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避免妄下结论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2 1日文章】题:关于朝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作者约翰和凯瑟琳·麦克阿瑟基金会总裁克林顿政府朝鲜问题首席谈判代表罗伯特·加卢奇)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和其子金正恩继位给美国政府及高层领导人带来一些机会,也存在潜在的陷阱———在一些事情上他们应当机立断,在另一些事情上则不要轻易下结论。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历史上有过类似的时刻。1994年的一个清晨,我接到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的电话,得知金日成的死讯。我当时正在日内瓦主持朝鲜核武器计划谈判。华盛顿和首尔当时首先考虑到的问题是,朝鲜领导人的更替将带来哪些改变———谈判是否会继续,它将使一切照常发展还是会成为危机的开端。我们希望是前者,事实证明,朝鲜也希望如此。谈判继续进行,双方签署了关于朝鲜停止生产钚的协议,这项协议一直执行了八年。
对美国领导人来说,在所有“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目前是不是促进或煽动朝鲜政权更替的时机。或许任何时候都不适合公开提出推翻平壤政权,现在这样做就更不合适了。这个时候还坚持推动政权更替不可能促使朝鲜去考虑对话、让步甚至放弃核计划。
我们应当立即告诉朝鲜的事情包括,我们仍时刻准备与朝鲜进行以停止、压缩直至最终解除其核计划为目的的谈判。这听上去像老生常谈,但事实上不是。奥巴马政府对其盟友韩国的国内政治需求一直十分敏感。总统顾问们也对共和党可能提出的批评顾虑万分,共和党可能会说,启动与朝鲜的谈判是在向敌人让步,说明政府没有头脑,美国最终会再白掏一次腰包并且又给朝鲜上了错误的一课。
以前,奥巴马政府过于在意这些意见。如今,一旦重启朝鲜核谈判再现曙光,政府应当机立断抓住机会。
《国家利益》:尽快重启会谈
【美国《国家利益》周刊网站12月21日文章】题:美朝关系的未来
通过从父亲手中将权力传递给儿子,朝鲜避免了权力斗争。
本周,美国本应宣布进行与朝鲜之间的第三轮双边谈判。谈判主题是一项有希望达成的协议,以阻止朝鲜的核计划和导弹计划。
在平壤的哀悼期结束后尽快重启这些会谈将测试金正恩在实现其父遗留下的事业上的能力。
向朝鲜人民发唁电也许能使这条路顺利些。这正是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在美国就1994年框架协议谈判时所做的。正在谈判进行期间,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去世了。在几周的悼念期后,谈判继续进行,并达成了协议。昨日,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试图使朝鲜安心,但她没有表示哀悼。
永久消除朝鲜的核计划和导弹计划将需要美国、韩国和日本提出更多严肃的外交提议。他们可以通过签署和平条约以及与朝鲜实现政治、经济关系正常化来转变其与朝鲜的关系。
那些希望发生政权改变的人们正大肆鼓吹平壤发生权力斗争和国内不稳定的可能。但轻率的猜测可能会很危险。谨慎的道路应是在不久后重启谈判。
《华盛顿邮报》:立足保持稳定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2月20日报道】从1994年金日成去世开始,美国和韩国就一直在演练朝鲜动荡的各种场面。但是在未来的几个月中,人们最可能看到的场面可能不是动荡,而是朝鲜举国哀悼,并且中止最近与美韩进行的外交互动。
朝鲜在明年进行核试验的可能性是首尔和华盛顿开始再次努力重开谈判的部分原因,尽管通过谈判让朝鲜中止核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防止挑衅的努力未获成功,朝鲜试爆了某个装置,那么美国和一些亚洲大国很可能会对朝鲜进行制裁和进一步施加压力。奥巴马政府有理由对金正恩政权可能被迫显示武力感到担心。
如果国际国内压力开始导致平壤的动荡,那将带来巨大的麻烦。想想当初利比亚的卡扎菲倒台时西方是如何对失踪的地空导弹感到担心的吧。而对于朝鲜,我们要担心的则有核武器技术、化学武器、大量生化军备,以及100多万武装人员。因此,奥巴马政府有理由在与平壤打交道时倾向于立足保持其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