主力集中在东路的卡扎菲很难作出迅速反应。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场上得失的背后因素仍然是政治问题。卡扎菲42年的统治,将原本就是个部族主义肆虐、地区隔阂深厚的“畸形国家”利比亚,改造成没有宪法、没有政党、没有正常政府、军队组织结构的乌托邦式国家,自己则以导师自居,大权独揽,惟我独尊,对内实行家长制专制,用愚民政策治国,用铁腕压制异己,对外则野心勃勃,先“向北”后“向南”,试图用武力和金钱营造自己的“阿拉伯霸权”或“非洲霸权”,甚至不惜采用侵略和恐怖主义手段。
然而志大才疏的他最终建立起来的,却只是个“沙滩上的帝国”:拙劣的国际战略头脑、孱弱的军队和乌托邦式的政府架构,不仅让他几乎得罪了所有远邦近邻,而且令他的国内统治基础十分狭隘,他的军队靠不住,“阁员”靠不住,人民也靠不住,事实上他也根本不相信这些人,因此才会建立私人武装,扶植儿子接班,才会深入简出,居无定所,不敢真的去打某些人津津乐道的“人民战争”。当自己年事已高时,满腹狐疑,托付无人的他,只能回头从自己儿子中挑选继承人,陷入“改革找死,不改革等死”的两难;当反对派武装兵临城下时,他只能发出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呼吁,让200万的黎波里市民“拿起武器”,其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这么多人真的“拿起武器”后,会把枪口对准何方。
尽管消息依然混乱,有外电称反对派的胜利尚有许多水分,甚至有人说卡扎菲正在反攻的黎波里的绿色广场,但他大势已去,故事已接近结束——至少暂时是这样。
然而,利比亚的故事恐怕仅仅是个开始:反对派虽然即将成为执政者,但他们流品混杂、一盘散沙的状况并无明显改善,此次胜利,西部反对派占了头功,而班加西主力甚至在最后时刻还在布雷加吃了败仗,善后、整合,都非易事;尽管班加西当局多次许诺,将在利比亚推动民主、和平与自由,但这一切都不可能凭空建立。如今的利比亚,部族传统仍然根深蒂固,卡扎菲的42年无政府主义,又让国内缺乏最起码的政治生活基础,原教旨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卡扎菲残余和王朝遗老遗少并存的反对派,在丧失了“打倒卡扎菲”这唯一共同目标后将何去何从,是最令人关注、也最令人忧虑的。
“利比亚之春”能走到今日,欧美国家的干预和海湾君主国的投入至关重要。如今欧美陷入经济萧条,急欲脱身,从突尼斯、埃及的“后革命时代”可知,今后它们对于利比亚的关注和支持会迅速削减,在这种情况下,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是否真的会向稳定、和平、民主和自由的新社会过渡?至于海湾国家,谁又能相信这些保守的世袭君主制国家,会真的为了“阿拉伯兄弟”的民主自由大计而劳心劳力?
还有几天就是穆斯林一年一度的开斋节了,衷心希望在战火中饱受摧残、惊吓的利比亚人民——的黎波里人和班加西人,兹利坦人和米苏拉塔人,苏尔特人和托布鲁克人,布雷加人和塞卜哈人,能够和家人、朋友、邻居一起,度过一个久违的、和平与快乐的节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