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调显示日新首相可能难逃任期不满一年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0日08:31  新华网

  现任财务大臣野田佳彦29日当选日本民主党新党首,最早30日出任首相。

  他自喻“泥鳅”,暗指务实;号称不学“金鱼”,不要花哨和外表光鲜。

  而在一些分析师看来,话好说,事难做,尤其眼下形势,日本内有灾后重建负担,外有出口贸易困境,政治上党内党外嫌隙亟待抹平,经济上债务和汇率麻烦成堆。野田接过一个大摊子,非常时期,非常难搞。

  党外面对“扭曲”

  首相是执政党之首,是内阁之首,但眼下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扭曲国会”,即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却对参议院无可奈何,首相的所有想法未必能在国会顺利立法、付诸实践。

  国会这种格局已持续数年,成为先前多名日本首相的绊脚石。过去5年间,5名首相艰难度日,议案在国会频频遭否、或者久延不决,首相及其内阁的诸多政策难见推行,民意支持屡创新低。

  8月民意调查所获结果显示,多数选民推测,新首相可能难逃最近5年来“首相执政不满一年”的怪圈。

  与最大反对党自由民主党的关系,野田面临考验。自民党把握参议院,弥合与自民党在诸多政策差异是野田获得国会支持的唯一途径。

  不过,野田先前向自民党抛出橄榄枝,称可以联合反对党组建一个“大联合政府”,试图打破国会僵局,却收获自民党“沉默寡言”,或说“不予理睬”。

  党内面临“答辩”

  民主党内派系斗争在这次党首选举中可见一斑。

  由于没有获得党内“大佬”小泽一郎的支持,首轮投票中,野田的头号竞争对手海江田万里一把夺得143票。尽管野田在第二轮选举中胜出,但第一轮选举所获102票才是他党内支持者阵营的真实规模。

  先前两名民主党首相在执政后期均与小泽一郎出现裂痕,致使党内支持者生变。法新社评价,小泽在党内仍将保持“影子幕僚”身份,能否在执政后获得小泽一派的支持是野田能否在党内站稳的基础。

  民主党定于明年9月再选党首。届时,这三天来上演的民主党“内斗”景象将再次上演。在摩根大通日本分析师杰斯珀·科尔看来,野田今后12个月得继续准备自己的党内答辩。

  经济前景艰难

  野田当选前5天,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把日本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a2下调至Aa3。

  穆迪所述降级理由恰是野田即将面对的赤字困境:公共债务高企至超过10万亿美元的水平,两倍于国内生产总值,而政府频繁更迭使国家缺乏长远的经济及财政措施,缺乏有效和持久的经济政策。

  尽管野田获称“财政鹰派”,素以严厉的财政手段闻名,但过度减债、增税必然触发政治不稳定。先前在菅直人内阁内任职期间,野田提议在2015年前后实现销售税翻番,引起嘘声一片。

  另外,一些人预言,以野田的强硬,可能在官僚作风盛行的财务省内部都无法获得响应。

  货币政策难卜

  一些人质疑,出任财务大臣期间,以经济见长的野田曾推出诸多政策,但没有对压制日元币值发挥良好效用。他升职后,能否为控制日元升值推出有效政策依然存疑。

  8月初,野田等人力荐下,菅直人政府干预外汇市场,放宽货币政策,推动资产收购项目,但实效甚微。坚挺的日元持续打击日本经济赖以生存的出口业。

  先前,野田明确,将继续推行原先的货币政策,日元在短期内收缩币值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按路透社的说法,野田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似乎不及海江田万里等4名民主党党首候选人。几天前,他呼吁央行加强与政府合作,共同干预日元币值,得到的回答却是:请尊重央行政策独立。

  能源战略待定

  “3·11”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核电站辐射泄漏危机后,菅直人主导“无核”思想,停运大部分核反应堆,构建新版国家能源战略,倾向于缩减核能依赖、打造新型能源的思路。

  野田是菅直人内阁中对这一想法为数不多的反对者。

  野田主张重建民众对核能的信心,确保核能安全,重启核反应堆,稳定核电供应。

  路透社分析,上台后,如果野田坚持这一思路,可能引发受核危机波及地区强烈抗议,地方政府和选民不太可能给他支持。

  外交遇冷知热

  在对外关系方面,野田强调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力主消除自民主党2009年上台以来日本与美国关系“骤冷”的后遗症。

  而对周边亚洲邻国,野田曾多次“惹火”。

  过去,野田曾发表言论,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战犯的日本战时领导人依照日本国内法律不是“战争犯”。

  近期,当被再次问及这番言论时,他表示“我的观点没有改变”。

  路透社评价,这类言论极易引起周边国家反感,不利日本外交。(凌朔)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