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主党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16日晚与米特·罗姆尼第二次面对面交锋,一改两周前首场辩论时的低迷,屡屡主动出击,气势上压倒这名共和党竞选对手。民意调查显示,46%的选民认为奥巴马更出色,39%支持罗姆尼,奥巴马多出“7个点”。
激辩 比谁的嗓门大
第二场辩论在纽约州霍夫斯特拉大学体育馆举行,采用“议政厅”形式,又称“市民会议”,由大约80名来自长岛、尚未决定投票意向的选民直接向候选人提问。
一名大学生首先提问,关于毕业后就业前景。罗姆尼说:“我清楚再次创造好的就业岗位需要做什么……不会像过去四年那样”,意指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失业率高,上个月才首次落至8%以下。
罗姆尼把矛头引向政府债务:“我们的公共债务从10万亿美元增至16万亿美元,如果总统连任,几乎会达到20万亿美元。这会把我们带向通往希腊的道路。”
奥巴马迅速回击,指责罗姆尼的经济主张以牺牲中产阶层为代价保护富人利益:“罗姆尼没有什么五点计划,有的只是一点计划。这一计划旨在确保那些顶层的人按照一套不同的规则行事。”
辩论持续90分钟。双方唇枪舌剑,不时像职业拳击手那样走向台中央;罗姆尼数次举起双手,试图阻止奥巴马。观众提问、主持人说话,以至候选人回应时,另一名候选人不时插话;争论激烈时,两人谁也不愿让对方先讲,甚至比谁的嗓门大。
高潮 朝对手摇动食指
不过,当晚情绪最高涨的时刻与经济等国内议题无关,而是外交议题。
就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市领事馆遇袭、驻利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芬斯等4名美国人遇害,奥巴马盯着罗姆尼,径直反驳他对白宫应对方式的批评,指认罗姆尼把这起悲剧政治化。现场顿时火药味十足。
只见奥巴马一反常态,冲着这名前马萨诸塞州州长摇动食指:“州长,暗示我团队中任何人,无论国务卿、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还是其他人,会在我们损失4名同伴时玩弄政治或误导公众,是无礼的。”
“我们不会这么做。作为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我不会这么做。”
罗姆尼似乎有些发蒙,试图反击,批评奥巴马在事发几天后才把袭击定性为“恐怖行径”。奥巴马立即否认,要求罗姆尼“核对原文”。
主持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女主播坎迪·克劳利当场查证,奥巴马9月12日,即事发次日在白宫讲话中提到,“任何恐怖行径”都不会动摇美国的决心,暗示袭击领馆属恐怖主义。
扳平 揪罗姆尼“小辫子”
辩论最后,奥巴马再开一枪,没有像首场辩论时那样忘记揪住“47%”这条罗姆尼的小辫子。罗姆尼9月在一场筹款集会中说,47%的选民不值得他关注,因为那些人是奥巴马支持者,依靠政府过活,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奥巴马说,“想想他在谈论哪些人”,退役军人、学生和军人……“我要为他们奋斗。这正是过去四年我一直做的,因为我相信,如果他们成功,国家就会成功。”
多家主要媒体在辩论结束后公布的即时民调显示,更多选民判奥巴马获胜。
胡若愚(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辩论花絮
主持权限惹风波
这场辩论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女主播及资深政治记者坎迪·克劳利担任主持人。
克劳利是自1992年以来首位担任总统辩论主持人的女性。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她话里话外都流露出要在辩论中增强主持人对现场的把握,希望在民众提问环节后能适时对候选人展开追问,体现出一个“老新闻人”的价值。
对此,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竞选团队律师本周已分别致信总统辩论委员会,要求组织方理清主持人的角色权限。根据《时代》周刊所取得的两个竞选团队与该委员会签署的协议,对主持人重新解释观众问题、引导提问者或自行重新提问等行为都作出了限制,也不允许主持人根据观众提问和候选人应答内容来追加问题或加以评论。
美国知名新闻评论网站“赫芬顿邮报”更是直白地分析说,竞选团队恐怕主要是担心如果主持人“自由发挥”,将对总统候选人在应答环节可能出现的避重就轻、转移话题甚至模糊事实等情况进一步追问,从而影响候选人的辩论表现。
6000学生摇300“看票”
继2008年后,霍夫斯特拉大学第二度成为总统候选人辩论的主办地。有了4年前的经验,校方也特别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们从中获益,本学期专门开设了一系列涉及历史、政治等内容的课程及讲座,还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一系列与竞选有关的活动。
此次辩论主场设在大学体育馆内,获选参加的80名未定选民现身主舞台,还有不少观众可在周边看台上现场观看。经校方积极争取,该校才获得了300张“看票”,就连校长斯图尔特·拉比诺维茨本人也贡献出了自己的“看票”,但这仍难满足6000余名报名参与“摇号”的学生需求,且“摇号”结果直至16日早上才揭晓。
报道辩论要价不低
参与报道的媒体人超过3000人。不过,费用也着实不菲。座位、用电和无线网络等均须向主办方购买。比如,一个提供电源的座位开价40美元,另付175美元方可支持3台设备使用无线网络。
新华社摄影记者成为进入现场的“中国身影”,“内场”摄影席位要价300美元,电源和无线网络还需分别付40美元和375美元。
据新华社
(原标题:奥巴马靠“点数”获胜)