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 日本国际变动研究所理事长、前首相官邸安保议员、著名军事分析家小川和久日前接受环球网专访,就中国发射首个太空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天宫一号”的发射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中日未来可在太空垃圾清扫系统的开发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2011年7月结束最后一次飞行后,美国宣布终止航天飞机工程。小川和久就中国在这一时期大胆探索宇宙空间站事业分析认为,美政府宣布终止宇宙飞行器项目,加之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的老朽化,都为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也提供了很多经验。
小川指出,中国制定出的一系列太空计划也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起到了“牵引车”的作用。“天宫一号”将作为和平目的使用,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参考,同时也可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起到推动作用。
小川对中国航天事业目前发展状况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很值得信赖,虽然技术不是很先进但依然有很高的性能。“天宫一号”的研发也是基于长征系列火箭的特点,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大力探索太空,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一揽子宇宙计划也暴露出了某些不足。他说,中国的间谍卫星以及数据中继卫星在空间作战能力方面较为滞后,在对舰弹道导弹、航母战斗群以及隐形战机等新兵器的性能方面可能也起不到明显作用。
小川还围绕宇宙开发项目将中国与美日俄三国进行了对比。他表示,美国将国防预算的相当一部分经费用于了国防研究开发预算中,利用尖端科技提升本国经济发展,这已经成为了美国的经济体制;俄罗斯以苏联坚实的宇宙航天技术为依托,建立起了一套稳定的宇宙航天体系,随着近年来经济出现好转,俄罗斯也一直在以美国为目标进行追赶;日本则受到陈旧行政体制的影响几乎不存在国家宇宙战略,部分优秀的高科技没有被充分利用。
他指出,到于中国,则看到了美俄日三国的现状,制定出了独立的国家战略。具体说来,中国看到了美国先前发展宇宙航天事业的经验,克服了类似日本的政策的束缚,同时,充分利用老技术坚实地推进宇宙事业,这成为了中国航天现在的“基本姿态”,这点与俄罗斯颇为相似。
在谈及中日两国在宇宙航天领域的未来时,小川说,“从本跟上讲,日本目前没有和美国在航天领域保持一致步调,因此现阶段是否能够与中国在宇宙领域进行合作还不好说”。他同时表示,“有关宇宙垃圾的清理领域,是日本比较关注的重要课题。中日两国未来可在宇宙垃圾清扫系统的研发方面展开广泛合作。同时,也可提高中日两国在国际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