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卡扎菲生于锡尔特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家庭,在大学时代放弃地理课程从戎,在1969年的军事政变中推翻国王伊德里斯掌权。[详细]
黎波里被占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卡扎菲在利比亚长达42年的统治画上句号。不过,这一切并不等于利比亚动荡局势的终结。由于政权倒台造成权力真空,利比亚会不会陷于内部纷争和武装割据?反对派在“后卡扎菲时代”又如何维稳?[详细]
反对派武装成员胡萨姆·纳贾伊尔21日告诉路透社记者,一旦攻下的黎波里,他和手下部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设立检查站,解除包括其他反对派组织在内所有人的武器,否则这里将有一场血拼”。在他看来,反对派各武装都想控制的黎波里,当前最需要“秩序”。
纳贾伊尔一番话道出不少反对派成员的忧虑。卡扎菲政权行将崩溃,他留下的权力真空亟待填充。一旦推翻卡扎菲的共同目标得以实现,“后卡扎菲时代”的权力斗争可能无法避免。
路透社评论称,卡扎菲对利比亚的统治如同“宗教团体”,缺乏国家机构和完善制度,增加今后政权交接的难度。同时,反对派内部“成分”复杂,观点“多元”,既有宗教组织,也有世俗团体;既有长期对抗卡扎菲政权的“铁杆”反对派,也有投向反对派阵营的前政府高官;既有“不打算与西方走得太近”的观点,也有要求获得外国投资的呼声。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反对派如果不能拧成“一股绳”,可能陷入分裂。
利比亚是一个多部落的国家,西部和东部诸多部落不合早已不是秘密。卡扎菲既能统治42年,其中就有很多部落支持的因素。
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认为,未来利比亚的执政者将要面临部落平衡利益的棘手问题。不少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装和“地盘”,如果对今后的利益分配不满,他们就有可能各自为政,甚至在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战事结束后继续内斗不休。这样一来,利比亚将会“阿富汗化”。
美国情报分析公司“战略预测公司”中东部主任卡姆兰·博哈里说,眼下利比亚反对派缺乏一名“获得所有人尊敬”的领袖。
反对派领袖是“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作为前政府高官,他在利比亚反对派、利比亚东部部族和利比亚民众中声望较高。不过,对一些希望由“全新面孔”领导国家的反对派来说,阿卜杜勒-贾利勒与旧政权的关联可能成为他的“硬伤”。
利比亚的原油一大部分都出口到意大利、法国等地中海沿岸的欧洲诸国。这些国家参战,为确保今后的石油利益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利比亚新政府是在这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成立的,它今后的态度肯定会带有亲西方的色彩。但由于利比亚有80%的阿拉伯民众,他们很多人依然认同卡扎菲对西方的敌视政策,民众对西方的看法将制约反对派政权对西方的态度。
利比亚反对派一个成员坦言,当首都爆发激战的时候,反对派为了争夺对的黎波里的控制而彼此反目的危险比来自卡扎菲部队的威胁大得多,“首要任务就是要解除各派武装,否则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大屠杀”。
这番话直指利比亚战后的首要问题:如果反对派接管政权,那么他们当中是否有人能够完成利比亚的统一大业呢?
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生于1952年,2007年至2011年担任利比亚总人民委员会司法秘书(司法部长)。利比亚爆发危机后辞职,任“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
马哈茂德·贾布里勒在“全国过渡委员会”行使总理职务,曾任卡扎菲政权的最高发展官员,他拥有广泛国外人脉,一直担任反对派的巡回使节。
负责反对派石油和财政事务的主管。这位利比亚经济学家在1973年逃离祖国后流亡美国。今年3月23日,他返回利比亚,深受美国支持。
分析:作为前政府高官,他在利比亚反对派、利比亚东部部族和利比亚民众中声望较高。
对一些希望由新面孔领导国家的反对派来说,贾利勒与旧政权的关联可能成为“硬伤”。贾利勒曾表示卡扎菲一旦倒台,他将辞去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
分析:贾布里勒还领导着全国军事委员会,这个军事委员会的前领导是尤利斯,在8月中旬尤利斯被神秘的刺杀之后。贾布里勒担任这个委员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因此他实际上现在是掌握有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实权。
分析:40年前他被判决死刑流亡到美国,后成为华盛顿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授,深受美国支持。是利比亚新政府领导人的潜在候选人之一。
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有分析认为,这次利比亚骚乱从根本上说是一场部落之间的矛盾。
萨科齐距离下届总统选举不到一年,他本人急需通过此次行动取得外交方面的业绩,增加竞选资本。第二,在历史上,法国军队二战时同德国在利比亚作战,临近的阿尔及利亚也曾是法国殖民地,因此法国迫切希望扩大在非洲的影响。
民主化支持者
利比亚王室后人
部落领袖
宗教极端主义者
上周末以来,以法、英、美等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已经对利比亚展开了三轮空袭,打击了卡扎菲部队的多处重要设施。下图是BBC网站制作的此次多国部队军事干预地图,左侧是此次行动涉及到的西方多国空海军基地分布,右侧则是利比亚各派目前的控制区域对比情况。
此次军事打击,距2003年3月20日美国领导的军事同盟发动伊拉克战争,整整8年。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这次军事行动名为“奥德赛黎明”,除了美国与英国、法国,参与行动的还有加拿大和意大利。萨科齐称,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以及卡塔尔等在19日的峰会上也确认参与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